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棚安全气囊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被动安全
,具体地说是一种顶棚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度和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车内空间的运用是汽车设计者重要考虑的设计指标。目前,被动安全行业内出现了顶棚安全气囊装置替代传统安装于仪表台内的驾驶员气囊,其优势在于:完全释放了仪表台,充分利用顶棚与顶梁之间的空间。但由于顶棚式正面保护安全气囊安装于顶棚与车身顶梁之间,在展开过程中会对遮阳板和前挡风玻璃产生较大的冲击,这是目前顶棚气囊开发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专利US20050062262A1中公开了一种顶棚式乘员安全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安装于乘员上方顶棚中,包含气体发生器、气袋和气体发生器壳体。当气囊工作时,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气体发生器壳体的导向,对气袋充气,使气囊顺利展开,以达到保护乘员的功能。该气囊装置通过气体发生器直接对气袋充气,气体发生器的利用效率较高,零部件少,成本低,但没有考虑到气囊展开时对遮阳板的冲击,在气囊展开时,遮阳板受到猛烈冲击,存在直接脱落、对乘员造成伤害的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顶棚安全气囊,解决气囊展开初始阶段对遮阳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棚安全气囊,包括气袋、气袋壳体、气体发生器、发生器支架,气袋(1‑1)和气体发生器(1‑3)采用发生器支架(1‑4)固定在气袋壳体(1‑2)上,其特征在于:气袋(1‑1)包括气体导气部分(3‑2)和支撑部分(3‑1),气体导气部分(3‑2)设置在气体发生器(1‑3)与支撑部分(3‑1)之间,气体导气部分(3‑2)的侧面设有引燃式智能排气结构(3‑3), 当气体发生器(1‑3)工作后,如气体导气部分(3‑2)内部初始阶段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引燃式智能排气结构(3‑3)保持初始密封状态,如气体导气部分(3‑2)内部初始阶段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引燃式智能排气结构(3‑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棚安全气囊,包括气袋、气袋壳体、气体发生器、发生器支架,气袋(1-1)和气体发生器(1-3)采用发生器支架(1-4)固定在气袋壳体(1-2)上,其特征在于:气袋(1-1)包括气体导气部分(3-2)和支撑部分(3-1),气体导气部分(3-2)设置在气体发生器(1-3)与支撑部分(3-1)之间,气体导气部分(3-2)的侧面设有引燃式智能排气结构(3-3),当气体发生器(1-3)工作后,如气体导气部分(3-2)内部初始阶段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引燃式智能排气结构(3-3)保持初始密封状态,如气体导气部分(3-2)内部初始阶段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引燃式智能排气结构(3-3)打开,以降低气体导气部分(3-2)内部初始阶段的压力,减小气囊展开时对周围环境件的冲击,当气袋(1-1)主体部分从顶棚(2-3)中展出后,引燃式智能排气结构(3-3)恢复到密封状态,以保证气囊展开的到位速度,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棚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燃式智能排气结构(3-3)包括漏斗形增压结构、气袋内压控制线(3-6)、泄气阀片(3-4)和泄气孔,泄气阀片(3-4)上的阀片泄气孔(3-7)与气体导气部分(3-2)侧面的气袋泄气孔(3-8)折叠后保持孔位一致且重合,泄气阀片(3-4)与气袋(1-1)的主片之间采用气袋内压控制线(3-6)固定,气袋内压控制线(3-6)将阀片泄气孔(3-7)密封并形成向气袋(1-1)内凸的圆弧缝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棚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形增压结构为气流导向线(3-5),气流导向线(3-5)设置在气袋内压控制线(3-6)的内侧,呈漏斗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棚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当气体发生器(1-3)工作后,如气体导气部分(3-2)内部初始阶段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气袋内压控制线(3-6)保持缝合状态,阀片泄气孔(3-7)保持初始密封状态,如气体导气部分(3-2)内部初始阶段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通过漏斗形增压结构将气体导气部分(3-2)的高温高压气体进一步增压,将气袋内压控制线(3-6)烧损,阀片泄气孔(3-7)打开,阀片泄气孔(3-7)和气袋泄气孔(3-8)共同泄气,以降低气袋(1-1)内部压力,减小气囊展开时对周围环境件的冲击,当气袋(1-1)主体部分从顶棚(2-3)中展出后,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丽,杨涛,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