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峄专利>正文

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825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它包括位于框架上的下层双层车位,每层车位上分别设有载车板、托架和平移丝杠,上层车位的托架由升降托架和平移托架组成,载车板固定在升降托架上,平移丝杠与平移托架固定,升降托架与平移托架之间设有连接与升降机构,上层车位框架的轨道由平移轨道、弯轨道和升降轨道组成,平移托架可沿着平移轨道作平移运动,升降托架可沿着平移轨道、弯轨道和升降轨道做平移或升降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在最小投入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个车位改造成两个车位,而且不破坏地面,上下车位可独立进出,互不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库,具体地说是一种拥有上下两层车位、且车辆可独立进出的立体车库。它适用于居民区、办公场所或其他拥挤场所的各类小型车辆的停放,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技术介绍
随着小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城市内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汽车贮存库立体化是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方向。专利文献中记载的立体车库技术方案中,有垂直循环式、垂直升降式、多层升降横移式等结构的立体车库,但这些立体车库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建造成本、特别是单车位建造成本高的缺点。而目前现有的低成本简单双层立体停车技术,是采用如图1所示的地坑式双层和如图2所示的简单式双层,但都存在不足。地坑式双层,需要破坏原有地面,造成地下部分容易进水;简单式双层,上下车辆相互干扰,上层车辆进出时,下层车辆必须避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它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在最小投入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个车位改造成两个车位,而且不破坏地面,上下车位可独立进出,互不干扰。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包括框架和控制电路,框架上设有下层车位和上层车位,控制电路包括电机,控制载车板的出入与升降,每层车位上分别设有载车板、托架和平移丝杠,载车板固定在托架上,托-->架与平移丝杠固定,托架两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框架的轨道内并与轨道滚动配合,电机驱动平移丝杠作平移运动;进一步的,上层车位托架由升降托架和平移托架组成,载车板固定在升降托架上,平移丝杠与平移托架固定,升降托架与平移托架之间设有连接与升降机构;上层车位框架的轨道由平移轨道、弯轨道和升降轨道组成,平移托架在电机驱动下沿着平移轨道作平移运动,升降托架沿着平移轨道、弯轨道和升降轨道做平移或升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平移托架与升降托架之间通过挂钩和曳引机相连,挂钩的一端与平移托架固定,另一端与升降托架可脱离连接,曳引机的一端固定在平移托架上,另一端与升降托架相连,升降托架进入升降轨道时,升降托架与挂钩脱离,曳引机完成载车板及车辆的升降。所述挂钩一端设有下钩口,升降托架与该钩口可脱离连接。所述平移轨道、弯轨道、升降轨道组成呈F型的轨道,升降托架为呈L型托架。轨道为C型钢轨道。车位的出入库侧可以设置在车身的横侧或纵侧。纵出型时,载车板上还可以设有转盘装置。所述框架成四柱双层结构。在与出入库侧相对应的一侧上设有平衡沙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上述结构的双层立体车库,四柱的结构,使车库平稳,方便安装移动。2、采用上述结构的双层立体车库,上下两层车辆可独立进出,互不干扰。而且,在水平移动时,是采用电机丝杠驱动,可使进出车库时更加平稳、安静。3、采用C型钢轨道,即可以给滚轮导向又能承载滚,轮防止滑出轨道。4、上层车库通过采用L型升降托架和F型钢轨道结构,可以使上层车辆在同一轨道连贯完成平移和垂直运动,完成躲开下车的出库动作,从而形成互补干扰的停车。5、可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将该立体车库设计为横出型或纵出型,增加了-->灵活性。6、在采用纵出型结构时,通过加装载车板转盘装置,当车辆进出车库时,可以任意转向,方便驾驶。7、通过安装平衡砂箱,可使得车辆在进出车库时,保持自身平衡,并使得该车库在安装时,不用做地基基础,不用和地面固定,不用破坏地面,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8、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车库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联多个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一种地坑式双层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一种简单式双层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横向进出型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纵向进出型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图5为横出型轨道示意图;图6为纵出型轨道示意图;图7为C型钢轨道与滚轮配合示意图;图8为上层车库弯道C型钢轨道与滚轮配合示意图;图9为L型升降托架结构示意图;图10为L型升降托架放下时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上下层车库平移丝杠与电机示意图;图12为载车板转向装置示意图;图13为图12俯视图;图14为图12 B处圆盘轨道和滚轮示意图;图15为控制电路原理图。图中:101-载车板;102-托架;103-丝杠;104-轨道;105-滚轮;106-丝杠-->螺母;107-平衡沙箱;201-载车板;202-平移托架;203-升降托架,203a-竖框,203b-横托杆;204-丝杠;205-平移轨道;206-弯轨道;207-垂直轨道;208、209-滚轮;210-挂钩;211-曳引机;212-下钩口;213-钢缆;301、302、303、304、305、306-手动开关;  311、312、313、314、315、316-继电器;321、322、323、324、325、326-位置开关;331、332、333-电机;308-急停开关;401-旋转电机;402-旋转轴;403-圆盘轨道;404-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分为如图3所示的横出型和如图4所示的纵出型两种结构,横出型结构是车位I、II的出入库侧为与车身方向的横侧,即车辆进出车库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垂直,纵出型结构是车位I、II的出入库侧为与车身一致的纵侧,即车辆进出车库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车库包括下层车位I和上层车位II。下层车位I内设有载车板101、托架102、平移丝杠103、平移电机331,车辆停放在载车板上,载车板101固定在托架102上。在车辆进出口的两侧框架内侧设有C型钢轨道104,托架102的两端设有滚轮105,滚轮105安装在轨道104内并与轨道滚动配合,完成载车板及车辆的平移动作。所述滚轮105既有导向又有支撑作用。托架102与平移丝杠螺母106相固定,位置开关设置在C型钢轨道104两端,用于控制平移电机331工作。电机驱动丝杠,并进一步带动载车板完成车辆进库和出库动作。下层车辆入库动作如下:车辆停在载车板上——平移电机驱动丝杠拉动平移托架一起入库——平移到轨道端头停止——车辆入库完成。下层车辆出库动作如下:平移电机驱动丝杠推动平移托架开始平移——推出到轨道顶端停止——车辆驶离载车板,出车完成。上层车位II内也设有载车板201、托架202、平移丝杠204、平移电机332,-->所不同的是,所述的托架包括升降托架203和平移托架202,车辆停放在载车板201上,载车板201固定在升降托架203上,平移丝杠204与平移托架202固定。在车辆进出口的两侧框架内侧设有C型钢轨道,与下层车库不同的是,下层车库的轨道104为平移轨道,上层车库轨道为由平移轨道205、弯轨道206,垂直轨道207的三段双轨道,三段双轨道形成F型。该F型轨道是两条完全独立的C型钢轨道,L型托架的上下滚轮组分别进入到两条轨道中,互不干扰。平移托架202为长方形竖框架,框架两端上下均设有滚轮208,滚轮安装在平移轨道205内,并仅沿着平移轨道作平移运动。升降托架203由竖框203a和横托杆203b组成L型,车辆位于横托杆203b上。竖框203a两侧上下均设有滚轮209,上下滚轮组可沿着平移轨道205、弯轨道206和垂直轨道207三段轨道内运动。当升降托架203水平运动时,滚轮组也是水平方向,当升降托架203垂直运动时,滚轮组也根据弯道走向转变成垂直方向,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包括框架(A)和控制电路,框架上设有下层车位(Ⅰ)和上层车位(Ⅱ),控制电路包括电机,控制载车板的出入与升降,其特征在于:每层车位(Ⅰ、Ⅱ)上分别设有载车板、托架和平移丝杠,载车板固定在托架上,托架与平移丝 杠固定,托架两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框架的轨道内并与轨道滚动配合,电机驱动平移丝杠作平移运动;进一步的,上层车位(Ⅱ)托架由升降托架和平移托架组成,载车板固定在升降托架上,平移丝杠与平移托架固定,升降托架与平移托架之间设有连接与 升降机构;上层车位(Ⅱ)框架的轨道由平移轨道、弯轨道和升降轨道组成,平移托架在电机驱动下沿着平移轨道作平移运动,升降托架沿着平移轨道、弯轨道和升降轨道做平移或升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包括框架(A)和控制电路,框架上设有下层车位(I)和上层车位(II),控制电路包括电机,控制载车板的出入与升降,其特征在于:每层车位(I、II)上分别设有载车板、托架和平移丝杠,载车板固定在托架上,托架与平移丝杠固定,托架两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框架的轨道内并与轨道滚动配合,电机驱动平移丝杠作平移运动;进一步的,上层车位(II)托架由升降托架和平移托架组成,载车板固定在升降托架上,平移丝杠与平移托架固定,升降托架与平移托架之间设有连接与升降机构;上层车位(II)框架的轨道由平移轨道、弯轨道和升降轨道组成,平移托架在电机驱动下沿着平移轨道作平移运动,升降托架沿着平移轨道、弯轨道和升降轨道做平移或升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独立进出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平移托架与升降托架之间通过挂钩和曳引机相连,挂钩的一端与平移托架固定,另一端设有下钩口,升降托架与该钩口可脱离连接,曳引机的一端固定在平移托架上,另一端与升降托架相连,升降托架进入升降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峄杨尉盛
申请(专利权)人:王峄杨尉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