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9041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支设第一护壁模板;B、将第一护壁钢筋笼下端伸出部分弯曲成第一弯曲部,下放第一护壁钢筋笼,并将第一弯曲部埋入到掩埋土方中;C、向第一护壁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成型后拆除第一护壁模板;D、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支设第二护壁模板;E、下放第二护壁钢筋笼,将第一护壁钢筋笼的第一弯曲部调直,与第二护壁钢筋笼的上端搭接;F、浇筑成型第二护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护壁钢筋笼下端伸出部分弯曲成第一弯曲部,将第一弯曲部埋入到掩埋土方中,可以避免刮伤工作人员,同时又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在山区环境下实施桩基工程时,受山区地质条件的限制,使用桩基机械开孔对机械本身的损耗大,施工效率低,而且大型施工机械的运行还容易对山区场地造成交通堵塞。而人工挖孔桩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所以人工挖孔桩成为桩基工程在山区地形中经常使用的成孔方式之一,适用于在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粘土、粉质粘土,或含少量砂、砂卵石、砾石的黏土层。人工挖孔桩是采用人工挖掘土石方,分节开挖、分节支护的方式,先逐节形成桩身护壁,然后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桩的一种施工工艺。在浇筑上节护壁混凝土之前,需要将上节护壁竖向钢筋的下端伸出一部分,预备与下节护壁竖向钢筋的上端搭接。如果不对上述伸出的钢筋做任何处理,让其直接暴露在人工挖孔桩开挖工作面内,就有刮伤在孔底里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以解决护壁竖向钢筋伸出部分处理不当刮伤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开挖第一护壁土石方: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并支设第一护壁模板(11);B、第一护壁前期准备:将第一护壁钢筋笼(21)的下端伸出部分弯曲成第一弯曲部(31),下放所述第一护壁钢筋笼(21),并将所述第一弯曲部(31)埋入到掩埋土方(5)中;C、浇筑成型第一护壁:向所述第一护壁模板(11)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成型后拆除所述第一护壁模板(11);D、开挖第二护壁土石方: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并支设第二护壁模板(12);E、第二护壁前期准备:下放第二护壁钢筋笼(22),将所述第一护壁钢筋笼(21)的第一弯曲部(31)调直,并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开挖第一护壁土石方: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并支设第一护壁模板(11);B、第一护壁前期准备:将第一护壁钢筋笼(21)的下端伸出部分弯曲成第一弯曲部(31),下放所述第一护壁钢筋笼(21),并将所述第一弯曲部(31)埋入到掩埋土方(5)中;C、浇筑成型第一护壁:向所述第一护壁模板(11)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成型后拆除所述第一护壁模板(11);D、开挖第二护壁土石方: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并支设第二护壁模板(12);E、第二护壁前期准备:下放第二护壁钢筋笼(22),将所述第一护壁钢筋笼(21)的第一弯曲部(31)调直,并与所述第二护壁钢筋笼(22)的上端搭接;F、浇筑成型第二护壁(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钢筋笼(21)包括多个第一环向箍筋(211)和多个第一竖向钢筋(212),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下端伸出一段长度,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均匀搭接在所述第一环向箍筋(211)的外侧,所述第一环向箍筋(211)沿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纵向等间距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之间的周向距离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幻涛梁海涛钱志峰张宪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