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4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包括:一具弹性归位按钮的手把装置,一壳体,是设在该手把装置的单手把管下方,其内具有与该单手把管相连通的空间,一具压动件的控制机构,设于该壳体内,一双拉杆装置,设于该壳体下方,包括一双拉杆,一对相连结而设于该双拉杆内的连接构件及闭锁装置;藉此,以达成单手把单一按压即可操控双管拉杆进行启闭之作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双拉杆结构,尤指一种以单手把进行控制双管拉杆操作的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单管拉杆装置的握把,为便于握持,一般皆做成T型构造,美国专利第6,434,790号(Pull Rod of Luggage旅行箱拉杆结构改良)即为一代表产品,而单管拉杆为了与双管拉杆达到相同的承受机械强度,一般单管拉杆的管径皆大于至少双管拉杆的双管管径的两倍以上,使单管拉杆装置的耗材远大于双管拉杆。再者,一般单手把行李箱不管是T字型拉杆或口字型拉杆,其传动机构只有单一向下的作用力,故其下端仅能操控单管拉杆,不能使用于双管拉杆行李箱,也即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中的手把对拉杆的操控技术一直无法突破,也因而造成T型单手把双拉杆此类单手把双拉杆的行李箱市场迄今尚未有进一步发展的实况,诚有待业者加以研发、突破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改善上述现有行李箱拉杆装置的诸缺点,而提供一种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其具有单手把双管拉杆的行李箱伸缩拉杆装置,且藉由单手把单一按压即可操控双管拉杆进行启闭之作用。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其结构设计可便利行李箱单手把适用于T型手把、口字型手把或其它型的单手把等,而具有产品多态样发展的选择性特色。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其具有三处可作选择性舒适握持使用的单手把,该手把与双管拉杆的衔接处具有一可选择性旋转的机构,使手把在拖曳行李箱行走时,对使用者手腕所产生的不当扭力可予以适量地消除,以达良好的握持感及省力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有一手把装置,其包括有一单手把、单手把管及传动机构,该单手把上设有一具弹性归位的按钮,而该按钮是传动连接该传动机构,该单手把管是连接在该单手把的下方;一壳体,是设在该手把装置的单手把管下方,其内具有与该单手把管相连通的空间;一双拉杆装置,设于该壳体下方,其包括有双拉杆,一对相连结而设于该双拉杆内的连接构件及闭锁装置;一控制机构,设于该壳体内,其包括有一连接该传动机构的压动件,该压动件两侧具有连动该连接构件的下压端,即藉该单手把上按钮的单一按压,可经由该压动件连动该控制机构,而达到操控双管拉杆进行启闭之作动。前述该传动机构包括有一被该按钮连动而设于该压动件上方的作动杆;而该控制机构包括有一设于压动件下方的承座,一设在承座下方的张力弹簧,一对枢设在壳体上并受该压动件所操控的翘翘板单元,该翘翘板单元并连结操控该连接构件;另,该压动件是与该作动杆可为一体成型。前述该壳体突设有容置该单手把管的短圆筒柱,该圆筒柱上端为小径筒柱,小径筒柱下端为大径筒柱,该大径筒柱的直径位置上设两容置该压动件的凹槽,而该单手把管下端设有一凹颈部,凹颈部下端具有十字结合槽及扣接部,而使该单手把具有选择性旋转的机制。前述该壳体与该单手把管也可为一体成型,而该作动杆上端套设一抵顶该按钮的弹簧,该压动件是与该作动杆为相螺固。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透过单手把上按钮的单一按压操作,即可操控行李箱双管拉杆进行启闭之作动,且该单手把可适用于一般口字型或T型等类的单手把,也适用于具有选择性旋转或固定型的单手把。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彰显出来。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A为第2图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未使用前的状态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使用时的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使用于行李箱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拉伸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第一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第二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收缩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前述以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能,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一手把装置10,双拉杆装置20,及一设于该手把装置10及双拉杆装置20间的控制机构30 ;该手把装置10包括有一口字型单手把11、单手把管12及传动机构13(见第3图),该单手把11是呈具有内部空间的框体,而该单手把管12是设在该单手把11的下方,该传动机构13进一步包括有一可在该框架的下框部上滑动的下滑块17,一连接于按钮14与该下滑块17间的挠性钢索连接件16,一钩设于该下滑块17与该单手把11的下框部间的归位弹簧17A,一设于该单手把管12内部且其顶部顶持于该下滑块17底部往上凹入的尖顶凹部178的尖头作动杆18;而如第1及2图所示,该双拉杆装置20进一步包括有一套筒21,一对连接构件22-22,一座体23及其内衬件23A,一对内管24,一对设于该对内管24下端的闭锁装置80,一对可令该对内管24在其内滑行的外管25,一对设在外管上端的套筒25A及一用以固定外管底端的L型固定座26 ;而该闭锁装置80是设于该内管24的下端,其包括有一闭锁壳体81,弹簧82及闭锁块83;惟前述该闭锁装置80与双拉杆装置20相关构件为现有技术,且非为本案重点,有关详细构造不予赘述。参图2及图2A,该控制机构30包括一由第一半体31及第二半体31A组合的壳体(为简化说明也以第一半体31作为壳体引述代表),一设于作动杆18下方的压动件32,一设于压动件32下方的U型承座33,一设在承座33下方的张力弹簧34,一对枢设在壳体枢梢37-37上并受压动件32所操控的翘翘板单元35-35,一对受翘翘板单元35-35所操控的一对连接构件22,其中,该压动件32具有两侧之下压端321及中央一向下之中央凸部322,而该壳体第一半体31在中间突设短圆筒柱311,该圆筒柱311上端为小径筒柱312,小径筒柱下端为大径筒柱313,大筒柱311,该圆筒柱311上端为小径筒柱312,小径筒柱下端为大径筒柱313,大径筒柱313的底部设一小凹部314,该圆筒柱311的小径筒柱312乃用以扣住该单手把11其单手把管12下端的凹颈部121C,而大径筒柱313则用以容纳凹颈部121C下端具有十字结合槽121E及扣接部121D,该底部的小凹部314乃用以固定弹簧34于其内,该壳体31内于中间的大径筒柱313两侧分别各设一对斜向配置的固定孔柱316-316,两孔柱中间又设一枢梢317,该大径筒柱313的直径位置上设两凹槽313A-313A以供固定上述的压动件32,该压动件32下方的中间凸部322及压动件本体底部正好嵌合于U型承座33的中央的U形槽333及其中央凹部334(见图3及图4),使压动件32与U型承座33两者稳固地结合于大径筒柱313内,如图3及图4所示,而U型承座33的底部凸柱331正好套入弹簧34的上端,弹簧34的下端又扣持于大径筒柱313底部的凹部314内,因而使控制机构30得以不必再藉其它固定组件即可稳固地固定在壳体31内;至该对翘翘板35-35具有小槽口352的外端凹室351及一设在枢轴孔内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单手把控制双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具弹性归位按钮的手把装置(10、40);一壳体(31、31A;416),是设在该手把装置(10、40)的单手把管(12、415)下方,其内具有与该单手把管(12、415) 相连通的空间;一具压动件(32、61)的控制机构(30、60),设于该壳体(31、31A、416)内;一双拉杆装置(20、70),设于该壳体(31、31A、416)下方,包括一双拉杆(24、25;74-77),一对相连结而设 于该双拉杆(24、25;74-77)内的连接构件(22、79)及闭锁装置(80、80A);于手把装置(10、40)的按钮单一按下动作,即可经由该控制机构(30、60)的压动件(32、61)同时操控该双拉杆(24、25;74-77)内的一对连接构件(22、79)及闭锁装置(80、80A)动作而进行启闭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宏
申请(专利权)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