操作车辆的车身部件的操作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703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车辆的车身部件的操作装置和方法。在用于操作车辆(1)的车身部件(3)的操作装置(2)中,为了获得简单自动操作和不受约束的手动操作,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可驱动的第一止挡元件的机电驱动单元(9),和包括至少一个与车身部件(3)连接的第二止挡元件的动力传递单元(10),所述止挡元件能够相互支靠以沿动力传递方向传递操作动力,并能够彼此间隔以沿动力传递方向使驱动单元(9)和动力传递单元(10)分离。不需要任何用于分离目的的机电联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车辆的车身部件尤其是背门的操作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操作车辆的车身部件尤其是背门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操作背门的操作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动力传递单元,并设置有用于分离它们的机电联接器。机电联接器布置在驱动单元和动力传递单元之间,并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分离,即当根据需要松开联接器时,可以不受约束地手动操作背门。由于(需要)机电连接器,所以该类型的操作装置的缺点是复杂且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车辆的车身部件的简单的操作装置和简单的方法,以便可以简单地自动操作和不受约束地手动操作车身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这样的用于操作车身部件的操作装置来实现,该操作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操作动力的机电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具有能被电子地触发的驱动马达和至少一个可以由驱动马达驱动的第一止挡元件;用于将操作动力传递到至少一个车身部件的动力传递单元,该动力传递单元具有连接到至少一个车身部件的至少一个操作元件,以及与该至少一个操作元件连接并与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协同操作的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驱动单元和动力传递单元设置成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能够布置成支靠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以沿动力传递方向将操作动力传递到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并且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间隔开,以沿动力传递方向使驱动单元与动力传递单元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也通过这样一种用于操作车辆的车身部件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具有用于产生操作动力并具有至少一个可驱动的第一止挡元件的机电驱动单元,和用于将操作动力传递到至少一个车身部件的动力传递单元,该动力传递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到至少一个车身部件的第二止挡元件;对驱动单元进行触发,使得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布置成支靠在该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上,以沿动力传递方向将操作动力传递到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以及使得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布置成沿动力传递方向与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间隔开,以使驱动单元与动力传递单元分离。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机电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可驱动的第一止挡元件,并且动力传递单元包括与至少一个待操作的车身部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该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可布置成支靠该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以沿动力传递方向将操作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动力传递单元,并可布置成与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间隔开,以沿动力传递方向使驱动单元与动力传递单元分离。如果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支靠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就可以沿动力传递方向将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动力传递单元,从而可以自动操作至少一个车身部件。如果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沿动力传递方向间隔开,则不能将动力从驱动单元传递到动力传递单元,从而驱动单元与动力传递单元分离并且可以不受约束地手动操作至少一个车身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单元和动力传递单元的构造,不再需要用于分离驱动单元和动力传递单元的可接合并可分离的机电联接机构,结果是操作装置的结构上的简化和高可靠性。附图说明从下文结合附图对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图1示出用于操作车辆的背门的操作装置在背门关闭时的概略性平面视图;图2示出根据图1的操作装置在背门打开时的概略性视图;图3示出如图1所示在背门关闭时处于休止(rest)位置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图4示出如图2所示在背门打开时处于打开位置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图5示出如图1所示在背门关闭时处于关闭位置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图6示出根据图5的操作装置沿线VI-VI剖开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概略地示出安装在车辆1中用于操作背门形式的车身部件3的操作装置2。以下称车身部件3为背门。背门3与可枢转的弓形件4连接,该可枢转的弓形件布置在车辆1上并可绕枢轴5枢转,以使背门3能打开和关闭。为了在背门3关闭时锁住该背门,设有背门锁形式的锁定单元6,该锁定单元在图1和图2中仅粗略地示出。该锁定单元6是常见的设计,并且布置在车辆1的背门3上。为了自动打开背门3,设置有螺旋弹簧形式的能量存储元件7。能量存储元件7通过第一端部固定在车辆上,并通过第二元件固定在相应的可枢转的弓形件4的紧固连接片8上。能量存储元件7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即能量存储元件7过(度)补偿由背门3的重量产生的绕枢轴5转动的动量,以便锁定单元6一打开,背门3就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自动地枢转到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能量存储元件7的这种设计对于下述操作装置2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根据使用和设计,能量存储元件7可以具有任何构型,例如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气体压缩弹簧、扭力弹簧或者附加配重的形式。操作装置2包括用于产生操作动力的机电驱动单元9和用于将操作动力传递给背门3的动力传递单元10。驱动单元9包括可以被电子地触发的驱动马达11,该驱动马达布置在立方体壳体12上,且在该壳体外部基本处于中心的位置处。该壳体为两件式设计,具有基体结构13和可固定在其上的盖14,该基体结构13和盖14限定内部15。驱动马达11布置在基体结构13背离盖14的一侧上,并具有台阶式紧固销16,该紧固销作为防止相对于壳体12转动的安全装置一体地模制(在驱动马达上),并与壳体12的对应形状的凹部17接合。通过已知的紧固装置将驱动马达11固定在壳体12上。驱动马达11的可绕转动轴线18转动驱动的驱动轴19通过第一轴承形式的壳体孔20通入壳体内部15,该壳体孔穿过基体结构13。驱动轴19延伸穿过内部15直至盖14,并定位于盖14的第二轴承形式的孔21中,以绕转动轴线18转动。在基体结构13与盖14之间的壳体内部15的驱动轴19上安装有齿轮22;该齿轮与驱动轴19连接并通过驱动马达11绕转动轴线18可转动地驱动。为了装入并保持在壳体12的基体结构13中,齿轮22具有一体地模制在其上并容纳在轴承凹部24中的轴承延长部23,该轴承凹部具有与轴承延长部对应的形状并与转动轴线同轴布置。或者,可以设置多个齿轮22,另外还可以设置集成在驱动马达11中的传递装置。壳体内部15基本呈H形,一体地模制在基体结构13上的两个壳体肋部25从基体结构延伸入内部15中,直到齿轮22。基体结构13、盖14和肋部25构成布置在壳体内部15中的第一齿条26和第二齿条27的引导装置。齿条26、27与齿轮22啮合,并且当齿轮沿转动方向28转动时,第一齿条26可沿第一动力传递方向29移动,第二齿条可向第二动力传递方向30移动。在背向齿轮22的一侧上,第一齿条26包括第一止挡元件31,该第一止挡元件横向于第一动力传递方向29突出,并且沿第一动力传递方向29看去,该第一止挡元件一体地形成在齿条26的第一端部。第一止挡元件31包括沿第一动力传递方向29延伸并完全穿过第一止挡元件31的槽32。突出的第一止挡元件31延伸进入由壳体12的基体结构13和盖14形成的定位槽33。在第一动力传递方向29上,定位槽33形成用于第一止挡元件31的运动的间隙。第二齿条27设有具有相应的形状和布置的第一止挡元件31。驱动单元9包括驱动马达11、壳体12、齿轮22和具有各自第一止挡元件31的第一齿条26和第二齿条27。动力传递单元10包括分配给第一齿条26的第一操作元件34和分配给第二齿条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操作车辆的车身部件的操作装置,包括:    a.用于产生操作动力的机电驱动单元(9),该驱动单元具有    i.能被电子地触发的驱动马达(11),以及    ii.至少一个可由所述驱动马达(11)驱动的第一止挡元件(31);    b.用于将操作动力传递到至少一个车身部件(3)的动力传递单元(10),该动力传递单元(10)具有    i.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车身部件(3)的至少一个操作元件(34,35),以及    ii.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39),该第二止挡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元件(34,35)连接,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31)协同操作;    c.所述驱动单元(9)和所述动力传递单元(10)构造成使得    i.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31)能够布置成支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39),以沿动力传递方向(29,30)将操作动力传递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39),以及    ii.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31)能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39)间隔开,以沿所述动力传递方向(29,30)使所述驱动单元(9)与所述动力传递单元(10)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普赖斯B霍勒鲍姆
申请(专利权)人:舒适宝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