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573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晶闸管、散热器、电容器、电路板、以及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散热器至少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自下而上至少设有三对,上下相邻的两个散热器之间均通过连接件紧固相连;另一组至少设有两对,其中一对散热器通过连接件与上一组中最底部的散热器相连,另一对散热器通过连接件与上一组中最顶部的散热器相连,进而形成悬空状态,每对散热器之间通过绝缘套管与紧固件夹持着晶闸管。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件将散热器分组安装,在有效确保散热效果的同时,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安装空间,进而使得整体散热结构非常紧凑科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软启动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非常紧凑科学适用于新型装置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软启动器(软起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起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国外称为Soft Starter。软启动器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机定子之间。这种电路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的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待电机达到额定转数时,启动过程结束,软启动器自动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晶闸管,为电动机正常运转提供额定电压,以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延长软启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工作效率,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然而,目前市场所出现的软启动器均以手车式为主,散热整体结构较为单一,进而导致整体体型过为庞大,无论是安装空间、还是安装的便捷性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案专利技术人结合自身经验研发了一种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科学的适用于新型装置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晶闸管、散热器、电容器、电路板、 以及功率组件,所述功率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用以阻止所述散热器晃动的框架、用以将所述晶闸管夹持于两个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绝缘套管及紧固件、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器的连接件、以及用以固定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至少分为两组置于所述框架内,其中一组自下而上至少设有三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之间均通过所述绝缘套管与紧固件夹持着所述晶闸管,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器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件紧固相连;另一组至少设有两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之间同样通过所述绝缘套管与紧固件夹持着所述晶闸管,其中一对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上一组中最底部的所述散热器相连,另一对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上一组中最顶部的所述散热器相连,进而形成悬空状态。所述散热器至少有三个面呈规则的直面结构,在所述散热器的周体上还设有众多扩大散热面积的散热槽。在所述散热器上还分别设有用以固定所述连接件的固定孔,以及用以所述绝缘套管穿过的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件将散热器分组安装,在有效确保散热效果的同时,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安装空间,进而使得整体散热结构非常紧凑科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 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2所示的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晶闸管1、散热器2、电容器3、电路板4、以及用以阻止所述散热器2晃动的框架5、用以将所述晶闸管1夹持于两个所述散热器2之间的绝缘套管6及紧固件7、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器2的连接件8、以及用以固定所述电容器3与所述电路板4的固定件9。所述散热器2至少分为两组置于所述框架5内,其中一组自下而上至少设有三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2A之间均通过所述绝缘套管6与紧固件7夹持着所述晶闸管1,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器2A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件8紧固相连;另一组至少设有两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2B之间同样通过所述绝缘套管6与紧固件7夹持着所述晶闸管1,其中一对所述散热器2B通过所述连接件8与上一组中最底部的所述散热器2A相连,另一对所述散热器2B通过所述连接件8与上一组中最顶部的所述散热器2A相连,进而形成悬空状态。所述散热器2至少有三个面呈规则的直面结构,在所述散热器2的周体上还设有众多扩大散热面积的散热槽21。在所述散热器2上还分别设有用以固定所述连接件的固定孔22,以及用以所述绝缘套管6穿过的穿孔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件将散热器分组安装,在有效确保散热效果的同时,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安装空间,进而使得整体散热结构非常紧凑科学。在每个所述腔室5的内底部均设有一个可推进抽出的抽屉6,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以实现所述抽屉6移动的滚轮7,所述滚轮7至少有三对,且每对所述滚轮7均对称布设于所述腔室5的内底,每对数量至少有4个,本技术方案中每对所述滚轮7优选6个。将所述功率单元3置于所述抽屉6上,以实现所述抽屉6带着所述功率单元3移动。所述功率单元3中所述的功率组件35包括但不限于用以阻止所述散热器32在所述腔室5内晃动的框架351、用以将所述晶闸管31夹持于两个所述散热器32之间的绝缘套管352 及紧固件353、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器32的连接件354、以及用以固定所述电容器33与所述电路板34的固定件355。在所述腔室5内,所述散热器32至少分为两组被设置于所述框架351内,其中一组自下而上至少设有三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32A之间均通过所述绝缘套管352与紧固件353夹持着所述晶闸管31,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器32A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件354紧固相连;另一组所述散热器32B至少设有两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32B之间同样通过所述绝缘套管352与紧固件353夹持着所述晶闸管31,其中一对所述散热器32B通过所述连接件354与上一组中最底部的所述散热器32A相连,另一对所述散热器32B通过所述连接件354与上一组中最顶部的所述散热器32A相连,进而形成悬空状态。在所述功率单元3上还设有用以感知各功率元器件故障的传感器8,所述传感器8与设置于所述控制器2上的一信号接发装置9相连,所述信号接发装置9将该软启动器的故障信息通过移动网络或电力载波传递给总部上位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功率单元3分别放置在具有独立腔室空间的抽屉6上,有效实现了安装、维修、更换部件的灵活性,以及有效杜绝了各功率单元在工作期间的相互干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结构的紧凑化和整体的小型化。同时通过故障传感器8以及信号接发装置9的设置,给售后服务及维护维修带来极大的精准性和快捷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 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晶闸管、散热器、电容器、电路板、以及功率组件,所述功率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用以阻止所述散热器晃动的框架、用以将所述晶闸管夹持于两个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绝缘套管及紧固件、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器的连接件、以及用以固定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至少分为两组置于所述框架内,其中一组自下而上至少设有三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之间均通过所述绝缘套管与紧固件夹持着所述晶闸管,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器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件紧固相连;另一组至少设有两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之间同样通过所述绝缘套管与紧固件夹持着所述晶闸管,其中一对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上一组中最底部的所述散热器相连,另一对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上一组中最顶部的所述散热器相连,进而形成悬空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高压软起动器的散热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晶闸管、散热器、电容器、电路板、以及功率组件,所述功率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用以阻止所述散热器晃动的框架、用以将所述晶闸管夹持于两个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绝缘套管及紧固件、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器的连接件、以及用以固定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至少分为两组置于所述框架内,其中一组自下而上至少设有三对,且每对所述散热器之间均通过所述绝缘套管与紧固件夹持着所述晶闸管,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器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件紧固相连;另一组至少设有两对,且每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成杜小刚彭亦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雷诺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