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1099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鲜叶原料,2)摊放,3)滚筒杀青;4)摊凉回潮;5)第一次滚炒;6)揉捻;7)第二次滚炒;8)闷黄;9)复揉;10)第三次滚炒;11)烘焙;12)足干;13)贮藏、复火。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卷曲显毫黄茶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工艺,使得黄茶的风味充分体现,营养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工艺技术特点“一闷二揉三炒四烘”,即一次闷黄、二次揉捻(初揉和复揉)、三次滚炒、四次烘干(烘焙、足火和两次复火)。滚炒三次,让茶叶条索更加紧细卷曲显毫,达到传统卷曲形茶的要求。复火两次,干燥后的茶叶贮藏一个月左右后用茶叶烘焙提香机进行复火,第二次复火与第一次复火间隔约两个月左右。

A Processing Method of Curled Yellow T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ing method for curled and visible yellow tea,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selecting fresh leaf raw materials, 2) spreading, 3) cylindrical killing, 4) cooling and moisture regaining, 5) first rolling, 6) rolling, 7) second rolling, 8) sullen yellow, 9) re-rolling, 10) third rolling, 11) baking, 12) full drying, 13) storage and re-heating.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invention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ly yellow tea to design the process, so that the flavor of the yellow tea can be fully embodied and the nutrients can be fully utilize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are \one stifling, two kneading, three stir-frying and four baking\, i.e. one stifling, two kneading (initial kneading and re-kneading), three rolling and four drying (baking, foot fire and two reheating). Stir-fry three times to make the tea strips more compact, thin and curly,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raditional curly tea. Refire twice, the dried tea is stored for one month or so and then rekindled by tea baking and fragrance extractor.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e first rekindling is about two month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黄茶的品种很多,各具特征,是我国的特产,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制作工艺与绿茶相似,起源于绿茶而不同于绿茶,人们在长期的炒青绿茶制作中发现在杀青、揉捻后当水分过高时会产生茶叶的黄变,如适当控制保存可形成品质风味独特的茶叶,于是人们在杀青和揉捻(或初干)前后有对茶叶进行闷黄处理使其形成黄汤黄叶的品质特点,于是,闷黄成为加工黄茶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工序,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一般在揉捻前后对加工茶叶加以堆积或湿布覆盖,经一定时间让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而形成黄色。黄茶的闷黄过程在保留85%以上的鲜叶内含物,同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于黄茶功效的发挥。黄汤黄色是黄茶的基本品质特点,而黄的形成主要是加工过程中叶绿素的丢失,茶树鲜叶中的叶绿素是呈色成分,在闷黄的过程中受热化作用引起叶绿素分子的氧化、裂解、置换等反应而使叶绿素分子解体,叶绿素减少,芽叶内多酚类等呈色物质显露,使加工叶呈黄色。据测定,黄茶的闷堆(闷黄、拉毛火等)叶绿素总量的70%受到破坏;多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黄烷醇总量减少60%以上,黄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绿茶高于红茶,热化作用中黄烷醇类发生同分异构体和热裂解,简单黄烷醇类增加,所以,黄茶茶汤仍然较醇和。同时,在黄茶加工中,闷黄工艺使可溶性糖的总量呈减少的趋势,而闷黄过程的湿热作用加速了蛋白质的分解(降解和裂解)使得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既是茶汤在滋味物质,又能提升香气;糖和氨基酸又是合成糖胺化合物在基础物质;湿热过程中醛、叶醇等在增加使香气成分更为丰富,增加了高沸点香气物质的含量,使黄茶香气更具特色。而追溯黄茶概念(或命名)也是随着人们认知、科技的进步而逐步完善。史料记载:黄茶最早是以茶树所原有的生物学特征,即茶树生长中芽叶自然地呈现出露黄的特点,如唐朝就享有盛名的寿黄芽和贡茶蒙顶黄芽,皆而品种特点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复合影响,初展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真正名副其实的黄茶命名是茶业工作者(约1600年前后)在长期的制茶实践中逐步形成成熟的闷黄技术来加工茶叶,才是目前茶类分类中的黄茶,它不仅是外观色泽的变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芽叶内重要营养物质的转化,叶质变黄,滋味变醇和,由直观认识到实践应用,黄茶的制法从初具雏形到完善成熟。针对远安地区的鹿苑茶“鱼子泡”、“环子脚”以及高火味的不足,没有结合远安黄茶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工艺,导致远安黄茶的风味没有充分体现,营养物质无法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专门针对远安黄茶自身特性,能够充分体现远安黄茶独特风味以及利用其营养物质的卷曲显毫黄茶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对远安地区卷曲显毫黄茶进行研制,探讨各工序参数,筛选适制品种,对有效提高黄茶生产效率,推动黄茶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结合卷曲显毫黄茶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工艺,使得黄茶的风味充分体现,营养物质得以充分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鲜叶原料;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摊放;3)滚筒杀青:采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机参数设置为杀青温度155℃~165℃,输送带转速300~350r/min,杀青叶含水率47-50%;4)摊凉回潮:将杀青叶盛于竹匾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末杂片,然后堆成堆盖上竹匾进行回潮,时间1.5-2h;5)第一次滚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第一次滚炒,参数设置为温度100℃,输送带转速400r/min,第一次滚炒叶含水率40%~45%,第一次滚炒叶回潮1h即可进行揉捻;6)初揉:采用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投叶量10kg,时间12.5min~13min,在2min时适度加压,揉至10~11min时松压至完成揉捻,揉捻叶去末后进行第二次滚炒;7)第二次滚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第二次滚炒,参数设置为温度110℃,输送带转速450r/min,第二次滚炒叶含水率30%~35%;8)闷黄:将第二次滚炒叶盛于竹匾中,摊凉后清除细末杂片,放入竹匾内堆积成堆,盖上棉布,置于空调房内进行恒温闷黄,空调房温度设置25℃,闷黄时间10h,相对湿度控制在70%;9)复揉:采用茶叶揉捻机进行复揉,投叶量10kg,时间5.5min~6min,在2.5min时适度加压,揉至5min时松压至完成揉捻,揉捻叶去末后进行第三次滚炒;10)第三次滚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第三次滚炒,参数设置为温度85℃~90℃,输送带转速300r/min,第三次滚炒后茶叶含水率20%~25%;11)烘焙:采用茶叶烘焙提香机进行烘焙,参数设置为温度115℃,时间5min,使茶叶含水率达到13%;12)足干:采用茶叶烘焙提香机进行烘焙,设置温度105℃,时间14min,使茶叶含水率达到5%;13)贮藏、复火:干燥后的茶叶贮藏一个月后用茶叶烘焙提香机进行复火,复火温度为95℃,时间10min左右,再贮藏两个月进行第二次复火,温度为85℃,时间10min左右,经两次复火后的茶叶进行包装。作为优选,步骤1)中,采摘的茶鲜叶原料品种为本地群体种,嫩度要求: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初展≥60%,一芽二叶和嫩叶单片≤30%。作为优选,步骤2)中,将茶鲜叶摊放6小时至鲜叶萎软,含水率达70%,摊放厚度不超过10cm,中途翻动2~3次。作为优选,所述杀青机为80型电磁滚筒式杀青机。作为优选,所述的茶叶揉捻机为6CR-45型茶叶揉捻机。作为优选,所述的茶叶烘焙提香机为JY-6CHZ-7B茶叶烘焙提香机。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合卷曲显毫黄茶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工艺,使得黄茶的风味充分体现,营养物质得以充分利用。2、工艺技术特点“一闷二揉三炒四烘”,即一次闷黄、二次揉捻(初揉和复揉)、三次滚炒、四次烘干(烘焙、足火和两次复火)。3、滚炒三次,让茶叶条索更加紧细卷曲显毫,达到传统卷曲形茶的要求。4、复火两次,干燥后的茶叶贮藏一个月左右后用茶叶烘焙提香机进行复火,第二次复火与第一次复火间隔约两个月左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原料品种为本地群体种,嫩度要求: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初展≥60%,一芽二叶和嫩叶单片≤30%。2)摊放入厂鲜叶需适度摊放约6h,摊放厚度不超过10cm,中途翻动2~3次。散失一定水分和青草气,至鲜叶萎软,含水率约70%左右,便于杀青。本专利技术的摊放是通过摊放使鲜叶适当失水,叶片变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型。此外,还可以消除青草味,鲜叶清香展现,利于干茶香气。要求鲜叶只失水而不失活,以鲜叶舒展有活力、有光泽、软硬适中、不发生任何红变为标准,叶内酶系反应方向趋于水分解,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增加,利于茶叶的鲜爽及香味的形成。3)滚筒杀青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参数为温度155℃~165℃,输送带转速300~350r/min,杀青叶含水率50%左右。杀青一般是利用高温导致酶类失活,制止酶促反应,保持良好色泽及内质成分,此外,杀青可以散发青草气味,改善香味,同时蒸发部分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鲜叶原料;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摊放;3)滚筒杀青:采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机参数设置为杀青温度155℃~165℃,输送带转速300~350r/min,杀青叶含水率47‑50%;4)摊凉回潮:将杀青叶盛于竹匾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末杂片,然后堆成堆盖上竹匾进行回潮,时间1.5‑2h;5)第一次滚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第一次滚炒,参数设置为温度100℃,输送带转速400r/min,第一次滚炒叶含水率40%~45%,第一次滚炒叶回潮1h即可进行揉捻;6)初揉:采用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投叶量10kg,时间12.5min~13min,在2min时适度加压,揉至10~11min时松压至完成揉捻,揉捻叶去末后进行第二次滚炒;7)第二次滚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第二次滚炒,参数设置为温度110℃,输送带转速450r/min,第二次滚炒叶含水率30%~35%;8)闷黄:将第二次滚炒叶盛于竹匾中,摊凉后清除细末杂片,放入竹匾内堆积成堆,盖上棉布,置于空调房内进行恒温闷黄,空调房温度设置25℃,闷黄时间10h,相对湿度控制在70%;9)复揉:采用茶叶揉捻机进行复揉,投叶量10kg,时间5.5min~6min,在2.5min时适度加压,揉至5min时松压至完成揉捻,揉捻叶去末后进行第三次滚炒;10)第三次滚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第三次滚炒,参数设置为温度85℃~90℃,输送带转速300r/min,第三次滚炒后茶叶含水率20%~25%;11)烘焙:采用茶叶烘焙提香机进行烘焙,参数设置为温度115℃,时间5min,使茶叶含水率达到13%;12)足干:采用茶叶烘焙提香机进行烘焙,设置温度105℃,时间14min,使茶叶含水率达到5%;13)贮藏、复火:干燥后的茶叶贮藏一个月后用茶叶烘焙提香机进行复火,复火温度为95℃,时间10min左右,再贮藏两个月进行第二次复火,温度为85℃,时间10min左右,经两次复火后的茶叶进行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鲜叶原料;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卷曲显毫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摊放;3)滚筒杀青:采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机参数设置为杀青温度155℃~165℃,输送带转速300~350r/min,杀青叶含水率47-50%;4)摊凉回潮:将杀青叶盛于竹匾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末杂片,然后堆成堆盖上竹匾进行回潮,时间1.5-2h;5)第一次滚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第一次滚炒,参数设置为温度100℃,输送带转速400r/min,第一次滚炒叶含水率40%~45%,第一次滚炒叶回潮1h即可进行揉捻;6)初揉:采用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投叶量10kg,时间12.5min~13min,在2min时适度加压,揉至10~11min时松压至完成揉捻,揉捻叶去末后进行第二次滚炒;7)第二次滚炒: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第二次滚炒,参数设置为温度110℃,输送带转速450r/min,第二次滚炒叶含水率30%~35%;8)闷黄:将第二次滚炒叶盛于竹匾中,摊凉后清除细末杂片,放入竹匾内堆积成堆,盖上棉布,置于空调房内进行恒温闷黄,空调房温度设置25℃,闷黄时间10h,相对湿度控制在70%;9)复揉:采用茶叶揉捻机进行复揉,投叶量10kg,时间5.5min~6min,在2.5min时适度加压,揉至5min时松压至完成揉捻,揉捻叶去末后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林谭金袁光德王家鹏王昌春李文萃范起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北鹿溪玉贡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