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70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侧,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两边的胎侧,所述胎侧沿轮胎的周向排列形成有若干凹槽,凹槽由胎侧延伸至胎面,胎侧与胎面贯通。所述凹槽沿胎侧向胎面方向倾斜设置,并且由胎侧指向轮胎的中心面。所述凹槽的形状由开口向槽底逐渐变小,其槽底为圆弧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轮胎行进时,气流沿胎面、凹槽、胎侧的方向依次流动,将轮胎的内部聚集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的效果,防止热量在轮胎的内部聚集,从而避免产生内部热熔、烧心的问题,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A ty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ire, which comprises a tread and a tread side. The two sides of the trea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side of the tire. The side of the tread is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ire to form a number of grooves, which extend from the side of the tire to the tread, and the side of the tr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ead. The groove is inclined along the tire side to the tread direction, and points from the tire side to the central surface of the tire. The shape of the groove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opening to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and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a circular arc surface. After adopting the above structure,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e tire, the air flow in turn flows along the tread, groove and side of the tire to take away the heat accumulated inside the tire, achieve the effect of heat dissipation, prevent the heat from gathering inside the tire, thereby avoiding the problem of internal hot melting and heartburn,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散热性。现有气胎和实心胎,气胎是普通胎,耐用性和承重性强,缺点是一有破孔就漏光气体。为了解决轮胎的漏气问题,业内开发出了实心胎结构,克服了漏气问题。但实心胎多用于低速车,因为实心胎在高速运转时,实心胎在地面持续滚动,其内部发生持续高频率形变而产生大量热量,因为轮胎是实心结构,热量聚集在轮胎的内部无法及时散开,长时间行进将导致实心胎内部的材料热熔,产生烧心现象,影响实心胎的使用寿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提高轮胎的散热性能,防止内部聚热、烧心的现象,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侧,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两边的胎侧,所述胎侧沿轮胎的周向排列形成有若干凹槽,凹槽由胎侧延伸至胎面,胎侧与胎面贯通。所述凹槽沿胎侧向胎面方向倾斜设置,并且由胎侧指向轮胎的中心面。所述凹槽的形状由开口向槽底逐渐变小,其槽底为圆弧面。所述两边胎侧的凹槽交错设置,其一胎侧的凹槽在轮胎的径向上位于另一胎侧的两个凹槽之间。所述凹槽等间隔设置。所述轮胎为空心轮胎。所述轮胎的内部空心部分配合有支撑件。所述胎面上凸起形成有若干花纹块。所述同侧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胎面上均形成有花纹块,位于胎面左右两边的花纹块形状对称。所述花纹块的宽度由胎侧向胎面的中线方向逐渐变小。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轮胎行进时,气流沿胎面、凹槽、胎侧的方向依次流动,将轮胎的内部聚集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的效果,防止热量在轮胎的内部聚集,从而避免产生内部热熔、烧心的问题,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此外,凹槽交错设置在胎面两侧,可以使轮胎结构受开槽的影响降低,保证轮胎的承载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相比于空心轮胎,在工艺上更容易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A-A处断面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一种轮胎1,包括胎面11和胎侧12,轮胎11两侧分别连接于左右两边的胎侧12。上述胎侧12沿轮胎1的周向排列形成有若干凹槽120,这些凹槽120由胎侧12延伸至轮胎11,使胎侧12与轮胎1贯通且轮胎1上形成有缺口。上述两边胎侧12的凹槽120交错设置,其一胎侧12的凹槽120在轮胎的径向上位于另一胎侧12’的两个凹槽120’之间。上述凹槽120的形状由开口向槽底逐渐变小,其槽底为圆弧面,该凹槽120沿胎侧12向轮胎1方向倾斜设置,并且由胎侧12指向轮胎1的中心面,安装时凹槽120由胎侧12向胎面11倾斜的方向指向轮胎1的滚动方向,从而更方便于轮胎1滚动时气流2从胎面11流向凹槽120并由胎侧12流出。上述凹槽120等间隔设置,以保证轮胎性能的稳定性和实现外表美观。如图5所示,该轮胎1在地面3行进过程中,垂直于胎面11流动的气流2流向胎面11,沿胎面11、凹槽120、胎侧12的方向依次流动,将长时间行进时轮胎1的内部聚集的热量4带走,实现散热的效果;而上述倾斜设置的凹槽120,使轮胎1滚动时,沿轮胎1的周向流动的气流2从胎面11流向凹槽120并由胎侧12流出,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轮胎1为空心轮胎,可以增强轮胎1的减震能力,且进一步防止内部聚热的问题;其内部空心部分可配合有支撑件,该支撑件为金属材质,可以增强轮胎1的承载性能,并且金属材质不同于实心材质,同样可以避免内部聚热的问题。上述胎面11上凸起形成有若干花纹块13,以增强轮胎1的抓地力。同侧相邻的两个凹槽120之间的胎面11上均形成有花纹块13,位于胎面11左右两边的花纹块13形状呈对称设置,其位置交错设置。该花纹块的宽度由胎侧12向胎面11中线方向逐渐变小。通过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轮胎1行进时,气流沿胎面11、凹槽120、胎侧12的方向依次流动,将轮胎1的内部聚集的热量4带走,实现散热的效果,防止长时间的行进导致的热量4在轮胎1的内部聚集,从而避免产生内部热熔、烧心的问题,延长了轮胎1的使用寿命。此外,凹槽120交错设置在胎面11两侧,可以使轮胎结构受开槽的影响降低,保证轮胎1的承载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相比于空心轮胎,在工艺上更容易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侧,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两边的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沿轮胎的周向排列形成有若干凹槽,凹槽由胎侧延伸至胎面,胎侧与胎面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侧,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两边的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沿轮胎的周向排列形成有若干凹槽,凹槽由胎侧延伸至胎面,胎侧与胎面贯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胎侧向胎面方向倾斜设置,并且由胎侧指向轮胎的中心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由开口向槽底逐渐变小,其槽底为圆弧面。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边胎侧的凹槽交错设置,其一胎侧的凹槽在轮胎的径向上位于另一胎侧的两个凹槽之间。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