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清田专利>正文

门锁构造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472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锁构造的改良,其中包括: 锁壳,为一容设门锁门部各机构组成元件的壳体,并可被一锁盖置于上方予以锁接一体; 将锁孔钥匙转动力量传动锁舌动作、形成门锁的一闭锁功能的锁舌控制机构; 将门锁把手转动的力量传动锁栓动作,形成门锁的一闭锁功能的锁栓控制机构; 当保险栓缩入门锁内,即封锁栓产生卡掣动作,维持锁栓控制机构的闭锁状态的保险栓控制机构;以及 将门锁把手转动力量浮动于锁栓控制机构,使一锁栓产生前后滑移动作的把手转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转动机构是由一下转动座、一上转动座、一下转动块、一上转动块、一下转动片、一上转动片、二扣柱及二弹簧元件所构成,其中下转动座顶面中央设一圆形的凸部,底面设一圆形的凹槽部,侧面设一呈冂形的滑糟,该滑槽装入一套设弹性元件的扣,相对于套设其上方的上转动座中央形成一凹槽部,该凹槽部中央具有一圆孔,可供下转动座的凸部套设其中,而上转动座的侧面设一呈凵形的滑糟,该滑槽装入一套设弹性元件的扣柱,前述下转动座的凹槽部容设一下转动块,该下转动块的中央设一门锁把手枢设的栓槽、下转动块的上端形成一突缘部,并且突缘部的一侧形成一缺口部,其相对于上转动座的凹槽部容设一上转动块,该上转动块的中央设一门锁把手枢设的栓糟,上转动块的上端形成一突缘部,并且突缘部的一侧形成一缺口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门锁构造的改良,特别是指一种门锁在闭锁状态下,可调控把手转动机构,使门扇外侧的门锁把手为空转状态,防止门锁把手被不肖人士强力扭转而破坏门锁内部元件的门锁构造的改良。此外,上述常用门锁的构造,并无任何感测火灾发生时,可使门锁无法解除开锁状态的装置,因此不符合一般防火安全门使用的规范。一旦发生火灾,当火场逐渐向四周漫延,若是具有阻隔火灾扩散作用的门扇被不知情者开启,必会引入新鲜的空气流入,致使火更加速燃烧,并且该误开门扇者亦必受到烈焰袭击而受到伤害,此亦为常用门锁缺少防火装置而影响使用安全的构造缺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构造的改良,使门锁遇到火灾发生时,因感测高温而将门锁的锁栓控制机构控制闭锁状态,因此门扇即无法开启,可产生阻隔火场,以及防止门扇被误开致室内人员受到烈焰伤害的情事发生。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门锁构造的改良,其中包括锁壳,为一容设门锁门部各机构组成元件的壳体,并可被一锁盖置于上方予以锁接一体;锁舌控制机构,是将锁孔钥匙转动力量传动锁舌动作、形成门锁的一闭锁功能;锁栓控制机构,是将门锁把手转动的力量传动锁栓动作,形成门锁的一闭锁功能保险栓控制机构,是当保险栓缩入门锁内,即封锁栓产生卡掣动作,维持锁栓控制机构的闭锁状态;以及把手转动机构,是将门锁杷手转动力量浮动于锁全控制机构,使一锁栓产生前后滑移的动作;上述把手转动机构是由一下转动座、一上转动座、一下转动块、一上转动块、一下转动片、一上转动片、二扣柱及二弹簧元件所构成,其中下转动座顶面中央设一圆形的凸部,底面设一圆形的凹槽部,侧面设一呈冂形的滑糟,该滑槽装入一套设弹性元件的扣,相对于套设其上方的上转动座中央形成一凹槽部,该凹槽部中央具有一圆孔,可供下转动座的凸部套设其中,而上转动座的侧面设一呈凵形的滑糟,该滑槽装入一套设弹性元件的扣柱,前述下转动座的凹槽部容设一下转动块,该下转动块的中央设一门锁把手枢设的栓槽、下转动块的上端形成一突缘部,并且突缘部的一侧形成一缺口部,其相对于上转动座的凹槽部容设一上转动块,该上转动块的中央设一门锁把手枢设的栓糟,上转动块的上端形成一突缘部,并且突缘部的一侧形成一缺口部。其中装设在上、下转动座滑槽内的扣柱前端形成一圆弧状的扣压部,后端形成滑块扶的卡止部,间隔中间设一凹阶部,扣柱的卡止部套设一弹性元件后,分别容设在上、下转动座的滑槽内,其中弹性元件的外径大于滑槽的孔径,而容设扣柱的滑槽前端设一凸阶部、可卡设扣柱的凹阶部而防止其向外脱落。其中容设在上、下转动座滑槽内的扣柱中央设一圆孔,可被穿设在上、下转动片上的一螺丝予以锁固在前述上、下转动座的滑槽内,该扣柱前端的卡止部可伸入容设在上、下转动座的上、下转动块的缺口部内,由扣柱的卡止部卡接在上、下转动块的突缘部产生一卡掣作用,使上、下转动块与上、下转动座相互扣接一体同步转动。其中容设在上、下转动座滑槽内的扣柱外部套设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外径大于滑槽的孔径,使弹性元件卡设在滑槽的外缘,对容设在滑槽内的扣柱产生向外顶推的力量。其中锁栓控制机构位于锁栓座装设一防火片,该防火片底端设一安全梢体,防火片侧边设一导槽,并被锁栓座上突出的一导柱插入,导引防火片滑动,由安全梢体卡设在锁栓座的内缘,使防火片挂设在锁栓座上,若安全梢体感测高温而熔化,防火片即因本身重量而落下,并且防火片被设于锁壳上的一挡柱卡阻,使得锁栓座无法动作,因而维持锁栓控制机构的闭锁状态,防止门锁被开启。其中门锁位于把手转动机构一侧设一电磁阀,该电磁阀通入电流可伸出导杆推压转板转动,并且位于电磁阀的侧边设有一电池,该电池可提供电流至电磁阀内产生动力,其中电池的电流输出动作是设于锁壳侧边的按钮所控制。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功能,下面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图4为本技术门锁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门锁把手转动机构的元件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门锁的使用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门锁的一使用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门锁把手装设方式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门锁另一使用动作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0为本技术门锁另一实施例构造示意图。如图3、4所示,位于锁栓控制机构40的锁栓401后端连接一锁栓座402,该锁栓座402的上方座缘设一导柱402a,相对锁栓座402的上方盖设一防火片403,该防火片403的一侧设一长椭图形的导槽403a,该导槽403a可被锁栓座402突出的导柱402a伸入,使防火片403盖设在锁栓座402可上下滑动。而前述的防火片403底端设一热融材料构成的安全梢体403b,其向内突出的形状可卡接在锁栓座402内,使防火片403挂设在锁栓座402不会落下,一旦门锁遭遇大火燃烧,安全梢体403b受高温熔化便不再卡接锁栓座402防火片403因重力作用而落下,此时防火片403夹设在锁栓座402与设在锁壳10的一挡柱103之间,于是锁栓座402使受到防火片403卡阻挡柱103的力量而无法动作,亦即无法利用把手转动机构50解除锁栓控制机构40的开锁状态,因此门扇即无法被开启,可产生阻绝火场,防止被不知情者误开启门扇而受到火灾伤害的情事发生。本技术的把手转动机构50具有双向装设的使用考量,视门扇内外侧的装设方向予以选取,该把手转动机构50的构造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一下转动座501,其顶面中央设一圆形的凸部501a,位于侧面部位设一呈冂形的滑槽501c,以及位于底部形成向上凹入呈圆形的凹槽部501b(图中虚线所示);一上转动座502,其中央凹入形成的凹槽部502b设有一透空的圆孔502a,该圆孔502a可套设下转动座501的凸部501a之上,以及位于侧面部位设一呈凵形的滑槽502c;一下转动块503,是由下向上套设在下转动座501的凹槽部501b内,中央部位设有一栓槽503a,可供连接门锁把手的枢轴插设于此,该转动块503的上端形成突缘部503b,并且突缘部503b的一侧形成一缺口部503c;一上转动块504,是由上向下套设在一上转动座502的凹槽部502b之内,其中央设有一栓槽504a,可供连接另一侧门锁把手的枢轴插设于此,该转动块504的底端形成突缘部504b,并且突缘部504b的一侧形成一缺口部504c;下转动片505,其中央设一圆孔部505a,可套设在下转动块503左右转动,位于下转动片505的一侧形成弯折向外伸出的挡止臂505b,可连动螺栓控制机构40动作,顶面设数个圆孔505c、可供套设螺丝505d将下转动片505、下转动块503与下转动座501锁接一体;一上转动片506,其中央设一圆孔部506a,可套设在上转动块504左右转动,该上转动片506的一侧形成弯折状向外伸出的挡止臂506b,可连动螺栓控制机构40动作,顶面设有数个圆孔506c,可供套设螺丝506d将上转动片506、上转动块504与上转动座502锁接一体;二扣柱507,其前端形成圆弧状的扣压部507a,后端形成滑块状的卡止部507b,间隔中间设一凹阶部507d,并且凹阶部507d的中央设一圆孔507c。该扣柱507套设一弹性元件508后,分别容设在上下转动座502、501的滑槽502c、501c内,而且滑槽502c、501c前端设一凸阶部502d、501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田
申请(专利权)人:林清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