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渊河专利>正文

建筑用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630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其主要包括设于所欲施工之楼层之地板面上之多数个抵撑椿,以及供抵住内模板而介于内模板和抵撑椿之间的抗压装置如千斤顶;借助建筑用钢模外模板与已经结构完成的下方楼板相固定,并以内模板抵撑装置抵住内模板,而完成模板之架设,因而可完全避免内模板因受灌浆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侧压力而发生弯曲,同时内模板和外模板均不需要再凿孔,不再需要以间隔器来设定内外模板之间隔。(*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简易油压设备(如千斤顶等)来抵撑架设完成之建筑钢模板之内模板的抵撑装置。本专利技术人曾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模板,可以非常简便地在建筑工地架设模板,而且混凝土灌浆完成之后,其退模之操作亦十分简便;由于技术确属创新,故以分别取得美国专利第4,679,762号,以及第4,667,923号之
技术实现思路
来加以叙述说明;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亦即上述美国专利之图11,我们可以了解,该建筑施工中之模板,其主要系先架设内模板10,然后再吊起外模板12,并使外模板12借内模板10的固定而加以承载;另外,内模板10与外模板12近下端之间,为了要互相连结,且保持一欲灌浆之间距,通常是在二者之间设有多数个间隔器(Spacer)13,间隔器的形状可以象图中之间隔器13所示,亦可如间隔器14所示的形状,但不论何种形式的间隔器,其安装必需要在模板10及12钻孔,并加以锁定。当模板架设完毕之后,包括以内外模板10,12所界定的墙面15,以及模板16所界定的楼板17,再遂行混凝土之灌浆作业,如此可一次成形混凝土的墙面及楼板。在上述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确可以发挥模板架设容易,缩短架模与脱模的时间,使建筑时间可以大为缩短之优点。不过,本专利技术人在实际运用此类模板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仍有一些可以改善之处,兹加以陈述如下(一),由于建筑模板系以钢板作为面板,而其背部设有骨架支撑,在灌浆时混凝土的侧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在内外模板之近基部处,往往会造成内模板10整体面板之向内弯曲,而使的成型后的墙面变得不平直,而略有弧形。本专利技术人在实际试验中,发现内模板10向内弯折之最大位移甚至会达到5公分之巨,故势必有加以改善之必要。(二),由图1可知,外模板12之下方系依靠在下层之墙面18上的,故一旦于混凝土灌浆过程中,内、外模板因受混凝土之侧压力而撑开时,因为内外模板10及12之间有间隔器13连接,故不论发生模板向内或向外位移时,均将牵动下层之墙面18,如果此下层墙面20之结构不够牢固,势必被破坏,或损害了其结构之完整。(三),通常一层楼的高度在三公尺左右,所以模板之高度相当高;而内外模板10、12之间为了要确保一定的间隔,并防止因灌浆混凝土之侧压力使内外模板10及12之中,下段间隔受到改变,所以设了许多间隔器13、14等;此等间隔器的安装,必需在建筑模板的面板上钻孔,并且要使间隔器的锁定螺栓等锁定在钢模的骨架上,所以钢模在建筑工地架设的工程仍然较为复杂;同时,因为钢模的面板必需钻孔,也就影响钢模重覆使用的可行性,而大为降低钢模的使用效益。综上所述,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钢模内模板之支撑装置,能确保架设的模板在施工中不致于发生弯曲,而且可同时设定内外模板之间隔,而不需要将钢制面板上钻孔和加装间隔器。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钢模内模板之抵撑装置,配合已一体完成的下层墙面及楼板,使内外模板间不但可承受灌浆时混凝土之侧压力,且绝不会牵动及影响下层之结构体。本技术的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之一较佳实施例系一具有四插脚的抵撑块座,于楼板灌浆作业完成时,可将抵撑块座安装在楼板预先设定之位置,并使插脚伸入混凝土中;又,抵撑块座之侧边上设有供抵撑块座拔起之突缘,其上设有螺孔,可利用一螺丝穿过而向着楼板施力,即可将抵撑块座顶起,而完成抵撑块拔起之操作。本技术之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之主要特征在于所欲建筑之楼层之地板面上邻接周缘处设有多数个抵撑椿,并以抵撑装置,如千斤顶等,抵撑于抵撑椿和内模板之间,而获得理想的内模板之撑抵。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建筑用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及一些较佳实施例,兹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以期使贵审查委员对本技术之其它优点,目的及特征获得更清晰的了解。图1为已知建筑模板架设于建筑施工场所之部分剖视图,用以说明内外模板之结合关系;图2系本技术建筑用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中设于地板面之支撑椿之立体图;图3系本技术建筑用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中设于地板面上之支撑椿之立体图;图4系本技术建筑用钢模内模板与外模板顶部之连结构之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建筑用钢模内模板抵撑装置另一实施例之抵撑块座之立体图;图6为图5中之抵撑块座自楼板拔起时操作之立体图。参阅图2所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在成形墙面21与楼板22之同时,在楼板22之上表面23上向上突出形成多数个抵撑椿30;抵撑椿30大体上可呈一立方体块,至少有一抵撑面31,依所须需抵撑之内模板之方向而决定那一个而来作为抵撑面31,抵撑而主要系供抵撑内模板之抵撑装置之抵撑之用。值得说明的是,由图2的构造中可知,楼板22实际上即为欲往建筑之另一层建筑之地板面;而且此地板面和墙面21系一体成型者,或是先成型墙面21,而后再成型地板面22,并使地板面22和墙壁面21之间形成一极坚固的一体,而同时在地板面22上即设有多数个抵撑椿30,以作为次一层建筑时钢模内模板之抵撑装置之一部分,来抵撑内模板。其次,请参阅图3并配合参阅图4所示,建筑模板包括一外模板40及一内模板41,其顶缘分别形成一凸缘42及43;凸缘42及43上分别设有内外模板之上方连接装置50之连接座51及52,每一连接座51及52上更设有一对锁定栓53及54,锁定栓53及54呈一方框形,方形开孔的尺寸大体上与一连接棒55之截面相当,而可供连接棒55在其中穿过,锁定栓53及54顶面更设有一螺孔46、57,其内配设一螺栓56、59。我们可以很简单的了解,利用连接棒55穿设于锁定栓53及54内,并调节二内外模板41与40之间隔后,将螺栓58及59锁入螺孔56及57,螺栓58及59之端部将迫紧于连接棒55上,而使内外模板41及40之上端获得理想的结合,并保持一定的间隔;另外,由于连接装置50在内外模板41及40的上方可以设备有多数组,故可十分牢固地使内外41及40的上方可以设备有多数组,故可十分牢固地使内外模板获得结合。仍请参阅图3,外模板之下方亦向外突伸一凸缘44,其利用一组固定装置60来使外模板40之下缘与墙面21相结合而固定。固定装置60在凸缘44上可以设有多数组,包括一连接臂61,其一端借螺栓62固定在凸缘44上,另一端则设有一穿孔63;一螺栓座64,其内有阴螺纹孔,可埋入墙面21内;以及一螺栓65,穿过穿孔63,而螺合入螺栓座64的阴螺纹孔内,如此可使外模板40之下方与墙面21结合固定。仍请参阅图3所示,内模板41下方设有一凸缘45,凸缘45系摆置于地板面22上凸缘45之一端设有一端面46,此端面46与设于地板面22上之抵撑椿30之抵撑面31互相对应;在端面46与抵撑椿30之抵撑面31之间可架设一抵撑设备70,通常可为一最简便的液压缸或油压千斤顶,或是一般以螺杆来配合作动的机械式千斤顶,利用液压缸或油压千斤顶的底座和可以扬升的活塞杆71分别抵住前述之凸缘端面46和抵撑椿抵撑面31,并且使活塞71伸出的长度,正好能管制内模板41与外模板40保持一定的间隔。由图3所示之模板架设状况,以及内模板抵撑装置的安排可知,由于外模板40通常和相邻的所欲灌浆的墙面的外模板互相结合在一起,因此外模板40可以抵抗相当大的混凝土的侧压力。又,内模板41之下缘,由于和内模板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内模板抵撑装置,设于内模板与所欲施工楼层之地板而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数个设于所欲施工之楼层之地板面上之抵撑椿装置,以及依靠于所述抵撑椿上之抵撑设备,借助抵撑设备抵撑建筑模板之内模板,而使内模板不发生弯曲或位移;所述之抵撑椿装置呈一块体,并与地板面一体成型,至少有一抵撑面以供前述抵撑设备之抵撑;所述之抵撑设备为一千斤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河
申请(专利权)人:李渊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