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花型兜兰的种子萌发率提高方法与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488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花型兜兰的种子萌发率提高方法与栽培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大花型兜兰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大花型兜兰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和(2)在授粉后180天至240天获取种子并播种于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上,从而由种子获得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大花型兜兰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上述提高萌发率的方法来提高种子萌发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具有生产花径可达12cm的大花型兜兰,花序完整,花瓣完好无损,观赏效果好,而且播种萌发率高,组培苗生长速度快,成活率达95%以上,可以将栽培周期缩短到3年。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Seed Germination Rate and Cultivation of Aristolochia grandiflor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improving seed germination rate and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Large-flowered Paphiopedilla. More specifically,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seed germination rate of Large-flowered Aristolochia.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artificial pollination after flowering of Large-flowered Aristolochia; and (2) seeds are obtained 180 to 240 days after pollination and sown on Seed Germination medium, thereby obtaining germination body from seeds.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large-flower Aristolochia, which adopts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germination rate to improve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produce large-sized Aristolochia pedunculata with flower diameter of 12 cm, complete inflorescence, intact petals, good ornamental effect, high seeding germination rate, fast growth rate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and survival rate of more than 95%, and can shorten the cultivation period to three ye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花型兜兰的种子萌发率提高方法与栽培方法本申请是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大花型兜兰育种与栽培方法”、申请日为“2016年09月09日”、申请号为“201610812117.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花卉栽培和园艺领域,涉及兜兰育种与栽培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兜兰尤其是大花型兜兰的育种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兜兰畅销于国际花卉市场,同时也是兰科的一个濒危类群。我国的杏黄、硬叶兜兰曾勇获世界兰展全场总冠军,获得近百个美国兰展奖项。兜兰总共有79个野生种,其中约1/3产自我国,是兰科中唯一受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我国兜兰花卉市场需求缺口大,价格极为昂贵,常见品种单株价格100至150元,珍稀品种单株价格可达上千元。2012年,我国年产兜兰仅几万株,近年兜兰产量增加了10倍,每年产品都供不应求。然而,尽管兜兰畅销于国际花卉市场,但是兜兰也是兰科的一个濒危类群。兜兰种子没有胚乳,在自然环境中需与真菌共生才能萌发,且萌发率极低,而且兜兰组织培养是国际兜兰产业发展的瓶颈,存在增殖率低、褐化严重等问题。目前世界上兜兰商业化量产技术仍未建立,其繁殖仍以无菌播种为主要手段,但存在着萌发率极低,成苗率低的问题,且不同种和品种兜兰的采种时间相差迥异,最适合的培养基种类也不同。此外,兜兰设施栽培存在品质差、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慢的缺点,从瓶苗到开花甚至需要4至5年。目前我国大陆的兜兰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兜兰品种,种苗依赖于进口台湾地区,更缺乏科学的栽培方法和繁殖技术。兜兰组织培养是国际兜兰产业发展的瓶颈,存在增殖率低、褐化严重等问题。目前我国兜兰科研投入明显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我国关于兜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原生种保护栽培,如杏黄兜兰、硬叶兜兰、带叶兜兰、巨瓣兜兰、同色兜兰、文山兜兰等,兜兰大多数种的花径小于10cm,关于花径大于12cm的商业品种的研究较少。然而,与原生种小花型或者多花型兜兰相比,商品用的大花型兜兰尽管观赏价值要高得多,但是这类兜兰为杂交种,倍性复杂,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种子,难以大规模生产利用,而且种子萌发率要比原生种小花型或者多花型兜兰更低。CN201510731703.6认为,包括魔帝系列兜兰在内的多数兜兰的花期在春季,其果实的发育需要3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果实发育过程正遇夏季的高温,造成种子有胚率下降,烂果率增加,这些都是影响兜兰种苗产业化生产的难题,并提出在授粉后120天左右采果播种。因此如何运用快速育种、繁殖和栽培高品质大花型兜兰已成为该类花卉植物科研项目的重点,在其科研与开发中具有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大花型兜兰育种与栽培的各个环节,以培育出具有的优质兜兰,并提高兜兰生长速度和成品率,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兜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针对现有技术中大花型兜兰所存在的种子萌发率低、褐化严重、成苗率低、生产周期长、品质低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大花型兜兰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大花型兜兰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2)在授粉后180天至240天获取种子并播种于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上,从而由种子获得芽体。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获取的种子播种在配方为1/4MS+1mg/L6-BA+0.1mg/LNAA+1g/L蛋白胨+25g/L香蕉+5.5g/L琼脂+1g/L活性炭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上。本专利技术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大花型兜兰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来提高种子萌发率。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大花型兜兰的种子萌发率、降低或消除褐化程度,从而为扩大生长规模和缩短生产周期提供技术支撑。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严格控制栽培养护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湿度、温度、光照和水肥条件,提高了大花型兜兰的种苗成活率,改善了大花型兜兰产品的品质,从而进一步为扩大生长规模和缩短生产周期提供技术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红、绿魔帝系列兜兰的照片;图2为魔帝类兜兰种子萌发率随授粉后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为在魔帝类兜兰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组培苗成活率;图4为魔帝类兜兰组培苗移栽时使用不同基质的情况下成活率随时间的变化;图5为魔帝类兜兰中壮苗换盆时使用不同基质的情况下叶片生长总量随时间的变化;图6为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6a)和对照方法(6b)种植得到的魔帝类兜兰盆花产品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大花型兜兰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大花型兜兰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和(2)在授粉后180天至240天获取种子并播种于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上,从而由种子获得芽体。本专利技术人在深入研究大花型兜兰的杂交育种和播种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的大花型兜兰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至少有二。本专利技术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影响兜兰尤其是大花型兜兰的种子萌发率的最关键因素是用于播种的种子的成熟度。现有技术尽管也选择具有一定成熟度的播种仅播种,但是对适合于播种的兜兰种子的成熟度没有统一认识,有的认为来自授粉后300至360天的充分膨大蒴果的种子最好,例如CN201510565855.3公开了一种肉饼系列兜兰杂交育种及其种苗快速繁殖的方法,其中采用授粉后300至360天的充分膨大蒴果作为种子;有的认为获自授粉后140~150天的果荚的种子为宜,例如CN201410514229.7公开了兜兰种子萌发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其中采用授粉140~150天的果荚的种子;有的认为获自授粉后110~120天的果荚的种子更佳,例如CN201310742625.0使用授粉后110至120天收取的种子用于播种;有的认为使用授粉后180~220天时采收的种子会遇到夏季高温,从而造成种子有胚率下降,烂果率增加,建议使用在授粉后120天左右所采收的种子,例如CN201510731703.6公开了一种缩短兜兰果实发育期及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方法,认为魔帝兜兰在授粉后180~220天时采收种子会遇到夏季高温,从而造成种子有胚率下降,烂果率增加,因此建议在授粉后120天左右即可采果播种。但是,本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却发现,大花型兜兰的种子发育阶段是影响种子无菌播种后萌发的关键因子,种子发育初期,幼嫩的种子紧密着生在果荚的胎座组织上,难以分离下来,即使播种于培养基上也很快褐化,仅少量种子具有萌发能力。种子发育过于成熟时呈棕褐色,干燥松动,播种的萌发率也很低,可能是因为种皮发育成熟,难以打破休眠,需要超声破皮或者化学物质处理才能促进萌发。对于大花型兜兰,使用授粉后120天采收的种子萌发率非常低,有的甚至没有萌发,并且适合播种的种子成熟度存在品种差异,例如魔帝品种在180至240天采收种子为宜。本专利技术人还发现,相对于小花型兜兰,例如原生种兜兰,如杏黄兜兰、硬叶兜兰、带叶兜兰、巨瓣兜兰、同色兜兰、文山兜兰等(这些兜兰的花径均小于12cm,观赏价值较差),商品用的大花型兜兰尽管观赏价值要高得多,但是这类兜兰为杂交种,倍性复杂,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种子,难以大规模生产利用,而且种子萌发率要比原生种小花型或者多花型兜兰更低。但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大花型兜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大花型兜兰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大花型兜兰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和(2)在(a)种子不再紧密着生在果荚的胎座组织上之后、(b)种子可以从果荚的胎座组织分离下来之后、和/或(c)授粉后180天以上,并且在(i)种子呈棕褐色之前、(ii)种子干燥松动之前、和/或(iii)授粉后240天以下,获取种子并播种于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上,从而由种子获得芽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大花型兜兰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大花型兜兰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和(2)在(a)种子不再紧密着生在果荚的胎座组织上之后、(b)种子可以从果荚的胎座组织分离下来之后、和/或(c)授粉后180天以上,并且在(i)种子呈棕褐色之前、(ii)种子干燥松动之前、和/或(iii)授粉后240天以下,获取种子并播种于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上,从而由种子获得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花型兜兰为花朵大于12cm的兜兰品种,更优选为F1代大花型兜兰品种;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大花型兜兰为魔帝系列兜兰品种;又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魔帝系列兜兰品种为红花系列或绿花系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授粉为自交授粉和/或杂交授粉;更优选的是,所述人工授粉为杂交授粉,进一步优选的是,在人工授粉时,首先去掉父母本的唇瓣,用针挑下父本花粉粒,安放在母本柱头上;优选的是,所述种子萌发培养基为1/4MS+1mg/L6-BA+0.1mg/LNAA+1g/L蛋白胨+25g/L香蕉+5.5g/L琼脂+1g/L活性炭。4.一种大花型兜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来提高种子萌发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大花型兜兰品种;(b)在兜兰品种开花后,进行人工自交或杂交授粉;(c)将果荚中的种子播种于培养基上,萌发后进行壮苗和生根培养;(d)对组培苗实施炼苗、消毒与定植;(e)换盆,并进行光温、水肥管理;(f)实施低温催花和花期肥水管理。6.根据权利要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炼苗后移栽时,使用百菌灵稀释液清洗掉根部的培养基。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炼苗后,使用树皮作为基质;和/或在换盆后,使用水苔和树皮的组合作为基质。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3年成熟苗、花朵直径大于12cm的黄色、绿色或红色品种。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授粉时,首先去掉父母本的唇瓣,用针挑下父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杰郭文姣孙纪霞张京伟刘学庆刘述河丁朋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