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43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钢柱,固定设置在反力台座上;支撑钢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柱的顶端;加固钢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上,并与加载孔预埋件能够拆卸的固定连接;角钢加固装置,固设在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L型角钢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角钢加固装置上;可调式双螺母螺栓,连接于所述角钢加固装置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所述L型角钢架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及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其中,加载孔预埋件,阵列式排布在所述支撑钢柱内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台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能够使加载孔预埋件有着较好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预埋件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反力墙及反力台座中加载孔预埋件通长是圆钢管形式,数量多、密度大、位置要求精度高,而在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及振捣等,容易对预埋件精度产生影响,普通的定位及固定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定位安装的要求,如何在工程中高效率、高质量安装,历来是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检索,目前,常用的反力墙与反力台座预埋件安装方法主要有两种:1)预埋件加工后单件安装,在全站仪、经纬仪与水准仪等仪器的实时测量下,考虑模板、施工支架的变形量和预留变形量,结构预施应力后的变形量,分阶段多次检查调整的方法来实现定位;2)预埋件多件整体焊接成组的工厂模块化精加工、现场对模块进行组装和定位。其中,第一种方法需要设计系列专用模具,包括预埋件焊接成型模具、校正模具、安装模具以及配套的组合支架等,存在预埋件位置调整困难且安装精度不易控制的缺点;第二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安装速度,但拼装时预埋件模块本身的焊接变形分析需要借助计算机,分析方法繁琐不便施工现场操作,而且预埋件模块一般较大,安装就位施工难度大且不易调整位置,模块调整时需借助大型机械。同时上述两种方法存在共同的缺陷:无法对每个预埋件定位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出现安装偏差时需整个模块返工。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结合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所述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通过采用加固钢梁、角钢加固装置和L型角钢架对加载孔预埋件进行夹持和定位,使加载孔预埋件有着较好的定位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钢柱,固定设置在反力台座上;支撑钢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柱的顶端;加固钢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上,并与加载孔预埋件能够拆卸的固定连接;角钢加固装置,固设在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并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抵接;L型角钢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角钢加固装置上,并使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位于所述L型角钢架的槽口中;可调式双螺母螺栓,连接于所述角钢加固装置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所述L型角钢架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及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其中,加载孔预埋件,阵列式排布在所述支撑钢柱内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台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钢柱包括4根独立的钢柱单元,所述钢柱单元为H型钢柱;所述支撑钢梁为4根H型钢柱,所述4根H型钢柱首尾固定连接成方形钢梁框架,所述方形钢梁框架的每个角固定在所述钢柱单元的顶端。进一步地,所述加固钢梁包括上加固钢梁单元和下加固钢梁单元,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的上端,所述下加固钢梁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的下端,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和所述下加固钢梁单元均为槽型钢梁,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和所述下加固钢梁单元的背面均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角钢加固装置包括上加固角钢和下加固角钢,所述上加固角钢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之上,所述下加固角钢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加固钢梁单元之下,其中,所述上加固角钢和所述下加固角钢均抵接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进一步地,所述L型角钢架为二段角钢焊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L型角钢架的一端角与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或下加固钢梁单元固定连接,所述L型角钢架的另一端角与所述上加固角钢或下加固角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通过支撑钢柱、支撑钢梁、加固钢梁、角钢加固装置和L型角钢架的配合设置,使所述的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对加载孔预埋件的定位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支撑钢柱和支撑钢梁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L型角钢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支撑钢柱、11-钢柱单元、2-支撑钢梁、3-加固钢梁、31-上加固钢梁单元、32-下加固钢梁单元、4-加载孔预埋件、5-角钢加固装置、51-上加固角钢、52-下加固角钢、6-L型角钢架、7-可调式双螺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合理设置结构件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结构件能够相互组合。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钢柱1,固定设置在反力台座上;支撑钢梁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柱1的顶端;加固钢梁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2上,并与加载孔预埋件4能够拆卸的固定连接;角钢加固装置5,固设在所述加固钢梁3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之间,并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抵接;L型角钢架6,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固钢梁3和所述角钢加固装置5上,并使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位于所述L型角钢架6的槽口中;可调式双螺母螺栓7,连接于所述角钢加固装置5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之间、所述L型角钢架6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之间及所述加固钢梁3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之间,其中,所述可调式双螺母螺栓7的栓头抵接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的外壁;其中,加载孔预埋件4,阵列式排布在所述支撑钢柱1内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台座上。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钢柱1包括4根独立的钢柱单元11,所述钢柱单元11为H型钢柱;所述支撑钢梁2为4根H型钢梁,所述4根H型钢梁首尾固定连接成方形钢梁框架,所述方形钢梁框架的每个角固定在所述钢柱单元11的顶端。所述加固钢梁3包括上加固钢梁单元31和下加固钢梁单元32,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3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2的上端,所述下加固钢梁单元3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2的下端,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31和所述下加固钢梁单元32均为槽型钢梁,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31和所述下加固钢梁单元32的背面均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相抵接。所述角钢加固装置5包括上加固角钢51和下加固角钢52,所述上加固角钢51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31之上,所述下加固角钢52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加固钢梁单元32之下,其中,所述上加固角钢51和所述下加固角钢52均抵接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如图3所示,所述L型角钢架6为二段角钢焊接而成,为了便于通过L型角钢架6进行对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的安装,所述L型角钢架6不局限于附图3示例的状态。所述L型角钢架6的一端角与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31或下加固钢梁单元32固定连接,所述L型角钢架6的另一端角与所述上加固角钢51或下加固角钢5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的圆周上设置有8颗可调式双螺母螺栓7,所述8颗可调式双螺母螺栓7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4颗可调式双螺母螺栓7分别安装在所述L型角钢架6的两个抵接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的角钢壁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之间、所述上加固钢梁单元31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之间、所述上加固角钢51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之间;下层的4颗可调式双螺母螺栓7分别安装在所述L型角钢架6的两个抵接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的角钢壁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4之间、所述下加固角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钢柱,固定设置在反力台座上;支撑钢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柱的顶端;加固钢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上,并与加载孔预埋件能够拆卸的固定连接;角钢加固装置,固设在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并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抵接;L型角钢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角钢加固装置上,并使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位于所述L型角钢架的槽口中;可调式双螺母螺栓,连接于所述角钢加固装置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所述L型角钢架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及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其中,加载孔预埋件,阵列式排布在所述支撑钢柱内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台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钢柱,固定设置在反力台座上;支撑钢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柱的顶端;加固钢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钢梁上,并与加载孔预埋件能够拆卸的固定连接;角钢加固装置,固设在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并与所述加载孔预埋件抵接;L型角钢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角钢加固装置上,并使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位于所述L型角钢架的槽口中;可调式双螺母螺栓,连接于所述角钢加固装置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所述L型角钢架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及所述加固钢梁和所述加载孔预埋件之间;其中,加载孔预埋件,阵列式排布在所述支撑钢柱内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台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孔预埋件的型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柱包括4根独立的钢柱单元,所述钢柱单元为H型钢柱;所述支撑钢梁为4根H型钢柱,所述4根H型钢柱首尾固定连接成方形钢梁框架,所述方形钢梁框架的每个角固定在所述钢柱单元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智勇李洪周伟文秀兵张浩刘天苹蒋永金蒋晓蓉罗传玲彭英王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