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617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转窑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包括窑胴体,窑胴体的外侧设置集热装置,集热装置的内部设置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进水口通过进水母管连接着疏水箱的出水端,所述换热管的出水口通过回水母管接入疏水箱的进水端,疏水箱的进水端还分别连接着热水井和除盐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集热罩,在保护了窑胴体的同时,锅炉给水在疏水箱内的水流不断通过集热罩内换热管进行吸热,提高了给水温度,使锅炉产汽量增加提高了发电量,同时完成热力除氧的目的;另外,设置了换热器可以为公司浴室洗浴用水加热,或用作其它方面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回转窑余热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水泥企业回转窑窑胴体表面温度可达300度,这些热量散失在空气中会白白浪费掉,同时,由于窑胴体表面温度较高,下雨时,雨水落在窑胴体表面会加速窑胴体表面腐蚀和金属老化。另外,水泥企业余热电站锅炉给水一般为两路,第1路是凝汽器的热水井→除氧器→锅炉,第2路为除盐水箱→除氧器→锅炉,其中第2路起对第1路进行补充之用;为保证锅炉给水氧含量合格,除氧器必须正常工作,除氧水泵开车。现在缺少一种完整的系统,在保护窑胴体的同时,能够对窑胴体的余热进行利用,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能够保护窑胴体,并且能够对窑胴体的余热进行利用。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包括窑胴体,窑胴体的外侧设置集热装置,集热装置的内部设置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进水口通过进水母管连接着疏水箱的出水端,所述换热管的出水口通过回水母管接入疏水箱的进水端,疏水箱的进水端还分别连接着热水井和除盐水箱,疏水箱的出水端分别外接换热器和除氧器,所述换热器通过换热回水管接入疏水箱的进水口,所述除氧器通过锅炉上水管接入锅炉。使用时,正常生产时窑胴体表面温度为300度左右,集热罩四组并联模式,在进水母管上水泵的作用下将疏水箱中锅炉用水不断循环反复加热,水流由进水母管从疏水箱热水区进入到换热管内,并由回水母管回流到疏水箱的热水区内,凝汽器回水由热水井由第二进水管进入疏水箱的热水区参与循环,锅炉正常补水由除盐水箱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疏水箱的热水区参与循环,经过集热罩内换热管反复循环加热水温可达100度,然后,疏水箱热水区内的水经由除氧器上水管进入到除氧器,并根据锅炉内水位情况由锅炉上水管泵入到锅炉系统;另外,疏水箱热水区内的水由水泵泵入到换热器,可供洗浴水换热等,然后泵回到疏水箱。进一步优选,集热罩为1-4组,并联设置,均包围在窑胴体的外侧,距离窑胴体约20cm,并联设置可以减少循环水泵的负荷。进一步优选,集热装置包括集热罩,集热罩的内部设置换热管,集热罩呈半圆状,两端通过支撑柱支撑。进一步优选,疏水箱内设置隔板,将疏水箱分水冷水区和热水区,可最大限度提高水温来实现热力除氧的功能,同时实现疏水箱容积的调节,集热内回水母管虽然直接回疏水箱热水区但集热罩内换热管内的水是有一定压力的,这样只要是循环泵正常工作,集热罩内水是不会沸腾的,但经出口排出扩容后由于压力的降低水就会沸腾,水中氧得以消除。集热罩内水经集热罩加热的回水、外部补水、除氧器上的管路均接在热水区,冷水区与热水区按2:1(可根据实际调节)安排设立隔板保证冷水热水底部不混合,隔板的高度为疏水箱的三分之二,下部与疏水箱密封相接,上部开口,保证相互溢流。进一步优选,回水母管接入到热水区的上部,进水母管接入到热水区的下部。进一步优选,热水井通过第二进水管接入疏水箱的热水区,除盐水箱通过第一进水管接入疏水箱的热水区,疏水箱与除氧器之间通过除氧上水管相连接,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换热出水管以及进水母管上均设置阀门,锅炉上水管、换热出水管以及进水母管上均设置水泵,通过阀门进行开断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集热罩,在保护了窑胴体的同时,锅炉给水在疏水箱内的水流不断通过集热罩内换热管进行吸热,提高了给水温度,使锅炉产汽量增加提高了发电量,同时完成热力除氧的目的;另外,设置了换热器可以为公司浴室洗浴用水加热,或用作其它方面加热。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流程图;图2本技术集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窑胴体;2、热水井;3、除盐水箱;4、第一进水管;5、第二进水管;6、除氧器;7、锅炉上水管;8、除氧上水管;9、换热回水管;10、换热器;11、换热出水管;12、疏水箱;13、隔板;14、水泵;15、进水母管;16、回水母管;17、集热装置;18、进水口;19、集热罩;20、换热管;21、出水口;22、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包括窑胴体1,窑胴体1的外侧设置集热装置17,集热装置17的内部设置换热管20,所述换热管20的进水口18通过进水母管15连接着疏水箱12的出水端,所述换热管20的出水口21通过回水母管16接入疏水箱12的进水端,疏水箱12的进水端还分别连接着热水井2和除盐水箱3,疏水箱12的出水端分别外接换热器10和除氧器6,所述换热器10通过换热回水管9接入疏水箱12的进水口18,所述除氧器6通过锅炉上水管7接入锅炉。集热装置17包括集热罩19,集热罩19的内部设置换热管20,集热罩19呈半圆状,两端通过支撑柱22支撑,集热罩19为1-4组,并联设置,均包围在窑胴体1的外侧,距离窑胴体1约20cm,并联设置可以减少循环水泵14的负荷。所述疏水箱12内设置隔板13,将疏水箱12分水冷水区和热水区,可最大限度提高水温来实现热力除氧的功能,同时实现疏水箱12容积的调节,回水母管16接入到热水区的上部,进水母管15接入到热水区的下部,集热内回水母管16虽然直接回疏水箱12热水区但集热罩19内换热管20内的水是有一定压力的,这样只要是循环泵正常工作,集热罩19内水是不会沸腾的,但经出口排出扩容后由于压力的降低水就会沸腾,水中氧得以消除。集热罩19内水经集热罩19加热的回水、外部补水、除氧器6上的管路均接在热水区,冷水区与热水区按2:1(可根据实际调节)安排设立隔板13保证冷水热水底部不混合,隔板13的高度为疏水箱12的三分之二,下部与疏水箱12密封相接,上部开口,保证相互溢流。另外,热水井2通过第二进水管5接入疏水箱12的热水区,除盐水箱3通过第一进水管4接入疏水箱12的热水区,疏水箱12与除氧器6之间通过除氧上水管8相连接,第一进水管4、第二进水管5、换热出水管11以及进水母管15上均设置阀门,锅炉上水管7、换热出水管11以及进水母管15上均设置水泵14,通过阀门进行开断控制。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使用时,正常生产时窑胴体1表面温度为300度左右,集热罩19四组并联模式,在进水母管15上水泵14的作用下将疏水箱12中锅炉用水不断循环反复加热,水流由进水母管15从疏水箱12热水区进入到换热管20内,并由回水母管16回流到疏水箱12的热水区内,凝汽器回水由热水井2由第二进水管5进入疏水箱12的热水区参与循环,锅炉正常补水由除盐水箱3通过第一进水管4进入疏水箱12的热水区参与循环,经过集热罩19内换热管20反复循环加热水温可达100度,然后,疏水箱12热水区内的水经由除氧器6上水管进入到除氧器6,并根据锅炉内水位情况由锅炉上水管7泵入到锅炉系统;另外,疏水箱12热水区内的水由水泵14泵入到换热器10,可供洗浴水换热等,然后泵回到疏水箱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包括窑胴体(1),其特征在于,窑胴体(1)的外侧设置集热装置(17),集热装置(17)的内部设置换热管(20),所述换热管(20)的进水口(18)通过进水母管(15)连接着疏水箱(12)的出水端,所述换热管(20)的出水口(21)通过回水母管(16)接入疏水箱(12)的进水端,疏水箱(12)的进水端还分别连接着热水井(2)和除盐水箱(3),疏水箱(12)的出水端分别外接换热器(10)和除氧器(6),所述换热器(10)通过换热回水管(9)接入疏水箱(12)的进水口(18),所述除氧器(6)通过锅炉上水管(7)接入锅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包括窑胴体(1),其特征在于,窑胴体(1)的外侧设置集热装置(17),集热装置(17)的内部设置换热管(20),所述换热管(20)的进水口(18)通过进水母管(15)连接着疏水箱(12)的出水端,所述换热管(20)的出水口(21)通过回水母管(16)接入疏水箱(12)的进水端,疏水箱(12)的进水端还分别连接着热水井(2)和除盐水箱(3),疏水箱(12)的出水端分别外接换热器(10)和除氧器(6),所述换热器(10)通过换热回水管(9)接入疏水箱(12)的进水口(18),所述除氧器(6)通过锅炉上水管(7)接入锅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其特征在于,集热装置(17)包括集热罩(19),集热罩(19)的内部设置换热管(20),集热罩(19)呈半圆状,两端通过支撑柱(22)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胴体余热应用于发电锅炉水流加温系统,其特征在于,集热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岳维亮郑鹏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崇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