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用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378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门锁包括外手柄开启臂(1)、内手柄开启臂(2)、儿童锁控制臂(3)、内手柄传力臂(4)以及安装板(7),内手柄开启臂(2)和内手柄传力臂(4)转动连接在安装板(7)上,内手柄开启臂(2)包括承压面(2a),内手柄传力臂(4)包括滑槽(4a)和承压面(4b),儿童锁控制臂(3)包括承压突起(5),外手柄开启臂(1)包括承压板(1a),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与内手柄传力臂(4)的承压面(4b)配合,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装配在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中并与内手柄开启臂(2)的承压面(2a)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板(7)上的联动杆(6),联动杆(6)包括与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配合的承压面(6a)以及与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配合的承压面(6b)。(*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在通过车外开把手开启车门的同时,完成儿童安全锁解锁动作的车辆用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用门锁已经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虽然各种车型的门锁的形状结构略有不同,但是其实现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一般都包括内外开启、内外锁止、中央控制锁止、司机门防误锁、后车门儿童安全锁等。其中,后车门儿童安全锁是为防止儿童在后座因乱动开门把手,导致车门误开,发生意外事故而专门设置的。并且通常车门上设置有拨杆,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开启或关闭该儿童安全锁功能。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乘客在使用完儿童安全锁功能后,并不一定会记得将其关闭,而且大多数乘客在上车前也不会留意儿童安全锁是处于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因此如果无需儿童安全锁功能保护的乘客是在儿童安全锁开启的状态下上车的,那么当乘客下车时,就会因为儿童安全锁功能而无法通过车内开把手从车内开门下车,而必须有他人帮忙通过车外开把手从车外开门才可以下车,因此将给乘客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通过车外开把手开启车门的同时完成儿童安全锁解锁动作的车辆用门锁。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包括外手柄开启臂1、内手柄开启臂2、儿童锁控制臂3、内手柄传力臂4以及安装板7,内手柄开启臂2和内手柄传力臂4转动连接在安装板7上,内手柄开启臂2包括承压面2a,内手柄传力臂4包括滑槽4a和承压面4b,儿童锁控制臂3包括承压突起5,外手柄开启臂1包括承压板1a,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与内手柄传力臂4的承压面4b配合,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装配在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中并与内手柄开启臂2的承压面2a配合,其中,所述门锁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板7上的联动杆6,联动杆6包括与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配合的承压面6a以及与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配合的承压面6b。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通过设置联动杆,在外手柄开启臂和儿童锁控制臂之间建立联系,使得在通过车外开把手开启车门的同时,能够使儿童锁控制臂复位,从而完成儿童安全锁的解锁动作。因此,本技术提供车辆用门锁可以避免由于未关闭儿童安全锁而给乘客下车带来的不便,同时,该车辆用门锁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在门锁锁紧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儿童安全锁处于开启状态;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在通过车外开把手开启车门的过程中,某一中间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在通过车外开把手开启车门的动作完成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儿童安全锁复位处于关闭状态;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在通过车外开把手开启车门的动作完成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儿童安全锁处于关闭状态,联动杆在回位件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包括外手柄开启臂1、内手柄开启臂2、儿童锁控制臂3、内手柄传力臂4以及安装板7,内手柄开启臂2和内手柄传力臂4转动连接在安装板7上,内手柄开启臂2包括承压面2a,内手柄传力臂4包括滑槽4a和承压面4b,儿童锁控制臂3包括承压突起5,外手柄开启臂1包括承压板1a,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与内手柄传力臂4的承压面4b配合,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装配在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中并与内手柄开启臂2的承压面2a配合。其中,所述门锁还包括联动杆6,联动杆6可以通过各种公知的方式转动连接到安装板7上,优选情况下,联动杆6通过销轴8转动连接到安装板7上,如图1所示。联动杆6可以是各种形状,只要能够实现拨动承压突起5沿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向下滑动的功能即可,如长条板状、棍状等,并且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弯折型,或具有一定的曲线形状。无论联动杆6的形状尺寸如何,都应当包括与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配合的承压面6a以及与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配合的承压面6b。优选情况下,所述联动杆6的与安装板7转动连接的位置上安装有回位件,并且更优选的,所述回位件安装在联动杆6与销轴8之间,用于使联动杆6在受力绕销轴8转过一定角度之后重新转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回位件可以为各种能够使联动杆回位的构件,如螺旋弹簧、圆柱弹簧、圆锥弹簧、扭簧等,优选的,所述回位件为螺旋弹簧。所述儿童锁控制臂3上的承压突起5可以是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突起,如圆柱体、椭圆柱体、四方体等,只要能够与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相配合并能够在滑槽4a中滑动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承压突起5为圆柱体。此外,承压突起5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沿与儿童锁控制臂3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或者可以为尺寸上下一致的柱体,也可以为尺寸上下不同的两段柱体。承压突起5连接到儿童锁控制臂3上的方式以及位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并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优选情况下,承压突起5为尺寸上下一致的圆柱体或者尺寸上下不同的两段圆柱体。当承压突起5为尺寸上下一致的圆柱体时,如图1所示,内手柄开启臂2的承压面2a和联动杆6的承压面6b都分别与这个圆柱体相配合,从不同的角度将力作用到承压突起5上。而当承压突起5为尺寸上下不同的两段圆柱体时,如图4所示,内手柄开启臂2的承压面2a与一段圆柱体配合,联动杆6的承压面6b与另一段圆柱体配合,两段圆柱体分别承受不同的作用力。优选情况下,靠近安装板7的一段圆柱体的尺寸较大。当承压突起5为尺寸上下不同的两段柱体时,两段柱体之间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各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下面,对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门锁的运转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在门锁锁紧且儿童安全锁处于开启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联动杆6的承压面6a与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配合,联动杆6的承压面6b与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配合。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位于靠近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上部的儿童锁开启位置,在该位置上,内手柄开启臂2的承压面2a不与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接触。因此,在该状态下无法通过内手柄开启臂2即无法通过车内开把手开启车门。随后,当通过车外开把手开启车门时,如图3所示,外手柄开启臂1绕轴转动,使得承压板1a上抬,由于联动杆6的承压面6a与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相配合,因此能够带动联动杆6绕销轴8逆时针转动。由于联动杆6的承压面6b与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相配合,因此当承压面6b下压时,承压突起5将受力沿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向下运动。当通过车外开把手开启车门的动作完成时,如图4所示,儿童锁控制臂3的承压突起5将在联动杆6的承压面6b的作用下复位,即沿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向下运动到儿童锁关闭位置。在此状态下,承压突起5所处的位置能够保证内手柄开启臂2的承压面2a与承压突起5相配合接触。因此,当通过车内开把手开启车门,即内手柄开启臂2绕轴逆时针转动时,将推动承压突起5运动。由于承压突起5装配在内手柄传力臂4的滑槽4a中,因此内手柄传力臂4将被带动绕轴逆时针转动。从而内手柄传力臂4的承压面4b上抬,带动与之配合的外手柄开启臂1的承压板1a也上抬,于是外手柄开启臂1转动,从而使得门锁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浩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