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983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抓手组件、插头组件和基座组件;抓手组件包括抓手支架、插拔框架、锁紧气缸、涨销和插杆,锁紧气缸的输出轴朝下并通过插拔框架分别与涨销和插杆连接;插头组件包括插头支架和设于插头支架上的销钉缸,插头支架中设有与插杆位置对应的导套以及与涨销配合的涨套,涨套的下端设有球头滚柱,涨套中设有芯轴;基座组件包括基座、横梁和锥销,基座上设有与插杆位置对应的导向孔以及与涨套位置对应的定位孔,锥销设于定位孔中,锥销的下部套有弹簧,横梁贯穿锥销、定位孔和导向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混线生产中定位点更换困难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节能、成本低等优点。

A Pluggable Positio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ull-out positio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gripper assembly, a plug assembly and a base assembly arranged in turn from top to bottom; the gripper assembly includes a gripper bracket, a plug-in frame, a locking cylinder, a pin and a plug ro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locking cylinder is down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in and the plug ro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plug-in frame; the plug assembly includes a plug bracket and a plug bracket. The pin cylinder has a guide sleev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lug rod and a lifting sleeve matching with the lifting pin in the plug bracket. The lower end of the lift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ball-head roller and a mandrel in the lifting sleeve. The base assembly includes a base, a cross beam and a cone pin. The base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lug rod and a positioning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lifting sleeve. The cone pin is arranged in the positioning hole,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The cross beam runs through the taper pin, positioning hole and guide hol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replacing the positioning point in the mixed line production,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nergy saving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线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各主机厂新平台车型的不断引入,对于焊装车间的柔性要求也日益加剧,其中,对于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传输系统,需要一种快速更换定位点的装置,现有的解决方案结构复杂,成本高,适用车型少。另外,目前所有厂家的插头上的销钉缸气源都是通过气管配合快速插头引入的,在抓取更换过程中气管很容易被刮碰、拖拽,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混线生产中定位点更换困难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抓手组件、插头组件和基座组件;所述抓手组件包括抓手支架、插拔框架、锁紧气缸、涨销和插杆,所述锁紧气缸设于所述抓手支架上,所述锁紧气缸的输出轴朝下并通过插拔框架分别与所述涨销和插杆连接;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支架和设于插头支架上的销钉缸,所述插头支架中设有与插杆位置对应的导套以及与涨销配合的涨套,所述涨套的下端设有球头滚柱,所述涨套中设有芯轴;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横梁和锥销,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插杆位置对应的导向孔以及与涨套位置对应的定位孔,所述锥销设于定位孔中,所述锥销的下部套有弹簧,所述横梁贯穿锥销、定位孔和导向孔,且在基座中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优选的,所述销钉缸的气源管路设于所述基座中。优选的,所述抓手支架包括抓手臂和设于抓手臂末端的矩形框架,所述抓手臂与机器人连接,所述锁紧气缸设于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所述锁紧气缸的输出轴向下伸入矩形框架中。优选的,所述插杆设有两个,所述涨销设于两个插杆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锥销的中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直径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相等,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凸台的下方,所述横梁经由所述凸台贯穿锥销。优选的,所述基座在定位孔处设有圆弧定位槽,所述圆弧定位槽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球头滚柱的外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可根据车型更换不同的插头组件,本装置理论上适用各种车型,解决了混线生产中定位点更换困难的问题,还具有结构简单、节能、成本低等优点,可替代昂贵的定位器。2、通过弹簧和锥套的配合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磨损自动补偿的功能。3、本装置把销钉缸的气路隐藏在基座内,通过钻孔达到气体分流功能,使本装置工作时间更长,且更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抓取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定位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抓手回位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销钉缸的气路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解锁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注:1、底板,2、基座,3、插头支架,4、导套,5、直线轴承,6、销钉缸,7、矩形框架,8、锁紧气缸,9、插拔框架,10、涨销,11、抓手臂,12、芯轴,13、挡销,14、球头滚柱,15、弹簧,16、锥销,17、插杆,18、横梁,19、涨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抓手组件、插头组件和基座组件。抓手组件的作用是抓取插头组件,使插杆17插入或拔出基座2的导向孔,包括抓手支架、插拔框架9、锁紧气缸8、涨销10和插杆17,锁紧气缸8设于抓手支架上,锁紧气缸8的输出轴朝下并通过插拔框架9分别与涨销10和插杆17连接,插杆17通过直线轴承5与插拔框架9连接。插头组件根据定位点位置变化而定制,包括插头支架3和设于插头支架3上的销钉缸6,插头支架3中设有与插杆17位置对应的导套4以及与涨销10配合的涨套19,涨套19的下端设有球头滚柱14,涨套19中设有芯轴12。基座组件作用是固定插头组件,包括基座2、横梁18和锥销16,基座2上设有与插杆17位置对应的导向孔以及与涨套19位置对应的定位孔,锥销16设于定位孔中,锥销16的下部套有弹簧15,横梁18贯穿锥销16、定位孔和导向孔,且在基座2中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具体的,抓手支架包括抓手臂11和设于抓手臂11末端的矩形框架7,抓手臂11与机器人连接,锁紧气缸8设于矩形框架7的顶部,锁紧气缸8的输出轴向下伸入矩形框架7中。插杆17设有两个,向下伸出抓手支架,涨销10设于两个插杆17的中间位置。锥销16的中部设有呈环状的凸台,凸台的直径与定位孔的内径相等,弹簧15设于凸台的下方,横梁18经由凸台贯穿锥销16。基座2在定位孔处设有圆弧定位槽,圆弧定位槽的内径大于等于球头滚柱14的外径。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1、初始位置时,插头组件在库区,抓手组件在原位,基座2上没放插头组件,如图2所示。2、抓取过程中,机器人带动抓手支架,两根插杆17穿过插头组件的导套4的孔,锁紧气缸8动作,将涨销10压入插头组件的芯轴12一端的涨套19,涨套19涨开,将涨销10与抓手组件固定在一起从库区移向基座2,如图3所示。3、定位过程中,机器人继续移动,将插杆17插入基座2的两个导向孔,插杆17继续向下移动,通过横梁18压下锥销16,解锁涨销10与涨套19,继续向下移动,插头组件的芯轴12另一端压入基座2的定位孔,基座2的端面起到限位作用,如图4所示。4、抓手回位过程中,支架保持不动,锁紧气缸8缩回,矩形框架7与插头组件分离,抓手支架向上运动,弹簧15将锥销16压入芯轴12的锥孔中,使芯轴12内的球头滚柱14推向基座2的圆弧定位槽,完成锁紧,抓手支架继续向上,回到原位,如图5所示。将球头滚柱14推入基座2上的圆弧定位槽时,1:50的锥销16与球头的另一端紧密配合,此时如果想拔出插头组件,必须有一分力将锥销16向下移动,但独特的1:50的锥度设计,使这个分力非常小,无法克服弹簧15向上的力,这样完成自锁的功能。如果想把插头组件拔出,更换其他插头,则仍然采用以上述步骤进行,包括:抓手支架向下,插杆17插入导向孔中直到插头支架3与抓手臂11接触为止;气缸动作,插杆17继续向下,解锁芯轴12与锥销16,芯轴12插入涨套19,锁紧两个组件;抓手支架向上移动,带走插头组件,放入库区,如图7所示。由于弹簧15和锥套的配合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磨损自动补偿的作用。球头滚柱14同时动作,使本装置具有自定心的作用。如图6所示,本装置的销钉缸6通过隐蔽的方式接通气源,气源管路设于基座2中,通过钻孔达到气体分流功能,使本装置工作时间更长,更安全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抓手组件、插头组件和基座组件;所述抓手组件包括抓手支架、插拔框架、锁紧气缸、涨销和插杆,所述锁紧气缸设于所述抓手支架上,所述锁紧气缸的输出轴朝下并通过插拔框架分别与所述涨销和插杆连接;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支架和设于插头支架上的销钉缸,所述插头支架中设有与插杆位置对应的导套以及与涨销配合的涨套,所述涨套的下端设有球头滚柱,所述涨套中设有芯轴;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横梁和锥销,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插杆位置对应的导向孔以及与涨套位置对应的定位孔,所述锥销设于定位孔中,所述锥销的下部套有弹簧,所述横梁贯穿锥销、定位孔和导向孔,且在基座中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抓手组件、插头组件和基座组件;所述抓手组件包括抓手支架、插拔框架、锁紧气缸、涨销和插杆,所述锁紧气缸设于所述抓手支架上,所述锁紧气缸的输出轴朝下并通过插拔框架分别与所述涨销和插杆连接;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支架和设于插头支架上的销钉缸,所述插头支架中设有与插杆位置对应的导套以及与涨销配合的涨套,所述涨套的下端设有球头滚柱,所述涨套中设有芯轴;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横梁和锥销,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插杆位置对应的导向孔以及与涨套位置对应的定位孔,所述锥销设于定位孔中,所述锥销的下部套有弹簧,所述横梁贯穿锥销、定位孔和导向孔,且在基座中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拔插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梓甡周军钱银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