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用可调节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57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用可调节前照灯,包括灯罩体、副灯、装饰灯、连接底座、铰接轴、挡光板、冷凝管、电磁滑块、注液口、储液槽和反光镜,所述灯罩体的内部安装有主灯,所述副灯的底端固接在灯罩体的内部,所述装饰灯设置在灯罩体的内部,且装饰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副灯和主灯,所述注液口的右侧连通有冷凝管,且注液口设置在避光架的中间部位,所述储液槽内嵌在避光架上,且储液槽的上端连通有冷凝管,所述反光镜内嵌在避光架的中间部位,且反光镜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可以对前照灯的照射光进行范围和大小的调节,同时,还可以对前照灯的内部进行良好的散热,大大提高了前照灯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用可调节前照灯
本技术涉及前照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用可调节前照灯。
技术介绍
前照灯是指装于汽车头部两侧,用于夜间行车道路的照明装置。有两灯制和四灯制之分,前照灯的照明效果直接影响夜间行车驾驶的操作和交通安全,因此世界各国交通管理部门一般都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汽车前照灯的照明标准,以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而目前的前照灯在照射范围上,还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且不能将照射光线进行漫反射后减小照射光的亮度,另外,由于前照灯中的大灯和副灯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严重影响了前照灯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一种可以调节前照灯的光线照射范围,且可以减小照射光的亮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前照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用可调节前照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的前照灯无法调节照射光的范围,无法减小照射光,且不具备散热的功能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用可调节前照灯,包括灯罩体、副灯、装饰灯、连接底座、铰接轴、挡光板、冷凝管、电磁滑块、注液口、储液槽和反光镜,所述灯罩体的内部安装有主灯,所述副灯的底端固接在灯罩体的内部,所述装饰灯设置在灯罩体的内部,且装饰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用可调节前照灯,包括灯罩体(1)、副灯(3)、装饰灯(4)、连接底座(5)、铰接轴(6)、挡光板(9)、冷凝管(10)、电磁滑块(11)、注液口(12)、储液槽(13)和反光镜(14),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体(1)的内部安装有主灯(2),所述副灯(3)的底端固接在灯罩体(1)的内部,所述装饰灯(4)设置在灯罩体(1)的内部,且装饰灯(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副灯(3)和主灯(2),所述连接底座(5)的右侧连接有灯罩体(1),所述铰接轴(6)的上端连接有避光架(7),且避光架(7)的内部嵌有电磁滑槽(8),所述挡光板(9)的上端连接在电磁滑槽(8)的下侧,所述冷凝管(10)内嵌在避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用可调节前照灯,包括灯罩体(1)、副灯(3)、装饰灯(4)、连接底座(5)、铰接轴(6)、挡光板(9)、冷凝管(10)、电磁滑块(11)、注液口(12)、储液槽(13)和反光镜(14),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体(1)的内部安装有主灯(2),所述副灯(3)的底端固接在灯罩体(1)的内部,所述装饰灯(4)设置在灯罩体(1)的内部,且装饰灯(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副灯(3)和主灯(2),所述连接底座(5)的右侧连接有灯罩体(1),所述铰接轴(6)的上端连接有避光架(7),且避光架(7)的内部嵌有电磁滑槽(8),所述挡光板(9)的上端连接在电磁滑槽(8)的下侧,所述冷凝管(10)内嵌在避光架(7)的内部,所述电磁滑块(11)的底端连接有挡光板(9),所述注液口(12)的右侧连通有冷凝管(10),且注液口(12)设置在避光架(7)的中间部位,所述储液槽(13)内嵌在避光架(7)上,且储液槽(13)的上端连通有冷凝管(10),所述反光镜(14)内嵌在避光架(7)的中间部位,且反光镜(14)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孔(15)。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化宽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