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691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通用定位方法,由定位导向装置、稳向装置、限位装置以及一系列的配重、带缆、精度控制方案组成,形成一整套通用性更强的船舶起浮及落墩的定位方法,该方法中不但适用于半船产品的起浮落墩,同样适用于多种海工平台的二次进坞落墩,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在多种不同工况下,如何安全、高效的完成船舶的起浮及二次落墩,减小船体变形,缩短坞期。

A positioning method for half-ship floating and falling pier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eneral positioning method for half-ship lifting and falling piers, which consists of positioning and guiding device, direction stabilizing device, position limiting device and a series of weight, cable and precision control schemes, forming a set of positioning methods for half-ship lifting and falling piers with stronger universality. The method is not only applicable to half-ship products lifting and falling piers, but also to the second of various offshore platforms.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safely and efficiently complete the ship's lifting and secondary landing under various working conditions, reduce the hull deformation and shorten the docking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及海工产品的制造
,特别是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各大造船在建项目的增多,船坞的建造压力不断提高。为了寻求更高的船坞利用率,缩短坞内建造周期,船厂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包括增设船坞中间坞门、提高搭载段数量的储备及搭载效率、总组及单元模块的最大化等等,然而对于不同坞期大型船舶的建造,为提高船坞利用率并保证船舶的出坞周期,不可避免的会采用串并联的造船模式,此种模式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整船放水出坞后,半船的漂浮及二次落墩后的定位控制,由于建造批次的不同,半船起浮及落墩的工况还分为:一种是半船不需要位移,即原地起浮后落墩;还有一种需要与整船一起出坞,然后再进坞漂浮落墩。传统的拉移及定位方法,一般采用坞边的电动牵引小车或者多台固定式铰缆机、卷扬机和盘式带缆桩配合,通过布置在船舶两边的缆绳拉移,存在多种缺点:1、当船舶处在船坞单侧的时候,由于两边的带缆长度不一,很难控制船舶落墩时的定位精度;2、当船舶起浮落墩时缆绳未能及时收放,超出缆绳的破断拉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如果同类型船舶采用并联造船的方法,带缆绳很容易产生干涉,不利于定位。现有船厂的起浮及落墩方案都只针对了单一的起浮落墩方法进行了阐述,未有一种通用性的起浮落墩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定位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根据起浮时的建造状态,计算出半船的重心和起浮后的吃水,并就当日的潮汐表,决定船舶的起浮时间,并考虑是否进行配载;S2、根据需要起浮的半船形式,布置定位导向装置:若需要起浮的为机舱区域则根据艉轴孔的直径焊接一块封板,在封板上焊接一套定位导向装置,在艏部焊接两套定位导向装置;若需要起浮的为货舱区域则在艏艉两侧各布置两套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定位导向装置由数控下料的开孔导向板、筋板、结构封板和加强板组合而成;若货舱的吃水区域存在管弄或人孔等一系列开孔,需用整板进行封焊,此装置可以在割除封板后,重复利用2-3次,增加材料利用率;S3、布置稳向装置:稳向装置由稳向架、多管径支撑柱和吊装吊耳组合而成,首先在坞底铺设1-2块板厚30mm以上的整板,并与坞底的预埋铁焊接;在钢板上布置稳向架,有2m、4m、7.5m三种,根据外板线形选择合适规格的稳向架,将支撑柱吊装到位,使其穿过定位导向装置的定位圆孔,最终坐落在稳向架的底座之上;最后将稳向架与坞底钢板及支撑柱焊死;其中支撑柱采用差径式圆管对接,并在管壁上提前划好水尺,其目的在于:保证船舶在漂浮时有一定量的移动空间,方便度数,在落墩时又能快速精确的回到原位;S4、布置配重,按照步骤S1计算出的重心及吃水,在坞底的整板上布置配重块,并按照需求往舱内打压载水,保证船舶起伏后的横纵倾在定位导向装置的可控范围之内;S5、在甲板上的四个方向焊接临时吊耳,或者在甲板缆桩上进行临时带缆,坞边的带缆需通过电动绞盘或绞车固定,且靠近坞侧的绞车拉力配置足够;S6、船坞放水,根据船舶的起浮状态,通过绞盘匀速调整缆绳的长度,使坞侧的缆绳一直处于受力状态;待坞内整船出坞后,关闭坞门,开始坞内排水,期间仍然通过绞盘控制缆绳的受力状态,直到船底距坞墩100mm时停止排水,检查定位导向装置的定位孔与支撑柱管径外口的间距,通过调整两端的带缆保证两者的间距,保持此状态直至半船完全落墩;此方法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mm,大于普通带缆定位方法的±50mm要求。S7、半船起浮移位后的二次落墩,在船舶落墩的位置布置2套舷侧限位装置,其中卡码装置固定在坞边小车的轨道梁上,在其上安装限位梁,下口焊接肘板加强,限位梁安装时,激光经纬仪全程配合,保证其安装精度符合要求,且限位梁的支撑点必须在船体的结构强档处;S8、在与限位装置对应的船体强档处返两个测量点到甲板面,并用标靶标定,用激光经纬仪全程配合定位;S9、在甲板上的四个方向焊接临时吊耳,或者在甲板缆桩上进行临时带缆,坞边的带缆需通过电动绞盘或绞车固定,且靠近坞侧的绞车拉力配置足够,可适当的增设滑轮组提高拉力;S10、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船坞放水,待坞内整船出坞后,关闭坞门,通过带缆小车将半船拉到指定落墩位置上方,再将缆绳重新固定到绞盘上;开始坞内排水,期间仍然通过绞盘控制缆绳的受力状态,直到船底距坞墩500mm时停止排水,将坞墙舷侧端的缆绳收紧,使半船慢慢靠近并贴紧限位装置;继续排水至船底距坞墩100mm时停止排水,通过缆绳调节船舶长度方向的位置,并全程使用激光经纬仪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定位,保持此状态直至半船完全落墩。作为优选,步骤S7中的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梁、肘板和卡码装置,先将卡码装置固定在坞边带缆小车的轨道梁上,安装限位梁,激光经纬仪全程配合,保证上口的水平度达到定位要求,最后焊接肘板。作为优选,步骤S10完成后人员下坞检查坞墩受力情况,敲紧不受力的垫木。本专利技术通过现场的实际调研考察和对新老方案的对比,不但减少了大量拖带及带缆的调整时间,以及精度测量人员的配合,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投入和一系列的准备及收尾工作,大大缓解了坞内建造周期紧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根据起浮时的建造状态,计算出半船的重心和起浮后的吃水,并就当日的潮汐表,决定船舶的起浮时间,并考虑是否进行配载;S2、根据需要起浮的半船形式,布置定位导向装置:若需要起浮的为机舱区域则根据艉轴孔的直径焊接一块封板,在封板上焊接一套定位导向装置,在艏部焊接两套定位导向装置;若需要起浮的为货舱区域则在艏艉两侧各布置两套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定位导向装置由数控下料的开孔导向板、筋板、结构封板和加强板组合而成;若货舱的吃水区域存在管弄或人孔等一系列开孔,需用整板进行封焊,此装置可以在割除封板后,重复利用2-3次,增加材料利用率;S3、布置稳向装置:稳向装置由稳向架、多管径支撑柱和吊装吊耳组合而成,首先在坞底铺设1-2块板厚30mm以上的整板,并与坞底的预埋铁焊接;在钢板上布置稳向架,有2m、4m、7.5m三种,根据外板线形选择合适规格的稳向架,将支撑柱吊装到位,使其穿过定位导向装置的定位圆孔,最终坐落在稳向架的底座之上;最后将稳向架与坞底钢板及支撑柱焊死;其中支撑柱采用差径式圆管对接,并在管壁上提前划好水尺,其目的在于:保证船舶在漂浮时有一定量的移动空间,方便度数,在落墩时又能快速精确的回到原位;S4、布置配重,按照步骤S1计算出的重心及吃水,在坞底的整板上布置配重块,并按照需求往舱内打压载水,保证船舶起伏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根据起浮时的建造状态,计算出半船的重心和起浮后的吃水,并就当日的潮汐表,决定船舶的起浮时间,并考虑是否进行配载;S2、根据需要起浮的半船形式,布置定位导向装置:若需要起浮的为机舱区域则根据艉轴孔的直径焊接一块封板,在封板上焊接一套定位导向装置,在艏部焊接两套定位导向装置;若需要起浮的为货舱区域则在艏艉两侧各布置两套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定位导向装置由数控下料的开孔导向板、筋板、结构封板和加强板组合而成;若货舱的吃水区域存在管弄或人孔等一系列开孔,需用整板进行封焊,此装置可以在割除封板后,重复利用2‑3次,增加材料利用率;S3、布置稳向装置:稳向装置由稳向架、多管径支撑柱和吊装吊耳组合而成,首先在坞底铺设1‑2块板厚30mm以上的整板,并与坞底的预埋铁焊接;在钢板上布置稳向架,有2m、4m、7.5m三种,根据外板线形选择合适规格的稳向架,将支撑柱吊装到位,使其穿过定位导向装置的定位圆孔,最终坐落在稳向架的底座之上;最后将稳向架与坞底钢板及支撑柱焊死;其中支撑柱采用差径式圆管对接,并在管壁上提前划好水尺,其目的在于:保证船舶在漂浮时有一定量的移动空间,方便度数,在落墩时又能快速精确的回到原位;S4、布置配重,按照步骤S1计算出的重心及吃水,在坞底的整板上布置配重块,并按照需求往舱内打压载水,保证船舶起伏后的横纵倾在定位导向装置的可控范围之内;S5、在甲板上的四个方向焊接临时吊耳,或者在甲板缆桩上进行临时带缆,坞边的带缆需通过电动绞盘或绞车固定,且靠近坞侧的绞车拉力配置足够;S6、船坞放水,根据船舶的起浮状态,通过绞盘匀速调整缆绳的长度,使坞侧的缆绳一直处于受力状态;待坞内整船出坞后,关闭坞门,开始坞内排水,期间仍然通过绞盘控制缆绳的受力状态,直到船底距坞墩100mm时停止排水,检查定位导向装置的定位孔与支撑柱管径外口的间距,通过调整两端的带缆保证两者的间距,保持此状态直至半船完全落墩;此方法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mm,大于普通带缆定位方法的±50mm要求;S7、半船起浮移位后的二次落墩,在船舶落墩的位置布置2套舷侧限位装置,其中卡码装置固定在坞边小车的轨道梁上,在其上安装限位梁,下口焊接肘板加强,限位梁安装时,激光经纬仪全程配合,保证其安装精度符合要求,且限位梁的支撑点必须在船体的结构强档处;S8、在与限位装置对应的船体强档处返两个测量点到甲板面,并用标靶标定,用激光经纬仪全程配合定位;S9、在甲板上的四个方向焊接临时吊耳,或者在甲板缆桩上进行临时带缆,坞边的带缆需通过电动绞盘或绞车固定,且靠近坞侧的绞车拉力配置足够,可适当的增设滑轮组提高拉力;S10、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船坞放水,待坞内整船出坞后,关闭坞门,通过带缆小车将半船拉到指定落墩位置上方,再将缆绳重新固定到绞盘上;开始坞内排水,期间仍然通过绞盘控制缆绳的受力状态,直到船底距坞墩500mm时停止排水,将坞墙舷侧端的缆绳收紧,使半船慢慢靠近并贴紧限位装置;继续排水至船底距坞墩100mm时停止排水,通过缆绳调节船舶长度方向的位置,并全程使用激光经纬仪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定位,保持此状态直至半船完全落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船起浮和落墩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根据起浮时的建造状态,计算出半船的重心和起浮后的吃水,并就当日的潮汐表,决定船舶的起浮时间,并考虑是否进行配载;S2、根据需要起浮的半船形式,布置定位导向装置:若需要起浮的为机舱区域则根据艉轴孔的直径焊接一块封板,在封板上焊接一套定位导向装置,在艏部焊接两套定位导向装置;若需要起浮的为货舱区域则在艏艉两侧各布置两套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定位导向装置由数控下料的开孔导向板、筋板、结构封板和加强板组合而成;若货舱的吃水区域存在管弄或人孔等一系列开孔,需用整板进行封焊,此装置可以在割除封板后,重复利用2-3次,增加材料利用率;S3、布置稳向装置:稳向装置由稳向架、多管径支撑柱和吊装吊耳组合而成,首先在坞底铺设1-2块板厚30mm以上的整板,并与坞底的预埋铁焊接;在钢板上布置稳向架,有2m、4m、7.5m三种,根据外板线形选择合适规格的稳向架,将支撑柱吊装到位,使其穿过定位导向装置的定位圆孔,最终坐落在稳向架的底座之上;最后将稳向架与坞底钢板及支撑柱焊死;其中支撑柱采用差径式圆管对接,并在管壁上提前划好水尺,其目的在于:保证船舶在漂浮时有一定量的移动空间,方便度数,在落墩时又能快速精确的回到原位;S4、布置配重,按照步骤S1计算出的重心及吃水,在坞底的整板上布置配重块,并按照需求往舱内打压载水,保证船舶起伏后的横纵倾在定位导向装置的可控范围之内;S5、在甲板上的四个方向焊接临时吊耳,或者在甲板缆桩上进行临时带缆,坞边的带缆需通过电动绞盘或绞车固定,且靠近坞侧的绞车拉力配置足够;S6、船坞放水,根据船舶的起浮状态,通过绞盘匀速调整缆绳的长度,使坞侧的缆绳一直处于受力状态;待坞内整船出坞后,关闭坞门,开始坞内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玉文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