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苏来专利>正文

带有休息室的多层泊车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24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休息室的多层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复数层框架本体,每一层框架本体内布有泊车位,所述框架本体内还设置有升降架、吊起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呈闭环式周向分布,本体的中心为一连接每一层呈环形分布泊车位的升降通道,所述升降架设置于该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架的底部设有转盘底座,一泊车转盘经轴承与转盘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泊车转盘经转盘底部的驱动装置相对于升降架转动,与对应的泊车位连通构成泊车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周向布置的泊车位与升降架上转盘的结合,在同等占地面积上增加了泊车位数,可有效解决地少车多问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停车库,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层停车位及休息室的泊车塔。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汽车已成为许多普通人群的代步工具,人们开着私家车上班、购物、旅游已成为现实,然而,在城市中,停车难却也同时成为大多数有车一族出门的头疼问题。由于传统的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在寸步为金的闹市区、旅游景点、购物场所留出大量的土地作为停车场是不现实,因此大量的地下车库跃然而生,利用商场、写字楼等的地下室作为停车库,但毕竟空间有限,难以解决问题。为此,有些城市甚至采用了限制车辆出行的方法,这将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目前有限空间停车难的问题,提出了双层及多层结构的立体车架,其中双层结构的较为常见,包括一双层结构的车架及设每层车架内的载车板,通过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上下运动,完成车辆在底层与顶层的停放,其中升降机构包括有液压式、链条式以及钢丝绳式的;多层结构的立体车库通常包括由四立柱构成的框架结构,立柱上设有升降导轨,框架结构的中间设有带有载车板的升降架,构成升降架的立柱上设有与升降导轨配合的滚轮,每一层框架结构内位于升降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泊车位,框架结构的顶部设有用于吊起升降架的吊起装置,由控制电路控制升降架的升降及车辆的停放位置。上述两种立体车库中,双层结构的虽然结构简单,但仅利用了双倍空间的停车位,更主要的问题是,由于双层车架停放车量时必须有次序,在上层车辆出库时,必须确保底层没车,否则就下不来,反之,底层已停放了车辆,顶层车就无法入库,因而,需要设置复杂的控制结构,取车时需要等候较长时间;因而,比较适用于有固定停放车时间的写字楼或是居民小区,对于车辆进出车库较频繁的大卖场、闹市区等场合不太适用。而后者的多层结构的-->车库相对于双层结构的车库的停车位有所增加,但同一层上仅设有两个停车位,从占地面积的利用率来说不够充分,相对提高了使用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车辆的停放是依靠控制电路控制升降架、吊起装置及载车板的运动,在停放车辆时驾驶员是不进入车库内的,因此整个停放及取车均由控制电路完成,控制结构较为复杂,建造及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泊车塔,在同等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停车位增加,且控制结构相对简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休息室的多层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复数层框架本体,每一层框架本体内布有泊车位,所述框架本体内还设置有升降架、吊起装置以及控制电路,所述框架本体呈闭环式周向分布,本体的中心为一连接每一层呈环形分布泊车位的升降通道,所述升降架设置于该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架的底部设有转盘底座,一泊车转盘经轴承与转盘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泊车转盘经转盘底部的驱动装置相对于升降架转动,与对应的泊车位连通构成泊车通道。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本体以钢筋混凝土为地基,并以钢筋混凝土框架构成多层塔式结构(即环形结构),本体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自底层至顶层贯通的升降通道,每一层内的泊车位环形分布于升降通道外围,所述升降架位于升降通道内,升降架顶部经钢丝绳与本体顶部的吊起装置连接,吊起装置一般由起吊器(卷扬器)和吊轮机构组成,由控制电路驱动,通过起吊器卷绕钢丝绳,经吊轮机构,使升降架在升降通道内上下运动;构成升降通道的基柱上设置有升降导轨或是齿条,升降架的每一立柱与各基柱相对应,在位于布有升降导轨的各基柱处的升降架立柱上设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经一滑块与升降导轨连接,通过控制电路中的行程控制装置确定升降架的运动位置,该升降方式为现有技术,亦可采用其他升降方式代替,如普通电梯采用的升降方式等;所述控制电路中还包括有地面电控制装置以及设置于升降架上接受控制信息的操作室,地面电控制装置配有配电房及人机交互装置,控制升降架及泊车转盘的运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层所述框架本体内均布有6个泊车位,相邻泊车位-->的夹角空间构成与一侧泊车位连通的休息室;所述转盘经轴承与固定于升降架底面的转盘底座连接,所述转盘驱动装置由三相电机、设置于蜗轮座上的蜗轮及与蜗轮配合的蜗杆组成,所述蜗轮座经轴承与位于转盘中心的驱动装置底座连接,所述蜗杆由与底座连接的蜗杆支架支撑。通过改变输入三相电机的电流方向,使电机驱动蜗轮正反向转动,其转向由控制电路决定,以对应相应的泊车位;所述休息室内可设有通至底层的电梯,方便车内人员的上下楼。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泊车转盘由反扣装置在竖直方向限位,所述反扣装置包括挂臂、转轴及轴承,所述挂臂的一端与所述转盘的底部折边连接,另一端经转轴及轴承与转盘底座滑动连接;利用反扣装置防止泊车转盘在车辆驶入时发生的弹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泊车转盘上设有与两侧车轮位置配合的车轮槽,该车轮槽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升降架的进出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车辆进库时,由控制电路确定泊车位层数及位置方向,驱动吊起装置工作,升降架沿升降通道提升至相应层数后,由控制电路驱动转盘驱动装置转动方向(当采用三相电机驱动蜗轮蜗杆的驱动装置时,控制输入三相电机的三相电极,改变蜗轮的转动方向),使升降架的进出口对准泊车位,驾驶员便可前进或是倒退进入泊车位,完成车辆进库;当车辆出库时,由控制电路控制升降架上升至相应楼层,并驱动泊车转盘转动对准停放车辆的泊车位,驾驶员将车辆停于升降架内后,升降架返回底层,车辆从框架本体的出口驶出,完成车辆出库。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由于本技术中的框架本体采用闭合式周向结构,升降通道位于本体的中心位置,本体每一层内的泊车位环形布置于升降通道的外围,升降架上设置有泊车转盘,以转盘驱动装置使转盘转动相应角度,以使升降架的进出口位对应泊车位,如此,在同等占地面积下,本体多个方向上设有泊车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相对的增加了同面积上的泊车数量;2、当采用环形布置泊车位时,将相邻泊车位间的夹角空间设置为休息室或是其它功能空间(如服务区、电梯室等),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亦可作为旅舍与车库的结合,方便外出旅游人的住宿及停车;-->3、塔式结构布局,外形美观,通过适当的外装饰,可以同时成为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型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缩小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本体底层平面布局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本体各层平面布局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体的底基结构示意图。其中:1、本体;2、升降架;3、泊车转盘;4、泊车位;5、停车限位板;6、客房;8、电梯间;9、服务室;10、齿条基柱;11、齿条;12、升降导轨;13、控制机构;14、滑块;15、升降架立柱;16、操作室;18、转盘底座;19、电机;20、蜗杆;21、蜗杆支架;22、驱动装置底座;23、蜗轮座;24、蜗轮;25、变速箱;27、轴承;28、反扣装置;29、车轮槽;30、起吊装置;31、钢丝绳;32、吊轮机构;33、安全锁机构;34、本体进出口;37、避雷装置、导航灯;41、配电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附图9所示,一种带有休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休息室的多层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复数层框架本体[1],每一层框架本体内布有泊车位[4],所述框架本体内还设置有升降架[2]、吊起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1]呈闭环式周向分布,本体[1]的中心为一连接每一层呈环形分布泊车位[4]的升降通道,所述升降架[2]设置于该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架[2]的底部设有转盘底座[18],一泊车转盘[3]经轴承[27]与转盘底座[18]转动连接,所述泊车转盘[3]经转盘底部的驱动装置相对于升降架[2]转动,与对应的泊车位[4]连通构成泊车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休息室的多层泊车塔,包括由立柱构成的复数层框架本体[1],每一层框架本体内布有泊车位[4],所述框架本体内还设置有升降架[2]、吊起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1]呈闭环式周向分布,本体[1]的中心为一连接每一层呈环形分布泊车位[4]的升降通道,所述升降架[2]设置于该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架[2]的底部设有转盘底座[18],一泊车转盘[3]经轴承[27]与转盘底座[18]转动连接,所述泊车转盘[3]经转盘底部的驱动装置相对于升降架[2]转动,与对应的泊车位[4]连通构成泊车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泊车塔,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框架本体[1]内周向分布有6个泊车位[4],相邻泊车位的夹角空间构成与一侧泊车位连通的休息室;所述转盘经轴承[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苏来殷建铁
申请(专利权)人:殷苏来殷建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