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7669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5:12
本申请涉及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步骤S20,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1,步骤S31,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一极片垂直。上述方法可以使得第一极耳向后或向前产生偏移,使得第一极耳的错位现象得到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制造
,尤其涉及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通常将电极组件的尺寸做的相对较大。对于卷绕式的电极组件而言,则需要增加极片卷绕的圈数,从而提高卷绕式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通常,极片上未涂覆活性物质浆料的部分经切制形成极耳,在极片的卷绕过程中,各极耳层叠在一起。然而,当极片的卷绕圈数增多时,极耳层叠时就会出现明显的错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能够改善极耳的错位现象。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和/或获取卷针从第二计时零点到T2时刻所转过的第二角度值θ2,所述T2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二极耳的这一时刻;步骤S20,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1,和/或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θ02,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2;步骤S31,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一极片垂直;步骤S32,调节施加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二极片垂直。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20之后还包括:步骤S22,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进入步骤S41,反之,进入步骤S51,和/或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θ02,如果是,进入步骤S42,反之,进入步骤S52;步骤S41,减小所述第一压力;步骤S42,减小所述第二压力;步骤S51,增加所述第一压力;步骤S52,增加所述第二压力。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41还包括:增加第一极片的张力,和/或所述步骤S42还包括:增加第二极片的张力。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51还包括:减小第一极片的张力,和/或所述步骤S52还包括:减小第二极片的张力。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处理部,用于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以及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θ0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第一检测部,用于感应即将卷绕于卷针上的第一极耳;以及第一压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的作用方向与所述第一极片垂直,所述第一处理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部通信连接,和/或第二处理部,用于获取卷针从第二计时零点到T2时刻所转过的第二角度值θ2,以及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θ02,所述T2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二极耳的这一时刻;第二检测部,用于感应即将卷绕于卷针上的第二极耳;以及第二压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的作用方向与所述第二极片垂直,所述第二处理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部通信连接。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判断部,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θ01,以及第一张力调节部,当第一角度值θ1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θ01时,所述第一张力调节部增大施加于第一极片的张力;当第一角度值θ1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θ01时,所述第一张力调节部减小施加于第一极片的张力,所述第一判断部以及所述第一张力调节部均与所述第一处理部通信连接。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判断部,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θ02,以及第二张力调节部,当第二角度值θ2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θ02时,所述第二张力调节部增大施加于第二极片的张力;当第二角度值θ2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θ02时,所述第二张力调节部减小施加于第二极片的张力,所述第二判断部以及所述第二张力调节部均与所述第二处理部通信连接。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部以及所述第一张力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极片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一检测部比其它部件更靠近所述卷针。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部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极片两侧的第一凹模和第一凸模,所述第一凹模与所述第一凸模配合,以向所述第一极片施加所述第一压力,和/或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部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二极片两侧的第二凹模和第二凸模,所述第二凹模与所述第二凸模配合,以向所述第二极片施加所述第二压力。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检测部与所述第二检测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光电传感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到的卷针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并将第一角度值θ1与第一预设值θ01比较来判断极耳是否存在错位现象,如果第一角度值θ1与第一预设值比较θ01相等,则说明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未出现错位现象,如果第一角度值θ1与第一预设值比较θ01存在差值,则说明第一极耳存在错位现象,此时,可以通过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使得第一极耳的位置向预想的方向产生偏移,从而使得第一极耳的错位得到纠正。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耳错位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耳错位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耳错位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耳错位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极耳错位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错位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卷绕装置;11-第一检测部;12-第一压力调节部;12a第一凹模;12b第一凸模;13-卷针;14-第一张力调节部;11’-第二检测部;12’-第二压力调节部;14’-第二张力调节部;15-第一隔膜卷料辊;16-第二隔膜卷料辊;17-第一隔膜张力调节部;18-第二隔膜张力调节部;21-第一极片;22-第二极片。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该极耳错位控制方法用于缓解极耳错位现象的发生,确保层叠后的极耳相对集中、整齐。以第一极耳为例,该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10,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其中,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通常情况下,第一极耳通过模切的方式形成在第一极片上,卷针每转动一周,相应长度的第一极片则被卷绕在了卷针上,该相应长度的第一极片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极耳,也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极耳,卷绕后,各第一极耳叠置。容易理解的,在卷针卷绕的过程中,由于卷针每转动一周,相应长度的一段第一极片被卷绕在了卷针上,因此,对于即将被卷绕的下一段第一极片而言,其能够在卷针上卷绕一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和/或获取卷针从第二计时零点到T2时刻所转过的第二角度值θ2,所述T2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二极耳的这一时刻;步骤S20,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1,和/或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θ02,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2;步骤S31,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一极片垂直;步骤S32,调节施加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二极片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和/或获取卷针从第二计时零点到T2时刻所转过的第二角度值θ2,所述T2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二极耳的这一时刻;步骤S20,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1,和/或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等于第二预设值θ02,如果是,重复步骤S10,反之,进入步骤S32;步骤S31,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一极片垂直;步骤S32,调节施加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的作用方向与第二极片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之后还包括:步骤S22,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θ01,如果是,进入步骤S41,反之,进入步骤S51,和/或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值θ2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θ02,如果是,进入步骤S42,反之,进入步骤S52;步骤S41,减小所述第一压力;步骤S42,减小所述第二压力;步骤S51,增大所述第一压力;步骤S52,增大所述第二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还包括:增加第一极片的张力,和/或所述步骤S42还包括:增加第二极片的张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1还包括:减小第一极片的张力,和/或所述步骤S52还包括:减小第二极片的张力。5.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部,用于获取卷针从第一计时零点到T1时刻所转过的第一角度值θ1,以及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值θ1是否等于第一预设值θ01,所述T1时刻为检测到即将卷绕于卷针的第一极耳的这一时刻;第一检测部,用于感应即将卷绕于卷针上的第一极耳;以及第一压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压力的作用方向与所述第一极片垂直,所述第一处理部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若常洪文黄吉军张小畏谢超廖日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