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亚明专利>正文

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327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包括:纵梁、第一悬置横梁、第二悬置横梁、第三悬置横梁、第四悬置横梁;纵梁共设置有两处,且两处纵梁呈平行设置;第一悬置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第一悬置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二悬置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二悬置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三悬置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第三悬置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四悬置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第四悬置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车架的改进,具有电池组散热效果好、各驱动装置安装方便、分布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A Frame Structure of Extended Rang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xtended rang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longitudinal beam, a first suspension cross beam, a second suspension cross beam, a third suspension cross beam and a fourth suspension cross beam; the longitudinal beam is arranged in two places, and the two longitudinal beam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first suspension cross beam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first suspension cross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ngitudinal beam by welding; and the second suspension cross beam is connected by welding. The third suspension beam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third suspension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ngitudinal beam by welding; the fourth suspension beam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fourth suspension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ngitudinal beam by welding;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isting frame, the battery pack can dissipate he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ffec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of each driving devic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and high space utilization rate, thereby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raised in the background technology i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体架构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各种能源的汽车也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导致现有的车架不能够满足其安装需求,现有的车架有以下几点不足:1.现有车架中安装的电池组散热较差,不便于传动装置的安装;2.不能够满足多种动力装置的安装需求,浪费空间较多,结构不够合理。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池组散热较差,不便于传动装置的安装,车架不能够满足多种动力装置的安装需求,浪费空间较多,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包括:纵梁、前横梁、前保险杠、挂钩、第一悬置横梁、第二悬置横梁、第三悬置横梁、第四悬置横梁、固定板、支撑网、后横梁、后保险杠、油箱;所述纵梁共设置有两处,且两处纵梁呈平行设置;所述前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前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前保险杠设置在前横梁的前侧,且前保险杠与前横梁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挂钩设置在前横梁的上侧,且挂钩与前横梁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悬置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第一悬置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悬置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第二悬置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三悬置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第三悬置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四悬置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第四悬置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置在第三悬置横梁及第四悬置横梁中间位置,且固定板与第三悬置横梁及第四悬置横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网设置在第三悬置横梁及第四悬置横梁中间位置,且撑网与第三悬置横梁及第四悬置横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后横梁设置在纵梁的中部,且后横梁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后保险杠设置在后横梁的后侧,且后保险杠与后横梁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油箱设置在第四悬置横梁的上侧,且箱与第四悬置横梁通过钢带固定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第一悬置横梁俯视形状为H形,且第一悬置横梁共由三处槽型钢板焊接而成。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第二悬置横梁并列设置有两处,且该两处第二悬置横梁均为槽型钢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第三悬置横梁与第四悬置横梁的中部均设置有矩形状的凸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固定板呈冂字形状,且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悬置横梁及第四悬置横梁焊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支撑网在固定板的两侧均有设置,且该两处支撑网均与固定板、第三悬置横梁及第四悬置横梁相焊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油箱侧视结构为倒置的凹字形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第四悬置横梁的左部设置有矩形状隔离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通过利用横梁及支撑网固定电池组,使电池组的散热更加迅速,散热效果较好。2、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通过设置中部具有矩形凸起的第三悬置横梁及第四悬置横梁,使该车架进行传动轴安装更加方便,且结构更加紧凑。3、本技术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通过,使该车架的动力模块及功能模块安装位置合理,有效利用了车架空间。4、本技术通过对现有车架的改进,具有电池组散热效果好、各驱动装置安装方便、分布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纵梁1、前横梁2、前保险杠3、挂钩4、第一悬置横梁5、第二悬置横梁6、第三悬置横梁7、第四悬置横梁8、固定板9、支撑网10、后横梁11、后保险杠12、油箱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包括:纵梁1、前横梁2、前保险杠3、挂钩4、第一悬置横梁5、第二悬置横梁6、第三悬置横梁7、第四悬置横梁8、固定板9、支撑网10、后横梁11、后保险杠12、油箱13;纵梁1共设置有两处,且两处纵梁1呈平行设置;前横梁2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前横梁2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前保险杠3设置在前横梁2的前侧,且前保险杠3与前横梁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挂钩4设置在前横梁2的上侧,且挂钩4与前横梁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第一悬置横梁5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一悬置横梁5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二悬置横梁6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二悬置横梁6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三悬置横梁7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三悬置横梁7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四悬置横梁8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四悬置横梁8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固定板9设置在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中间位置,且固定板9与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支撑网10设置在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中间位置,且撑网10与第三悬置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包括:纵梁(1)、前横梁(2)、前保险杠(3)、挂钩(4)、第一悬置横梁(5)、第二悬置横梁(6)、第三悬置横梁(7)、第四悬置横梁(8)、固定板(9)、支撑网(10)、后横梁(11)、后保险杠(12)、油箱(13);所述纵梁(1)共设置有两处,且两处纵梁(1)呈平行设置;所述前横梁(2)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前横梁(2)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前保险杠(3)设置在前横梁(2)的前侧,且前保险杠(3)与前横梁(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挂钩(4)设置在前横梁(2)的上侧,且挂钩(4)与前横梁(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悬置横梁(5)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一悬置横梁(5)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悬置横梁(6)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二悬置横梁(6)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三悬置横梁(7)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三悬置横梁(7)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四悬置横梁(8)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四悬置横梁(8)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9)设置在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中间位置,且固定板(9)与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网(10)设置在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中间位置,且撑网(10)与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后横梁(11)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后横梁(11)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后保险杠(12)设置在后横梁(11)的后侧,且后保险杠(12)与后横梁(1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油箱(13)设置在第四悬置横梁(8)的上侧,且箱(13)与第四悬置横梁(8)通过钢带固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混合动力车架结构,包括:纵梁(1)、前横梁(2)、前保险杠(3)、挂钩(4)、第一悬置横梁(5)、第二悬置横梁(6)、第三悬置横梁(7)、第四悬置横梁(8)、固定板(9)、支撑网(10)、后横梁(11)、后保险杠(12)、油箱(13);所述纵梁(1)共设置有两处,且两处纵梁(1)呈平行设置;所述前横梁(2)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前横梁(2)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前保险杠(3)设置在前横梁(2)的前侧,且前保险杠(3)与前横梁(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挂钩(4)设置在前横梁(2)的上侧,且挂钩(4)与前横梁(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悬置横梁(5)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一悬置横梁(5)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悬置横梁(6)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二悬置横梁(6)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三悬置横梁(7)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三悬置横梁(7)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四悬置横梁(8)设置在纵梁(1)的中部,且第四悬置横梁(8)与纵梁(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9)设置在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中间位置,且固定板(9)与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网(10)设置在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中间位置,且撑网(10)与第三悬置横梁(7)及第四悬置横梁(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后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明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杨亚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