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80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包括前承载部、中承载部、后承载部和副车架;所述中承载部包括承重框架和中部连接杆组件;所述中部连接杆组件设有多个,所述承重框架并排设有多个,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之间通过一个中部连接杆组件连接;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之间形成有储存空间;所述前承载部和中承载部分别固定在首尾两个承重框架上;所述前承载部和/或中承载部上安装有副车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之间的存储空间能够用来放置电池或维护工具,降低电池安装高度,降低重心,加大电池的安装空间,降低车身重量,前承载部、中承载部和后承载部均具有承载能力。

An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bearing part, a middle bearing part, a rear bearing part and a sub-frame; the middle bearing part comprises a load-bearing frame and a middle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the middle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arts, the load-bearing frame is arranged side by side, and each two adjacent bearing frames is connected by a middle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A storage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adjacent load-bearing frames; the front load-bearing part and the middle load-bearing part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first and the last two load-bearing frames; and the front load-bearing part and/or the middle load-bearing part are equipped with a sub-frame. The storage space between each two adjacent load-bearing frames can be used to place batteries or maintenance tools, reduce the installation height of batteries, reduce the center of gravity, increase the installation space of batteries, and reduce the body weight. The front, middle and rear load-bearing parts all have load-carrying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底盘。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特别是纯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现有的电动汽车的底盘空间较小,如若汽车电池安装在底盘内,势必减小电池体积,但是同样电池容量也会相应减少,若汽车电池安装在底盘上方,这样的做法会增高底盘重心,减少车架空间。现有的前置前驱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均设置在车架底盘上,具体的为设置在副车架上,副车架具有放置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连接前悬的功能,现有的副车架其结构与汽油车副车架无异,并无特殊结构,这样就使得放置动力驱动系统后车架底盘空间占用较大,重心偏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减少空间占用,降低重心的电动汽车底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空间占用,降低重心的电动汽车底盘。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包括前承载部、中承载部、后承载部和副车架;所述中承载部包括承重框架和中部连接杆组件;所述中部连接杆组件设有多个,所述承重框架并排设有多个,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之间通过一个中部连接杆组件连接;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之间形成有储存空间;所述前承载部和中承载部分别固定在首尾两个承重框架上;所述前承载部和/或中承载部上安装有副车架。所述中承载部的承重框架包括横向承重杆和竖向承重杆;所述横向承重杆上下平行设有两个,并且两个横向承重杆之间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竖向承重杆固定。所述中承载部的承重框架还包括承重斜杆;所述每个竖向承重杆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承重斜杆,承重斜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向承重杆固定,承重斜杆呈倾斜45度设置。所述中承载部的中部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中部连接杆、第二中部连接杆和X型支撑杆;所述第一中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顶部侧壁固定,并且沿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中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底部侧壁固定,并且沿承重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X型支撑杆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二中部连接杆之间,并且X型支撑杆的四个端点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中部连接杆与两个承重框架形成的四个夹角部位上。所述中承载部的多个储存空间中至少有一个用于安装电池,并且用于安装电池的安装空间下方的中部连接杆组件的第二中部连接杆上设有电池安装片。所述前承载部包括前中心板、第一前承载架和第二前承载架;所述前中心板平行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前中心板的一端均固定在中承载部的首个承重框架上;所述前中心板用于安装副车架;所述第一前承载架的尾部固定在首个承重框架和两个前中心框上;所述第二前承载架固定在两个前中心框,并且第二前承载架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前承载架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前承载架的顶部与第二前承载架的顶部之间通过倾斜承载杆连接。所述前承载部的前中心板的底部上设有与中承载部的首个承重框架底部固定的前倾斜加强杆;所述前中心板的尾部固定有与首个承重框架固定的定位片。所述前承载部的两个前中心板首端之间设有前护板。所述后承载部包括后中心板架和延伸架;所述后中心板架平行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后中心板架的首部固定在中承载部的末尾一个承重框架上;所述两个后中心板架顶部之间设有呈网格状的承载支架;所述延伸架分别固定在两个后中心板架的外侧;所述两个后中心板架的尾端之间设有后防撞护杆。所述后承载部的后中心板架的底部上设有与中承载部的末尾一个承重框架底部固定的后倾斜加强杆;所述后中心板架的首部固定有与首个承重框架固定的定位片。副车架包括固定片和下延部;所述固定片设有两个;所述下延部述两个固定片的底部设有对向翻折的翻边;所述固定片外侧面上设有与避震弹簧连接的弹簧支座;所述两个固定片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两个下延部连接;所述两个下延部高度低于固定片的高度;所述两个下延部上用于安装动力驱动系统。所述副车架的下延部包括安装横梁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在安装横梁两端上各设有一个,并且分别连接两个固定片的翻边。所述副车架的下延部的安装横梁的两端均设有与前悬下摆臂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块。所述副车架的下延部还包括加强片;所述加强片焊接固定在安装横梁和连接臂上。所述副车架的固定片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前悬下摆臂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块。所述副车架的固定片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前悬气弹簧连接的第三连接块。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加强座;所述加强座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片内侧面的顶部上。所述副车架的加强座的截面呈L形,包括竖向部和横向部;所述加强座的竖向部与固定片的内侧面固定;所述加强座的竖向部上固定有与横向部固定连接的支撑片。所述固定片的弹簧支座顶面上设有两个呈八字型布置的加强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之间的存储空间能够用来放置电池或维护工具,降低电池安装高度,降低重心,加大电池的安装空间,降低车身重量,前承载部、中承载部和后承载部均具有承载能力。(2)本专利技术的中承载部的承重框架包括横向承重杆和竖向承重杆;所述横向承重杆上下平行设有两个,并且两个横向承重杆之间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竖向承重杆固定,可靠性高,承载力更佳。(3)本专利技术的中承载部的承重框架还包括承重斜杆,每个竖向承重杆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承重斜杆,承重斜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向承重杆固定,承重斜杆呈倾斜45度设置,提高承重框架的承重力度,结构更稳定,大大提高了承重框架的可靠性。(4)本专利技术的中承载部的中部连接杆组件结构稳定,提高整体强度。(5)本专利技术前承载部包括前中心板、第一前承载架和第二前承载架,前中心板用于安装副车架,安装方便,第一前承载架和第二前承载架用于承载车身重量,稳定性良好。(6)本专利技术的前承载部的前中心板的底部上设有与中承载部的首个承重框架底部固定的前倾斜加强杆,前中心板的尾部固定有与首个承重框架固定的定位片,大大提高了前承载部的强度,稳定性更佳。(7)本专利技术的后承载部的后中心板架的底部上设有与中承载部的末尾一个承重框架底部固定的后倾斜加强杆,后中心板架的首部固定有与首个承重框架固定的定位片,大大提高了后承载部的强度,稳定性更佳。(8)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的下延部的设计能够降低动力驱动系统的安装高度,降低底盘重心,减少动力驱动系统在车架底盘上的占用空间,同时下延部还加大了用于放置动力驱动系统的安装空间,适用的动力驱动系统体积规格更多种,固定片安装稳定,通过螺合件固定在车架安装部位的侧壁以及底部,连接牢固,抗冲击能力强(9)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的下延部包括安装横梁和连接臂,连接臂在安装横梁两端上各设有一个,并且分别连接两个固定片的翻边,能够降低重心以及增加安装空间。(10)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的下延部还包括加强片,提高安装横梁与连接臂的连接强度,可靠性更佳。(11)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还包括加强座,提高安装的牢固度,通过加强座实现固定片与车架安装部位的顶部固定,固定效果更佳。(12)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的加强座的竖向部上固定有与横向部固定连接的支撑片,提高加强座自身强度,提高安装的牢固度。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去除副车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除副车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去除副车架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去除副车架的仰视图。图5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承载部(1)、中承载部(2)、后承载部(3)和副车架;所述中承载部(2)包括承重框架(2‑1)和中部连接杆组件(2‑2);所述中部连接杆组件(2‑2)设有多个,所述承重框架(2‑1)并排设有多个,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2‑1)之间通过一个中部连接杆组件(2‑2)连接;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2‑1)之间形成有储存空间;所述前承载部(1)和中承载部(2)分别固定在首尾两个承重框架(2‑1)上;所述前承载部(1)和/或中承载部(2)上安装有副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承载部(1)、中承载部(2)、后承载部(3)和副车架;所述中承载部(2)包括承重框架(2-1)和中部连接杆组件(2-2);所述中部连接杆组件(2-2)设有多个,所述承重框架(2-1)并排设有多个,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2-1)之间通过一个中部连接杆组件(2-2)连接;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2-1)之间形成有储存空间;所述前承载部(1)和中承载部(2)分别固定在首尾两个承重框架(2-1)上;所述前承载部(1)和/或中承载部(2)上安装有副车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承载部(2)的承重框架(2-1)包括横向承重杆(2-1-1)和竖向承重杆(2-1-2);所述横向承重杆(2-1-1)上下平行设有两个,并且两个横向承重杆(2-1-1)之间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竖向承重杆(2-1-2)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承载部(2)的承重框架(2-1)还包括承重斜杆(2-1-3);所述每个竖向承重杆(2-1-2)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承重斜杆(2-1-3),承重斜杆(2-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向承重杆(2-1-1)固定,承重斜杆(2-1-3)呈倾斜45度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承载部(2)的中部连接杆组件(2-2)包括第一中部连接杆(2-2-1)、第二中部连接杆(2-2-2)和X型支撑杆(2-2-3);所述第一中部连接杆(2-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2-1)顶部侧壁固定,并且沿承重框架(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中部连接杆(2-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2-1)底部侧壁固定,并且沿承重框架(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X型支撑杆(2-2-3)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二中部连接杆(2-2-2)之间,并且X型支撑杆(2-2-3)的四个端点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中部连接杆(2-2-2)与两个承重框架(2-1)形成的四个夹角部位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承载部(2)的多个储存空间中至少有一个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海成徐明芳赖来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耐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