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82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部件、支撑部件和第二散热部件,晶闸管设置于第一散热部件和支撑部件之间;第一散热部件包括多个槽道;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晶闸管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支撑板通过支撑柱与第一散热部件连接;第二散热部件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和多个导热条,每个散热片通过对应的导热条与支撑板连接;散热片为中空板,该中空板为中空结构,具有冷却物流动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散热部件与第二散热部件的联合,能够真正有效地起到晶闸管散热的作用,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晶闸管散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晶闸管能够在高电压、大功率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通常,晶闸管工作于室内,但并不工作于额定电压和电流状态下,而是工作于欠压和欠流状态下。当晶闸管在流通时间过长时,会导致严重发热,热损耗呈指数级增长,从而大幅度降低晶闸管的流通性能,影响电能传输。因而能否快速地将晶闸管产生的热量传递转移出去,成为保证并提高晶闸管性能稳定的关键因素。一般晶闸管为封闭安装,并依靠加装散热器进行散热,虽然晶闸管上的部分热量能够传递该与之接触的散热器,但是散热器上的热量也仅仅只能聚集在封闭空间里,从而对晶闸管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现有散热器大多依靠平板状的散热片进行散热,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差,无法对晶闸管起到有效的散热效果,容易导致晶闸管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晶闸管起到有效的散热效果,避免晶闸管损坏的散热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部件、支撑部件和第二散热部件,所述晶闸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多个槽道;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所述晶闸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件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和多个导热条,每个散热片通过对应的导热条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呈圆形,所述多个槽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部件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本技术中,优选地,多个所述槽道以所述圆形的圆心为圆心,并间隔设置。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同时起着给晶闸管防尘和散热的作用,晶闸管散发的热量能够容纳在第一散热部件上的槽道内,并逐步向外界散热。同时槽道也能够减轻第一散热部件的重量,节约材料。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中空板,所述中空板为中空结构,具有冷却物流动通道。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中空板具有正弦波形截面,所述正弦波形为包括半个或半个以上波长的正弦波形状。本技术中,优选地,在所述正弦波形状的波峰处设置有孔部,在所述正弦波形状的波谷处设置有钩部;或者在所述正弦波形状的波谷处设置有孔部,在所述正弦波形状的波峰处设置有钩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孔部为从所述中空板的表面的一处向外延伸回至所述中空板的表面的另一处形成的封闭结构。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钩部为从所述中空板的表面的一处向外延伸形成的半封闭结构。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中空板的端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为实心结构。本技术中,所述第二散热部件中,所述散热片的两端具有端板,所述散热片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中空板的延伸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冷却物流动通道中的冷却物为水。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部件与外界的冷却介质供应系统连接,所述冷却介质供应系统为循环系统,使得所述冷却物流动通道中的冷却物能够循环流动,以带走所述第二散热部件吸取的热量。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第一散热部件通过设置环形槽道,有效容纳晶闸管散发的热量;第二散热部件一方面通过导热条将晶闸管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片,另一方面通过散热片中的冷却物流动通道中的循环水不断带走热量。本技术通过第一散热部件与第二散热部件的联合,能够真正有效地起到晶闸管散热的作用,散热效果好。2、通过在第二散热部件上设置孔部和钩部,使得冷却物流动通道的实际长度延长,进一步有利于循环水带走晶闸管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散热部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散热部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散热部件中散热片的截面图。图中:1、第一散热部件,2、晶闸管,3、支撑板,4、支撑柱、5、第二散热部件,6、导热条,11、槽道,51、散热片,52、连接条,53、端板,511、延伸部,512、孔部,513、钩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晶闸管2的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部件1、支撑部件和第二散热部件5,晶闸管2设置于第一散热部件1和支撑部件之间。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部件1呈圆形,包括多个槽道11。多个槽道11设置在第一散热部件1朝向支撑板3的一侧。多个槽道11以圆形的圆心为圆心,并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件1同时起着给晶闸管2防尘和散热的作用,晶闸管2散发的热量能够容纳在第一散热部件1上的槽道11内,并逐步向外界散热。同时槽道11也能够减轻第一散热部件1的重量,节约材料。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3和支撑柱4,晶闸管2固定安装在支撑板3上,支撑板3通过支撑柱4与第一散热部件1连接。第二散热部件5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散热片51和多个导热条6,每个散热片51通过对应的导热条6与支撑板3连接。每个散热片51可以通过多个导热条6与支撑板3连接。散热片51为中空板,中空板为中空结构,具有冷却物流动通道。如图4所示,中空板具有正弦波形截面,正弦波形为包括半个或半个以上波长的正弦波形状。中空板的端部具有延伸部511,延伸部511为实心结构。本实施例中,在正弦波形状的波峰处设置有孔部512,在正弦波形状的波谷处设置有钩部513;或者在正弦波形状的波谷处设置有孔部512,在正弦波形状的波峰处设置有钩部513。其中,孔部512为从中空板的表面的一处向外延伸回至中空板的表面的另一处形成的封闭结构。钩部513为从中空板的表面的一处向外延伸形成的半封闭结构。如图3所示,第二散热部件5中,散热片51的两端具有端板53,散热片51之间通过连接条52连接在一起。端板53设置于中空板的延伸部511。本实施例中,冷却物流动通道中的冷却物优选为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油。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部件5与外界的冷却介质供应系统连接,冷却介质供应系统为循环系统,使得冷却物流动通道中的冷却物能够循环流动,以带走第二散热部件5吸取的热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第一散热部件1通过设置环形槽道11,有效容纳晶闸管2散发的热量;第二散热部件5一方面通过导热条6将晶闸管2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片51,另一方面通过散热片51中的冷却物流动通道中的循环水不断带走热量。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散热部件1与第二散热部件5的联合,能够真正有效地起到晶闸管2散热的作用,散热效果好。2、通过在第二散热部件5上设置孔部512和钩部513,使得冷却物流动通道的实际长度延长,进一步有利于循环水带走晶闸管2的热量。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部件、支撑部件和第二散热部件,所述晶闸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多个槽道;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所述晶闸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件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和多个导热条,每个散热片通过对应的导热条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散热片为中空板,所述中空板为中空结构,具有冷却物流动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晶闸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部件、支撑部件和第二散热部件,所述晶闸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多个槽道;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所述晶闸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件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和多个导热条,每个散热片通过对应的导热条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散热片为中空板,所述中空板为中空结构,具有冷却物流动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呈圆形,所述多个槽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部件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道以所述圆形的第一散热部件的圆心为圆心,并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板具有正弦波形截面,所述正弦波形为包括半个或半个以上波长的正弦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锦春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汉安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