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散热减阻的轮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42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19
一种自动散热减阻的轮毂结构属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由轮毂、轮辐组合、散热装置、控制器、传感器、电源和汽车制动器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常规轮毂的轮辐之间,增加了与镂孔形状匹配、可控制开合的叶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车轮部分的阻力,整车气动阻力系数Cd值降低约0.01,提高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燃油经济性;散热速率与传统刹车片散热方式相比明显增加,可减少相关零部件的损耗,提高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将主动控制形式与传统的减阻、散热附件结合起来,并首次提出行车减阻、刹车散热的概念,结构简单,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散热减阻的轮毂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散热减阻的轮毂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车轮对于汽车空气动力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实际生活中,为给刹车片散热,全都采用开式轮辐结构。但将轮辐封堵时,可将整车气动阻力系数降低0.01左右,达到良好的减阻效果,提高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时,刹车系统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采取散热措施,刹车片温度过高,影响制动效果,并且导致相关部件磨损严重、老化甚至破坏,产生安全隐患。现有的汽车轮毂,只有单方面地考虑轮毂散热问题,很少涉及空气动力学问题,几乎没有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轮毂。因此,市场需要一种能够自动散热且减阻的轮毂结构,充分发挥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优良、减阻性能好、结构可靠且具有较强可推广性的新型轮毂结构。本专利技术由轮毂Ⅰ、轮辐组合Ⅱ、散热装置Ⅲ、控制器A、传感器B、电源C和汽车制动器D组成,其中轮毂组Ⅰ由轮缘Ⅰ1、主体2和轮缘Ⅱ3组成,轮缘Ⅰ1固接于主体2一端,轮缘Ⅱ3固接于主体2另一端;轮辐组合Ⅱ由轮辐Ⅰ4、轮辐Ⅱ5、轮辐Ⅲ6、轮辐Ⅳ7、轮辐Ⅴ8、镂孔9Ⅰ、镂孔Ⅱ10、镂孔Ⅲ11、镂孔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散热减阻的轮毂结构,由轮毂(Ⅰ)、轮辐组合(Ⅱ)、散热装置(Ⅲ)、控制器(A)、传感器(B)、电源(C)和汽车制动器(D)组成,其中轮毂组(Ⅰ)由轮缘Ⅰ(1)、主体(2)和轮缘Ⅱ(3)组成,轮缘Ⅰ(1)固接于主体(2)一端,轮缘Ⅱ(3)固接于主体(2)另一端;轮辐组合(Ⅱ)由轮辐Ⅰ(4)、轮辐Ⅱ(5)、轮辐Ⅲ(6)、轮辐Ⅳ(7)、轮辐Ⅴ(8)、镂孔(9)Ⅰ、镂孔Ⅱ(10)、镂孔Ⅲ(11)、镂孔Ⅳ(12)和镂孔Ⅴ(13)组成,轮辐和镂孔间隔排列,其特征在于:散热装置(Ⅲ)的叶片形状与轮辐组合(Ⅱ)的镂孔形状匹配;散热装置(Ⅲ)的合页(22)右边固接于轮辐组合(Ⅱ)中镂孔右侧的轮辐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散热减阻的轮毂结构,由轮毂(Ⅰ)、轮辐组合(Ⅱ)、散热装置(Ⅲ)、控制器(A)、传感器(B)、电源(C)和汽车制动器(D)组成,其中轮毂组(Ⅰ)由轮缘Ⅰ(1)、主体(2)和轮缘Ⅱ(3)组成,轮缘Ⅰ(1)固接于主体(2)一端,轮缘Ⅱ(3)固接于主体(2)另一端;轮辐组合(Ⅱ)由轮辐Ⅰ(4)、轮辐Ⅱ(5)、轮辐Ⅲ(6)、轮辐Ⅳ(7)、轮辐Ⅴ(8)、镂孔(9)Ⅰ、镂孔Ⅱ(10)、镂孔Ⅲ(11)、镂孔Ⅳ(12)和镂孔Ⅴ(13)组成,轮辐和镂孔间隔排列,其特征在于:散热装置(Ⅲ)的叶片形状与轮辐组合(Ⅱ)的镂孔形状匹配;散热装置(Ⅲ)的合页(22)右边固接于轮辐组合(Ⅱ)中镂孔右侧的轮辐侧面;散热装置(Ⅲ)的推拉式电磁铁Ⅰ(19)内端固接于轮辐组合(Ⅱ)中镂孔左侧的轮辐侧面近内圆处;散热装置(Ⅲ)的推拉式电磁铁Ⅱ(20)内端固接于轮辐组合(Ⅱ)中镂孔左侧的轮辐侧面近外圆处;散热装置(Ⅲ)中叶片(21)的开口方向与轮毂(Ⅰ)的转动方向一致;散热装置(Ⅲ)的散热组件Ⅰ(14)、散热组件Ⅱ(15)、散热组件Ⅲ(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畅韩颖张英朝张燃燃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