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彬专利>正文

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10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驱动装置(3)和至少两个停车单元(2),各停车单元(2)有两层以上载车板(22),所述各停车单元(2)相对独立,各自有能使其作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21),驱动装置(3)与升降装置(21)相连,控制装置(1)与驱动装置(3)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对地形没有特殊要求;设备动作简单,停、取车快捷、方便;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各停车单元独立运作,互不影响,故障点少,安全、维护成本低。(*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停车设备
 本技术涉及用于存放多辆车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多单元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入世和关税的初步下降,轿车将在中国越来越普及。买车容易,行车难,停车更难!这是许多有车人发出的感慨。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建设更多的车位,无非采用“上天入地”的方式,即建设多层立体车库。但是,现有的立体车库采取的是整体式设计,在停、取车时所有的车位都可能做相应运动,设备动作复杂,停、取车慢;故障点多,一处发生故障,整套设备几乎不能正常工作;且这种设计对地形要求严格,因而这种立体车库往往离商场等目的地太远。所以,对于现有的立体车库,车辆管理员与车主共同的反映是:这些立体车库有的是地理位置设计不是很合理,太远,车主不愿在此停车;有的设计不够科学,开车进出难度太大,住户不愿去停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停取车动作简单,安装对地形没有特殊要求且投资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低的立体停车设备。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制作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至少两个停车单元,各停车单元有两层以上载车板,所述各停车单元相对独立,各自有能使其作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驱动装置与升降装置相连,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本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普通停车场原来的一个车位设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立体车库单元;在停、取车时只需要独立停车单元升降一个车位即可。同时,对所有独立立体车库单元集中控制、集中管理。整个设计方案实现了独立升降与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设计思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对地形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安装在专用停车场的地方或大楼地面层;也可以安装在各种不规则的地方甚至斜坡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空地,不需要专用地皮建立体车库。2.设备动作简单,停、取车快捷、方便,不用改变现有人们的停车习惯,充分人性化。3.投资成本低,可以分期投资,分期修建,滚动发展,实现以库养库;便于投资管理,降低投资立体车库停车场的门槛停;4.整个设备运行功耗小,运行噪音小;后期运行成本低;独立运作,互不影响,故障点少,安全、维护成本低;当为多层时,可以加装汽车电梯,不用为下层设计汽车出入库道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停车设备的外观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停车设备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立体停车设备液压驱动装置示意图;图4是所述立体停车设备停车单元2结构示意图;图5是所述立体停车设备两层停车单元2结构示意图,图5-1是停车单元2处于低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2是停车单元2处于高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三层停车单元2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由四层停车单元组成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由双液压缸剪叉升降的停车单元2结构示意图,图8-1是停车单元2处于低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2是停车单元2处于高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由单液压缸剪叉升降的停车单元2结构示意图,图9-1是停车单元2处于低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2是停车单元2处于高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由单液压缸直接升降的停车单元2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控制装置1、驱动装置3和至少两个停车单元2,各停车单元2有两层以上载车板22,所述各停车单元2相对独立,各自有能使其作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21,驱动装置3与升降装置21相连,控制装置1与驱动装置3相连。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停、取车时各单元独立完成,互不影响。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有中央控制器11、控制盘12以及电源电缆等。所述中央控制器11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或单片机器件,其输入/输出I/O电缆与各停车单元2的升降驱动装置3的各控制元件相连。管理台13为普通计算机,其上安装专用立体停车设备管理软件。管理台13可以配置多台。整个车库的管理功能通过管理人员和管理软件共同实现。管理软件另行设计,不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本技术安装时,实际工程还包括空调、下水、消防、汽车电梯等设备,这些都属于现有技术,在工程时根据需要选装即可。所述各停车单元2的升降装置21共用一套升降驱动装置3,如实际需要,每个停车单元2的升降装置21可以配置单独的升降驱动装置3。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采用液压驱动方式,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液压泵31、油箱32、组合阀33、换向阀34、分流阀35及油管和电磁阀等。由于独立立体车库单元只有在上升时才需要驱动装置工作,且很少有两个独立立体车库单元同时处于上升状态,因此若干个独立立体车库单元可以共用一套液压驱动装置。并且可以配置备用升降驱动装置。在正常情况下,只有一套驱动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当其中一套出现故障时,启动另一套能源、驱动装置。液压泵31、各种控制阀与中央控制器11有电缆连接,并受中央控制器11集中控制。所述升降装置21的设计方案有很多,如图8至图10所示,本技术列举三种方案:1、各停车单元升降装置21采用在其顶层载车板周围安装多个液压缸36直接连接;2、各停车单元2采用在其顶层载车板两侧安装剪叉装置23,每个剪叉装置分别与一个液压缸36连接;3、各停车单元2采用在其顶层载车板两侧安装剪叉装置23,此两套剪叉装置23底部有一个连接杆,连接杆与一个液压缸36连接。实际中,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电机、链条、涡杆-->等升降驱动装置,实现立体停车单元的升降功能。停车单元2与升降装置21中的液压缸或剪叉装置的连接点都在其上层载车板两侧,以增强稳定性。剪叉装置采用两重以上设计是为了缩短液压缸的有效行程,节约成本;增大单个剪叉的最小角度,增强独立立体车库单元的稳定性。各停车单元2包括有两层以上载车板、连接杆24、防撞网25和防撞杆等,连接杆24于停车单元2两侧与上下两块载车板22固定,防撞网25同样安装于停车单元2两侧。本技术的安装对地形没有特殊要求,它可以安装在比较规则的专用停车场或大楼底层,也可以安装在各种不规则的地方甚至斜坡上。各停车单元通常处于四种状态:低位状态、上升状态、高位状态和下降状态,如图5至图7所示,本技术初始安装时通常处于低位状态,各停车单元2安装在地下,其上层与地面平齐。当所有停车单元2处于低位状态时,整个立体停车设备与普通停车场在外观上完全一样。特殊情况可以灵活设计。由于施工地点千变万化,往往会有下水道、电线管导等障碍物,在同一立体停车设备内,2、3、4层停车单元可以交叉安装。停车单元层较多时,可以加装汽车电梯,不用为下层设计汽车出入库道路。停、取车过程简述:如图1所示,假设此停车设备有N个立体停车单元,每个立体停车单元有两层载车板,则此立体停车设备共可以停放2*N辆汽车。当所停车少于等于N辆时,所有停车单元可以处于低位状态,汽车可以停在立体停车设备的地面层。停、取车方法同普通停车场一样,完全可以由司机自行驶入、驶出,管理人员仅仅负责车场的日常管理。当地面层停满后,则汽车可以停在立体停车设备的地下层。在停、取车前由管理人员操作控制盘12,控制信号传递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按预定程序处理后控制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驱动装置(3)和至少两个停车单元(2),各停车单元(2)有两层以上载车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停车单元(2)相对独立,各自有能使其作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21),驱动装置(3)与升降装置(21)相连,控制装置(1)与驱动装置(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控制装置(1)、驱动装置(3)和至少两个停车单元(2),各停车单元(2)有两层以上载车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停车单元(2)相对独立,各自有能使其作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21),驱动装置(3)与升降装置(21)相连,控制装置(1)与驱动装置(3)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有中央控制器(11)、控制盘(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11)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或单片机器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彬
申请(专利权)人:欧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