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000698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艾滋病药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体涉及选自如下化合物的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该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艾滋病效果。同时,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与活性之间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该类化合物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有望发展成为新型的无耐药性抗艾滋病药。

A class of ergosterol steroids,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ti-AIDS drugs, and relates to a class of ergosterol steroid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use thereof, in particular to a class of ergosterol steroids selected from the following compound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u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AIDS drugs. These ergosterol steroids have significant anti-AIDS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activities,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furthe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ese compounds have novel chemical structure and remarkabl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have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They are expected to develop into new drug-free anti-AIDS 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艾滋病药物
,涉及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毒;随后法国巴斯德所于1983年分离出该病毒;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命名艾滋病毒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其传播迅速、潜伏期长、死亡率高。据统计全球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超过7100万,其中死亡人数约3400万,其中非洲为重灾区,中非和南非感染比例高达10%,严重危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艾滋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鸡尾酒治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该方法联合使用三种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选自如下化合物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选自如下化合物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2.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铁椤的全草粉末用乙醇在室温下提取,浓缩提取液得到浸膏;(2)向步骤(1)得到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溶解,分液,有机相经浓缩后得到粗提物;(3)将步骤(2)得到的粗提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体积比为4:6~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6:4~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收集体积比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4)组分A经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5:1~1:5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后,收集用体积比5:1~3: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组分A3经反相柱层析,用体积比为4:6~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用体积比7:3~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f;组分A3f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3;(5)组分B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200:1~10: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100: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组分B1经反相C18柱层析,用体积比为3:7~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c;收集体积比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d;组分B1c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12:1~0: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8: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c2,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4;组分B1d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12:1~0: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8: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d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建民韩迎山周彬戈樱子马克·温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