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苏来专利>正文

立体式泊车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83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式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框架本体,位于框架本体内每一泊车位架上的泊车板,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复层结构,由左、右两侧复数个泊车位架及升降位组成,立柱上设有升降导轨及导电导轨,所述升降位内设有升降架,经吊轮机构、钢丝绳及起吊装置控制升降架的上下运动,升降架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布有泊车板导轨和三相导电导轨,泊车位架上布有与升降架上泊车板导轨连通的泊车板导轨及导电导轨,所述泊车板的底部设有滚轮及炭刷盒,炭刷盒的输出端与泊车板驱动装置连接,由行程控制装置控制泊车板移动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有限的地面面积,提供实际所需的停车位,有效解决地少车多问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停车库,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层停车位的立体式泊车塔。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汽车已成为许多普通人群的代步工具,人们开着私家车上班、购物、旅游已成为现实,给原本就拥挤的城市道路增添了不少麻烦,同时带来的停车难也已成为大多数有车一族出门的头疼问题。由于传统的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在寸步为金的闹市区、旅游景点、购物场所留出大量的土地作为停车场是不现实,因此大量的地下车库跃然而生,利用商场、写字楼等的地下室作为停车库,但毕竟空间有限。为解决目前有限空间停车难的问题,提出了双层结构的立体车架,包括一双层结构的车架及设每层车架内的载车板,通过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上下运动,完成车辆在底层与顶层的停放,其中升降机构包括有液压式、链条式以及钢丝绳式的。利用空间位置,实现双倍空间的停车位,但仅是对现状给予少量的缓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紧缺、停车难的问题,同时由于双层车架停放车量时必须有次序,在上层车辆出库时,必须确保底层没车,否则就下不来,反之,底层已停放了车辆,顶层车就无法入库,从而使实现双层均停车的可能性并不高,只适用于有固定停放车时间的写字楼或是居民小区,对于不定时活动的大卖场、闹市区等车辆停放均不合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面积小,停放车位多,存取车辆自由方便的立体式泊车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式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框架本体,位于框架本体内每一泊车位架上的泊车板,以-->及控制电路,所述本体为复层结构,由左、右两侧复数个单元泊车位架以及中间上下导通的升降位组成,对应升降位的四周立柱上设有沿立柱延伸方向布置的升降导轨,其一立柱上还设有三相升降导电导轨;所述升降位内设有升降架,该升降架的顶部设有吊轮机构,经起吊钢丝绳与本体顶部的起吊装置连接,升降架的四角立柱上分别设有与升降导轨滑动连接的滚轮,以及压制泊车板的液压装置,对应于本体升降导电导轨侧的立柱上设有与其电连接的传导电板,升降架上还设有操作室,其经传导电盒与本体导电导轨电连接,升降架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布有横跨升降架左右侧的泊车板导轨和三相导电导轨;每一所述泊车位架的前后两端布有与升降架上泊车板导轨连通的泊车板导轨,且其一端设有与升降架上对应端导电导轨电连接的三相导电导轨,泊车位架的外侧框架上设有泊车板制动器;所述泊车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泊车板导轨配合的滚轮及与三相导电导轨配合的炭刷盒,炭刷盒的输出端与泊车板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中包括一行程控制装置,该行程控制装置由布置于每一泊车位架与升降架上的行程动断开关,以及连接电源与行程动断开关之间的控制导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以钢筋混凝土为地基,通过钢筋构建复层式框架结构,每一层的左、右两侧框架单元为泊车位架,中间为升降架上下运动的通道,所述升降架顶部的吊轮机构以及与其配合的起吊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一般起吊装置采用起吊器(卷扬器),吊轮机构主要由支架、吊轮、吊轮轴以及控制轮组成,由控制电路驱动,通过起吊器卷绕钢丝绳,经吊轮机构,使升降架在升降位内上下运动。采用三相导电导轨,通过操作室对三相电相位的改变,可根据需要控制泊车板移动的方向,以配合泊车板的存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吊轮机构中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升降架顶部四角处的安全锁结构,该安全锁结构由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锁舌、与钢丝绳连接的拉钩及连接拉钩与锁舌之间的复位弹簧组成,锁舌前端分别与对应的本体立柱内齿槽卡合配合。当起吊钢丝绳发生意外断裂时,原本拉紧锁舌的钢丝绳松弛,锁舌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瞬间伸出,卡插于本体立柱内的齿槽内,固定预下落的升降架,以确保安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泊车板底部的炭刷盒主要由盒体及设置于盒体内的三路炭刷柱组成,炭刷柱的外端与三相导电导轨电连接,内端经铜丝与设-->于盒体外的引出接线柱电连接,接线柱经导线与泊车板驱动装置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导电板为三路金属导电条,导电条经绝缘板固定于升降架框架上。本技术工作原理:当需要停车时,由控制电路接通升降导电导轨及起吊装置,由起吊钢丝绳吊起升降架,升降架滚轮沿导电导轨运动,直至指定的空泊车位架层,接通空泊车位架处(左侧或右侧)的导电导轨,输入正向电流,开启泊车板制动器,该泊车位架上的泊车板的驱动装置(一般为电机)经炭刷盒得电,驱动泊车板沿泊车板导轨移出至升降架上,当泊车板碰触到位于升降架上的行程动断开关后,由行程动断开关经控制导轨至控制电路中的电源,使泊车板停止移动,液压装置下压固定泊车板,然后升降架向下运动至底层,车主可将车辆驶于升降架上的泊车板上,停稳后离开车辆,再次由控制电路启动升降架,返回至该泊车板的泊车位架层,接通导电导轨,输入反向电流,使驱动装置反向转动,驱动泊车板回至泊车位架上,当碰触到泊车位架上行程动断开关时,泊车板停止移动,同时泊车板制动器下压,固定泊车板,完成车辆入库的过程;反之,需取车时,由升降架停至相应层的泊车位架处,接通导电导轨,驱动装置驱动泊车板外移至升降架上,由升降架将泊车板及车辆带至底层,车主可进升降架内取车出库。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由于本技术的本体为复层的框架结构,每一层框架构成左、右侧泊车位架单元,中间为升降位,供升降架运送泊车板上下运动,根据实际需要建造框架的层数,因而整个本体的占地面积仅为三辆车左右的面积,而停放车的数量则为层数×2,充分利用空间位置,解决了地面空间有限的问题;2.由于本技术采用电控,由底层的控制电源经沿立柱布置的升降导电导轨将电源通至主体的每一层,由升降架与泊车位架上的导电导轨的导通与否控制电源的通断,以泊车板上的炭刷盒将电源引出至泊车板驱动装置上,驱动泊车板的移动,而利用三相导电导轨的输电相位,控制驱动装置的移动方向,以导电导轨的连通构成整个控制电网,实现升降架及泊车板的运动,避免使用导线的连接,使电网布置更为简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A-A剖示示意图;附图3为图1的B-B剖示示意图;附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泊车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图5的左视图;附图7为图5中炭刷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图8的左视图;附图10为图9的C-C局部剖示示意图;附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泊车板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本体;2、升降架;3、泊车板;4、泊车位架;5、立柱;6、升降导电导轨;7、升降导轨;8、吊轮机构;9、起吊装置;10、起吊钢丝绳;11、液压装置;12、传导电板;13、操作室;14、传导电盒;15、滚轮;16、泊车板导轨;17、导电导轨;18、泊车板制动器;19、滚轮;20、炭刷盒;21、炭刷柱;22、接线柱;23、电机;24、行程动断开关;25、控制导轨;26、安全锁结构;27、金属导电条;28、绝缘板;29、活塞柱;30、复位弹簧;31、插销;32、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附图11所示,一种立体式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10层复层结构本体1,由左、右两侧共10×2=20个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式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框架本体,位于框架本体[1]内每一泊车位架上的泊车板[3],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为复层结构,由左、右两侧复数个单元泊车位架[4]以及中间上下导通的升降位组成,对应升降位的四周立柱[5]上设有沿立柱延伸方向布置的升降导轨[7],其一立柱上还设有三相升降导电导轨[6];    所述升降位内设有升降架[2],该升降架的顶部设有吊轮机构[8],经起吊钢丝绳[10]与本体顶部的起吊装置[9]连接,升降架的四角立柱上分别设有与升降导轨[7]滑动连接的滚轮[15],以及压制泊车板的液压装置[11],对应于本体升降导电导轨侧的立柱上设有与其电连接的传导电板[12],升降架上还设有操作室[13],其经传导电盒[14]与本体导电导轨电连接,升降架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布有横跨升降架左右侧的泊车板导轨和三相导电导轨[17];    每一所述泊车位架[4]的前后两端布有与升降架上泊车板导轨连通的泊车板导轨,且其一端设有与升降架上对应端导电导轨电连接的三相导电导轨,泊车位架的外侧框架上设有泊车板制动器[18];    所述泊车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泊车板导轨配合的滚轮及与三相导电导轨配合的炭刷盒[20],炭刷盒的输出端与泊车板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中包括一行程控制装置,该行程控制装置主要由布置于每一泊车位架与升降架上的行程动断开关[24],以及连接电源与行程动断开关之间的控制导轨[25]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式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框架本体,位于框架本体[1]内每一泊车位架上的泊车板[3],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复层结构,由左、右两侧复数个单元泊车位架[4]以及中间上下导通的升降位组成,对应升降位的四周立柱[5]上设有沿立柱延伸方向布置的升降导轨[7],其一立柱上还设有三相升降导电导轨[6];所述升降位内设有升降架[2],该升降架的顶部设有吊轮机构[8],经起吊钢丝绳[10]与本体顶部的起吊装置[9]连接,升降架的四角立柱上分别设有与升降导轨[7]滑动连接的滚轮[15],以及压制泊车板的液压装置[11],对应于本体升降导电导轨侧的立柱上设有与其电连接的传导电板[12],升降架上还设有操作室[13],其经传导电盒[14]与本体导电导轨电连接,升降架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布有横跨升降架左右侧的泊车板导轨和三相导电导轨[17];每一所述泊车位架[4]的前后两端布有与升降架上泊车板导轨连通的泊车板导轨,且其一端设有与升降架上对应端导电导轨电连接的三相导电导轨,泊车位架的外侧框架上设有泊车板制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苏来殷建铁
申请(专利权)人:殷苏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