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具有其的上电方法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137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具有其的上电方法和车辆,该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包括:动力电池;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正极和正极母线之间的电池主正接触器;与所述电池主正接触器并联的第一预充模块;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负极和负极母线之间的电池主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上的微控制器MCU和MCU接触器,所述MCU和MCU接触器串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电池主正接触器上并联预充模块,可以避免除MCU外的负载电路内含较大容量电容的用电负载在上电时产生大电流冲击电池主接触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具有其的上电方法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具有其的上电方法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的高压用电系统中,由于部分负载未添加预充模块,在高压用电系统上电瞬间使得对母线上电池主接触器造成瞬间冲击,易损坏电池主接触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高压用电系统,该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可以避免负载电路内含较大容量电容的用电负载在上电时产生大电流冲击电池主接触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高压用电系统的上电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包括:动力电池;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正极和负载正极母线之间的电池主正接触器;与所述电池主正接触器并联的第一预充模块;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负极和负载负极母线之间的电池主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微控制器MCU和MCU接触器,所述MCU的正极和所述MCU接触器串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通过在电池主正接触器上并联预充模块,可以避免除MCU外的负载电路内含较大容量电容的用电负载在上电时产生大电流冲击电池主接触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预充模块包括:第一预充电阻;与所述预充电电阻串联的第一电控开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控制器MCU包括前电机微控制器和后电机微控制器,所述MCU接触器包括前电机MCU接触器和后电机MCU接触器,所述前电机微控制器和所述前电机MCU接触器串联;所述后电机微控制器和所述后电机MCU接触器串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DC/DC转换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ECMP空调压缩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OBC车载充电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水加热器和第二电控开关;其中,所述水加热器与所述第二电控开关串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电池主正接触器和所述电池主负接触器之间的快充充电插座、快充正极接触器和快充负极接触器;其中,所述快充充电插座通过所述快充正极接触器与所述正极母线相连,所述快充充电插座通过所述快充负极接触器与所述负极母线相连。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高压用电系统的上电方法,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该上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闭合所述MCU接触器;闭合所述高压主负接触器;闭合所述第一预充模块;闭合电池主正接触器,以使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上电;当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预充到预设电压时断开所述第一预充模块,闭合电池主正接触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的上电方法,通过在电池主正接触器上并联预充模块,并依次闭合MCU接触器、电池主负接触器、第一预充模块、电池主正接触器,使所述动力电池与用电负载侧之间导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辆高压用电系统中的电池主正接触器上并联预充模块,可以避免除MCU外的负载电路内含较大容量电容的用电负载在上电时产生大电流冲击电池主接触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的上电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具有其的上电方法和车辆。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包括动力电池1、电池主正接触器2、第一预充模块3、电池主负接触器4、MCU接触器5和微控制器MCU6。其中,动力电池1为车辆高压用电系统供电。电池主正接触器2连接在动力电池正极1和正极母线之间。第一预充模块3电池主正接触器2并联。电池主负接触器4连接在动力电池1的负极和负极母线之间。MCU接触器5和微控制器MCU6连接在之间,且MCU接触器5和微控制器MCU6串联。当车辆高压用电系统上电时,首先闭合MCU接触器5,可以保护MCU接触器在闭合过程不存在压差,然后依次闭合电池主负接触器4和第一预充模块3,使正极母线和负极母线之间电池侧与负载侧导通后闭合电池主正接触器2,断开第一预充模块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通过在电池主正接触器2上并联第一预充模块3,可以避免负载电路内含较大容量电容的用电负载在上电时产生大电流冲击电池主正接触器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充模块3包括第一电控开关301和第一预充电阻302。其中,第一电控开关301和第一预充电阻302串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第一电控开关301可以为接触器;第一预充电阻302根据负载的X电容之和可以选择100Ω/75W的预充电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MCU接触器5包括前电机MCU接触器501和后电机MCU接触器502。微控制器MCU6包括前电机微控制器601和后电机微控制器602。其中,前电机MCU接触器501和前电机微控制器601串联,用于控制前电机驱动车辆前轴。后电机MCU接触器502和后电机微控制器602串联,用于控制后电机驱动车辆后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高压用电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正极母线和负极母线之间的DC/DC转换器7,DC/DC转换器7用于实现直流电压转换。其中,DC/DC转换器7可以为升压型DC/DC转换器、降压型DC/DC转换器或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高压用电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正极母线和负极母线之间的ECMP空调压缩机8,以调控车内温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高压用电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正极母线和负极母线之间的车载充电机9,以通过外面的交流充电桩通过车载充电机实现AC转DC对车上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车载充电机可以为双向OBC车载充电机,AC/DC型实现外部充电桩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DC/AC型实现动力电池电转换成AC220V电压以对热水壶、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高压用电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正极母线和负极母线之间的第二电控开关10和水加热器11。其中,第二电控开关10和水加热器11串联,通过第二电控开关10控制水加热器11是否对车内电池水室内的水进行加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高压用电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正极母线和负极母线之间的快充正极接触器12、快充充电插座13和快充负极接触器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正极和负载正极母线之间的电池主正接触器;与所述电池主正接触器并联的第一预充模块;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负极和负极母线之间的电池主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微控制器MCU和MCU接触器,所述MCU的正极和所述MCU接触器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正极和负载正极母线之间的电池主正接触器;与所述电池主正接触器并联的第一预充模块;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池负极和负极母线之间的电池主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微控制器MCU和MCU接触器,所述MCU的正极和所述MCU接触器串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充模块包括:第一预充电阻;与所述预充电电阻串联的第一电控开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MCU包括前电机微控制器和后电机微控制器,所述MCU接触器包括前电机MCU接触器和后电机MCU接触器,所述前电机微控制器和所述前电机MCU接触器串联;所述后电机微控制器和所述后电机MCU接触器串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DC/DC转换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压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正极母线和所述负极母线之间的ECM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郑继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