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44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墙体安装焊接工作多,质量不稳定,而且需要预埋吊装件的问题,具有无需单独预埋吊装件,能提高减震效果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框架梁上表面的第一过渡连接件和第二过渡连接件,第一过渡连接件通过第一节点与设于框架梁外侧的第一墙体栓接,第二过渡连接件通过第二节点与设于第一墙体上方的第二墙体栓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钢框架建筑的墙体一般包括钢框架梁以及墙板,墙板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是钢框架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在地震作用下,墙板面内属于位移敏感型非结构构件,面外属于加速度敏感型构件。因墙板面内的延性一般低于钢框架梁,若将墙板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处理成面内刚接,在与钢框架梁协调变形的作用下,墙板通常在钢框架梁层间位移不大的情况下,发生面内开裂破坏甚至倒塌。而在面外水平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墙板因与钢框架梁连接较弱,会发生严重破坏。造成上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墙板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的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强度和刚度偏小。若墙板和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的强度较低,在平面外的惯性力作用下,连接节点发生断裂破坏,墙板整体从钢框架梁上脱离,发生坠落破坏。若墙板和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的强度较高,在平面外的惯性力作用下,墙板则可能发生类似梁机制的破坏。这种破坏模式虽然比墙板整体脱离的危害程度低,但损坏的墙板基本无法修复,因此也需要避免。由上述墙板震害可以发现,合理设计非结构墙板及其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构造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减少地震损伤尤为关键。现有技术中通过下托上拉式的连接节点将钢框架梁与墙板连接,其中上节点栓接在钢框架梁上,并通过折形板与墙板的预埋件固定连接,下节点焊接在钢框架梁上,并通过螺栓与墙板的预埋件固定连接,上、下节点并列布置在整个钢框架梁的上翼缘上。虽然该连接节点提高了减震效果,但是技术人在后期研究过程中发现,该墙体还存在以下缺点:下节点需要在工厂提前焊接在钢框架梁上,并且下节点中L型钢板的悬挑长度大于钢框架梁上翼缘的宽度,导致安装外墙板时不能垂直安装,在墙板达到预定高度后需要人工拉入室内就位,增加了安装难度和人工成本;上节点Z型连接板直接与钢梁上翼缘螺栓连接时,拧紧螺栓时需要两人在相邻楼层同时操作,降低了施工效率、增加了人工成本。现有技术中对连接节点进行了改进:在钢框架梁与下节点之间通过设置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提前在工厂焊接在钢框架梁上,在安装现场只需使用螺栓将L型钢板与过渡连接件连接在一起,避免了直接将L型钢板焊接在钢框架梁上的操作。虽然该连接方式在提高减震效果,并且能够快速修复的基础上,使得墙板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是技术人在后期研究过程中发现,该墙体还存在以下缺点:1)折形钢板连接墙板一端较与连接钢框架梁一端高,使得安装外墙板后上节点连接折形钢板与钢框架梁的螺栓在安装过程中并不能被看见,导致安装和检修难度增大,安装精度降低;2)L型钢板仅通过螺栓与焊接在钢框架梁上的过渡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过渡连接件受力太大,可能会造成剪切破坏;3)墙板需另外单独采取吊装措施,导致施工周期长。因此,需要对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进行新的研究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本技术通过该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相邻两层墙面与框架梁的连接,而且连接方式简单、快速,避免了较多的焊接工作,而且无需吊装点,进一步方便了施工。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框架梁上表面的第一过渡连接件和第二过渡连接件,第一过渡连接件通过第一节点与设于框架梁外侧的第一墙体栓接,第二过渡连接件通过第二节点与设于第一墙体上方的第二墙体栓接。上述的连接结构,上层的墙体与框架梁之间通过连接件与节点实现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而且无需在每一墙体顶部设置额外的吊装点,就能方便墙体安装和拆除,整体的设置便于施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连接件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与框架梁垂直设置,这样穿过第二节点、两块连接板之间的空间能方便人手的进入,方便将第二节点与第二墙体的连接。或者,每一连接板底部均设置加劲板以提高连接板的承载能力,加劲板,保证第二过渡连接件设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连接件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分别与框架梁垂直设置,两支撑块顶部通过平板进行连接,即两支撑板通过平板进行连接,同样通过两块支撑板形成的空间便于第一节点与第一过渡连接件的连接;或者,两支撑块内侧均设置加劲肋,增加了第一过渡连接件与框架梁上翼缘的焊接面积,保证第一过渡连接件与框架梁连接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第一过渡连接件本身的强度,减少其变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为折形钢板,折形钢板一端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的第一过渡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墙体的顶部连接,第一墙顶部与框架梁上表面齐平,第一过渡连接件高于第一墙体顶部设置,从而与第一节点相适应,这样保证第一节点的伸缩性,避免刚性连接,有利于实现减震,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所述折形钢板一端设置第一长圆孔,折形钢板通过第一长圆孔与设于所述第一墙体的第一螺杆连接,通过第一长圆孔的设置,在发生震动时,第一螺杆做摆钟运动,提供了运动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包括L型钢板,L型钢板一侧与第二墙体的底部连接,另一侧底部与所述的第二过渡连接件连接,且L型钢板在与连接板连接侧设有开口槽,相应,第二过渡连接件的两块连接板分别设于开口槽的两侧,而且L型钢板侧部设置卡件用于卡合两块连接板,连接板与L型钢板通过螺栓连接;或者,L型钢板一侧设置第二长圆孔,第二墙体底部设置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穿过第二长圆孔设置,第二节点的长圆孔可以允许折形钢板绕着第二螺杆转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相互配合,共同使得墙体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的面内移动。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二节点与框架梁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第二节点还包括两个竖片,两个竖片分别与L型钢板的竖直段相互平行,竖片底部与所述框架梁翼缘上表面连接以进一步提高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过渡连接件的连接稳定性和强度;或者,竖片底部与设于所述框架梁翼缘上表面的螺帽连接,竖片长于L型钢板设置,竖片可替换为竖杆,这样竖杆下半段设置螺纹,这样竖杆与螺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过渡连接件间隔设定距离设置,或者在本技术另一方案中,第一过渡连接件包括一块连接板,第二过渡连接件包括一支撑板,该连接板和支撑板与第一节点连接,且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支撑段,支撑段与第二节点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在本技术另一方案中,所述第一过渡连接件与第二过渡连接件为一个整体过渡连接件,该过渡连接件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块竖板,两块竖板顶部通过水平板进行连接,水平板与所述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别连接,即水平板的一侧与第一节点连接,另一侧与第二节点连接。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吊、安一体的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包括至少两面上下相邻设置的墙,位于下层的墙内侧设置框架梁,之间设置所述的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根据墙体的具体尺寸可设置有多个,相邻层的墙体之间通过填充物和密封胶进行连接。此外,一种吊、安一体的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安装框架梁,并在框架梁近墙一侧设置第一过渡连接件和第二过渡连接件;2)通过螺栓将第一节点固定在第一过渡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框架梁上表面的第一过渡连接件和第二过渡连接件,第一过渡连接件通过第一节点与设于框架梁外侧的第一墙体栓接,第二过渡连接件通过第二节点与设于第一墙体上方的第二墙体栓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框架梁上表面的第一过渡连接件和第二过渡连接件,第一过渡连接件通过第一节点与设于框架梁外侧的第一墙体栓接,第二过渡连接件通过第二节点与设于第一墙体上方的第二墙体栓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连接件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块连接板,或者,加劲板每一连接板底部均设置加劲板以提高连接板的承载能力,保证第二来过渡连接件设置的稳定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连接件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块支撑板,两支撑板部通过平板进行连接;或者,两支撑块内侧均设置加劲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为折形钢板,折形钢板一端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的第一过渡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墙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折形钢板一端设置第一长圆孔,折形钢板通过第一长圆孔与设于所述第一墙体的第一螺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安一体可拆卸钢框架建筑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包括L型钢板,L型钢板一侧与第二墙体的底部连接,另一侧底部与所述的第二过渡连接件连接,且L型钢板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和涛赵星楠王承磊陈骁牟银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