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82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悬架的整体结构组成简单,拆装便捷,减震器吊耳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中不同的第一安装孔连接,能够调整减震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而调整车辆的底盘高度,操作便捷,车架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第四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中不同的第三安装孔连接,能够对减震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提升车辆的底盘高度调整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挂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车辆高度都是由悬挂系统的设计决定的,而且往往确定之后难以更改。车辆高度可调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最主要体现在能有效提高车辆对不同路面和车速的适应性。将车辆高度调高,能有效增加汽车离地间隙,提高其通过性能;将车辆高度调低,能有效减少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有效迎风面积,从而降低风阻,提高其燃油经济性。另一方面,在新车型的研发阶段,对于该车型的最佳高度(离地间隙)需要多次试验才能得出最佳数值。现有调节车辆用悬架高度的机构普遍采用空气弹簧,通过改变弹簧的空气量,从而改变其高度,结构复杂,不利于车辆改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结构简单且便于调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包括减震器吊耳、减震器和下摇臂,所述减震器吊耳与车辆的车架连接,所述车架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减震器吊耳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板连接于两块侧板朝向相同的端部之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侧板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下摇臂上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中的任一个第一安装孔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中的任一个第三安装孔连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下摇臂的连接部铰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羊角和上摇臂,所述羊角的一端与下摇臂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摇臂的一端与羊角的另一端铰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摇臂还包括第一轴套、第一衬管、第一尼龙套和第一防尘套,上摇臂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内嵌设有所述第一衬管,所述第一衬管的两端均套设有所述第一尼龙套,每个第一尼龙套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一防尘套,上摇臂依次通过第一轴套和第一衬管与车辆的车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摇臂还包括第二轴套、第二衬管、第二尼龙套和第二防尘套,下摇臂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内嵌设有所述第二衬管,所述第二衬管的两端均套设有所述第二尼龙套,每个第二尼龙套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二防尘套,下摇臂依次通过第二轴套和第二衬管与车辆的车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为液压式减震器或充气式减震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悬架的整体结构组成简单,拆装便捷,减震器吊耳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中不同的第一安装孔连接,能够调整减震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而调整车辆的底盘高度,操作便捷,车架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第四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中不同的第三安装孔连接,能够对减震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提升车辆的底盘高度调整范围。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的示意图;图2所述为本技术的车架与减震器吊耳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减震器吊耳;2、减震器;3、下摇臂;4、车架;5、羊角;6、上摇臂;7、连接部;8、第一安装孔;9、第三安装孔;10、第四安装孔;11、第一轴套;12、第二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8中的任一个第一安装孔8连接,第四安装孔10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9中的任一个第三安装孔9连接,能够调整减震器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而调整车辆的底盘高度,操作便捷而且车辆的底盘高度可调范围大幅提升。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包括减震器吊耳1、减震器2和下摇臂3,所述减震器吊耳1与车辆的车架4连接,所述车架4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8,所述减震器吊耳1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板连接于两块侧板朝向相同的端部之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侧板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9,所述减震器2的一端具有第四安装孔10,所述下摇臂3上设有连接部7;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8中的任一个第一安装孔8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孔10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9中的任一个第三安装孔9连接,所述减震器2的另一端与下摇臂3的连接部7铰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悬架的整体结构组成简单,拆装便捷,减震器吊耳1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8中不同的第一安装孔8连接,能够调整减震器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而调整车辆的底盘高度,操作便捷,车架4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8,第四安装孔10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9中不同的第三安装孔9连接,能够对减震器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提升车辆的底盘高度调整范围。进一步的,还包括羊角5和上摇臂6,所述羊角5的一端与下摇臂3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摇臂6的一端与羊角5的另一端铰接。从上述描述可知,上摇臂6通过羊角5与下摇臂3连接,羊角5在车辆上与汽车的轮毂连接,通过调整上摇臂6和下摇臂3能够对轮毂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进一步的,所述上摇臂6还包括第一轴套11、第一衬管、第一尼龙套和第一防尘套,上摇臂6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轴套11,所述第一轴套11内嵌设有所述第一衬管,所述第一衬管的两端均套设有所述第一尼龙套,每个第一尼龙套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一防尘套,上摇臂6依次通过第一轴套11和第一衬管与车辆的车架4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上摇臂6依次通过第一轴套11和第一衬管与车辆的车架4连接,结构紧凑且拆装便捷,第一衬管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一尼龙套,每个第一尼龙套上均套设有第一防尘套,便于清洁。进一步的,所述下摇臂3还包括第二轴套12、第二衬管、第二尼龙套和第二防尘套,下摇臂3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轴套12,所述第二轴套12内嵌设有所述第二衬管,所述第二衬管的两端均套设有所述第二尼龙套,每个第二尼龙套上均套设有所述第二防尘套,下摇臂3依次通过第二轴套12和第二衬管与车辆的车架4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下摇臂3依次通过第二轴套12和第二衬管与车辆的车架4连接,结构紧凑且拆装便捷,第二衬管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尼龙套,每个第二尼龙套上均套设有第二防尘套,便于清洁。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2为液压式减震器2或充气式减震器2。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包括减震器吊耳1、减震器2、下摇臂3、羊角5和上摇臂6,所述减震器吊耳1与车辆的车架4连接,所述车架4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8,所述减震器吊耳1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板连接于两块侧板朝向相同的端部之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侧板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9,所述减震器2为液压式减震器2且减震器2的一端具有第四安装孔10,所述下摇臂3上设有连接部7;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8中的任一个第一安装孔8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孔10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9中的任一个第三安装孔9连接,所述减震器2的另一端与下摇臂3的连接部7铰接,所述羊角5的一端与下摇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吊耳、减震器和下摇臂,所述减震器吊耳与车辆的车架连接,所述车架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减震器吊耳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板连接于两块侧板朝向相同的端部之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侧板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下摇臂上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中的任一个第一安装孔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中的任一个第三安装孔连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下摇臂的连接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吊耳、减震器和下摇臂,所述减震器吊耳与车辆的车架连接,所述车架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减震器吊耳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板连接于两块侧板朝向相同的端部之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侧板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下摇臂上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一安装孔中的任一个第一安装孔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多个第三安装孔中的任一个第三安装孔连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下摇臂的连接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车辆用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羊角和上摇臂,所述羊角的一端与下摇臂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摇臂的一端与羊角的另一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