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蚌埠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45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吊篮、吊篮循环装置和车身旋转装置,所述吊篮包括停车板、拉杆、悬挂梁和平衡杆,停车板上方表面四顶角处旋转连接有拉杆,拉杆上顶端焊接有平衡杆,平衡杆中间可旋转连接有悬挂梁,吊篮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三角板、循环大链条及底层旋转装置,吊篮中悬挂梁两端通过旋转轴与一三角板顶角可旋转连接,三角板底边与循环大链条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上顶端右侧焊接有顶层横杆,顶层横杆上方安装有顶层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下底端右侧焊接有底层横杆,底层横杆中间通过固定板焊接有底层旋转装置。该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综合投资少、配置灵活、改善环境和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
本技术属于循环式立体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车辆的拥有量在飞速的增长。车辆的不断增多,城市道路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了动态交通的严重阻塞。目前我国城市机动车辆的拥有量与停车位之比大约为5:1,也就是说停车位的满足率只有200:4左右。停车位严重不足,造成机动车非法停放、占道停放现象日益严重。我国城市内大部分都采用平面式停车场。该种停车目前,场占地面积大,设备复杂,有效停车位置少,对人员车辆安全的保障性差。平面停车场需要进出车道、通行车道,并且对宽度、转弯、半径、坡度都有规定,因此真正用于停车的面积只占建筑面积的一部分,平均下来一辆小型车要占用40平方米的面积。平面式停车场由于上述这些占地面积大、造价高、存车效率低、人员与车辆安全保障差等弊病对于开发商的效益和业主的使用都非常不利。故建造立体车库已是迫在眉睫,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城市静态交通的必由之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吊篮、吊篮循环装置和车身旋转装置,所述吊篮包括停车板、拉杆、悬挂梁和平衡杆,所述停车板上方四顶角处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拉杆,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两拉杆顶端焊接有所述平衡杆,所述悬挂梁转动连接于两平衡杆中间,所述吊篮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三角板、循环大链条及底层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对称固定,且第一支撑杆内侧对称焊接有与第一支撑杆平行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端部横杆,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端部横杆构成闭合框架结构,所述闭合框架结构上焊接有限位套导向机构,所述循环大链条与限位套导向机构间隙配合,所述三角板的底边与循环大链条固定连接,三角板的顶端与所述吊篮的悬挂梁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的端部横杆中间处设有底层横杆,所述底层旋转装置通过一固定板焊接于所述底层横杆中部,所述底层旋转装置包括齿轮、旋转轴和循环小链条,所述齿轮与循环小链条配合连接,且齿轮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循环小链条与循环大链条连通并组成闭合回路,所述车身旋转装置包括圆盘、托盘、驱动轴、减速器、伺服电机、减震弹簧和底座,所述圆盘表面加工有与地面处同一平面的滑槽,所述圆盘下方粘结有所述托盘,所述托盘间隙配合有驱动轴,所述圆盘通过驱动轴与下方的减速器转动连接,所述减速器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托盘下端焊接有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弹簧底部固定安装在预设为地基一部分的底座上。作为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底层旋转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上的电机和与旋转轴转动连接的减速机,且所述电机与减速机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限位套导向机构为加工有凹槽的限位套,且其凹槽形状与循环大链条配合。作为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侧面安装有LED显示屏,且LED显示屏设置有两块,关于立体车库对称安装。本技术在侧面安装有LED显示屏,且LED显示屏设置有两块,发挥该车库的商业价值。作为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顶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倾角设有0度、15度、30度、45度、45度和60度。本技术通过在安装架上可旋转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其顶棚多功能,不仅可以遮雨也可以其到收集能量转化为电能的目的,且太阳能电池板角度可调,可以实现收集能量最大化。作为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减震弹簧设置有至少六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种立体车库,所需场地面积较小,能够利用较小的停车面积,最大限度的提供较多的停车位。同时避免了常规停车场的进出车道、通行车道。本技术中,当车辆需要进行停车时,循环大链条转动使得尚未停车的停车板到达底部等待车辆进入,当车辆进入后,工作人员又可以操作尚未停车的停车板等待下一辆车进入车库,依次循环停车;通过设置有车身旋转装置,在司机需要取车时,可将汽车进行90度的旋转,或者大于90度,避免的司机倒车的麻烦,以及减少了车库的实际占用面积,从而可达到方便进出车库的目的。因此,该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综合投资少、配置灵活,能够有效改善停车环境和节省场地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层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车身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托盘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吊篮、31-停车板、32-拉杆、33-悬挂梁、34-平衡杆、4-车身旋转装置、41-圆盘、42-托盘、43-驱动轴、44-减速器、45-伺服电机、46-减震弹簧、47-底座、5-LED显示屏、6-太阳能电池板、7-三角板、8-循环大链条、9-吊篮循环装置、10-安装架、11-底层旋转装置、12-端部横杆、13-底层横杆、14-固定板、15-齿轮、16-旋转轴、17-循环小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吊篮3、吊篮循环装置9和车身旋转装置4,所述吊篮包括停车板31、拉杆32、悬挂梁33和平衡杆34,所述停车板31上方四顶角处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拉杆32,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两拉杆32顶端焊接有所述平衡杆34,所述悬挂梁33转动连接于两平衡杆34中间,所述吊篮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三角板7、循环大链条8及底层旋转装置11,所述第一支撑杆1平行对称固定,且第一支撑杆1内侧对称焊接有与第一支撑杆1平行的第二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1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端部横杆12,且所述第二支撑杆2与端部横杆12构成闭合框架结构,所述闭合框架结构上焊接有限位套导向机构,所述循环大链条8与限位套导向机构间隙配合,所述三角板7的底边与循环大链条8固定连接,三角板7的顶端与所述吊篮3的悬挂梁33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底部的端部横杆12中间处设有底层横杆13,所述底层旋转装置11通过一固定板14焊接于所述底层横杆13中部,所述底层旋转装置11包括齿轮15、旋转轴16和循环小链条17,所述齿轮15与循环小链条17配合连接,且齿轮15通过旋转轴16与所述固定板14转动连接,所述循环小链条17与循环大链条8连通并组成闭合回路,所述车身旋转装置4包括圆盘41、托盘42、驱动轴43、减速器44、伺服电机45、减震弹簧46和底座47,所述圆盘41表面加工有与地面处同一平面的滑槽,所述圆盘41下方粘结有所述托盘42,所述托盘42间隙配合有驱动轴43,所述圆盘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篮、吊篮循环装置和车身旋转装置,所述吊篮包括停车板、拉杆、悬挂梁和平衡杆,所述停车板上方四顶角处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拉杆,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两拉杆顶端焊接有所述平衡杆,所述悬挂梁转动连接于两平衡杆中间,所述吊篮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三角板、循环大链条及底层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对称固定,且第一支撑杆内侧对称焊接有与第一支撑杆平行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端部横杆,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端部横杆构成闭合框架结构,所述闭合框架结构上焊接有限位套导向机构,所述循环大链条与限位套导向机构间隙配合,所述三角板的底边与循环大链条固定连接,三角板的顶端与所述吊篮的悬挂梁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的端部横杆中间处设有底层横杆,所述底层旋转装置通过一固定板焊接于所述底层横杆中部,所述底层旋转装置包括齿轮、旋转轴和循环小链条,所述齿轮与循环小链条配合连接,且齿轮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循环小链条与循环大链条连通并组成闭合回路,所述车身旋转装置包括圆盘、托盘、驱动轴、减速器、伺服电机、减震弹簧和底座,所述圆盘表面加工有与地面处同一平面的滑槽,所述圆盘下方粘结有所述托盘,所述托盘间隙配合有驱动轴,所述圆盘通过驱动轴与下方的减速器转动连接,所述减速器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托盘下端焊接有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弹簧底部固定安装在预设为地基一部分的底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进出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篮、吊篮循环装置和车身旋转装置,所述吊篮包括停车板、拉杆、悬挂梁和平衡杆,所述停车板上方四顶角处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拉杆,沿宽度方向相邻的两拉杆顶端焊接有所述平衡杆,所述悬挂梁转动连接于两平衡杆中间,所述吊篮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三角板、循环大链条及底层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对称固定,且第一支撑杆内侧对称焊接有与第一支撑杆平行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端部横杆,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端部横杆构成闭合框架结构,所述闭合框架结构上焊接有限位套导向机构,所述循环大链条与限位套导向机构间隙配合,所述三角板的底边与循环大链条固定连接,三角板的顶端与所述吊篮的悬挂梁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的端部横杆中间处设有底层横杆,所述底层旋转装置通过一固定板焊接于所述底层横杆中部,所述底层旋转装置包括齿轮、旋转轴和循环小链条,所述齿轮与循环小链条配合连接,且齿轮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循环小链条与循环大链条连通并组成闭合回路,所述车身旋转装置包括圆盘、托盘、驱动轴、减速器、伺服电机、减震弹簧和底座,所述圆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飞姚成席俊俊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