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00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轴承组结构,其包括基座、预压螺丝、转动设置于基座内的轴套、套设于轴套的滚柱轴承、装设于基座的平面轴承及转动设置于基座的端盖,所述端盖抵触平面轴承的上侧面,所述滚柱轴承位于基座内,所述端盖与轴套经由预压螺丝连接。本轴承组结构的结构紧凑,成本低,适合普及应用,平面轴承和滚柱轴承的组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通过预压螺丝对端盖和轴套进行预压,使得滚柱轴承受到预压,滚柱轴承可以达到很好的精度和刚性,且不但使得端盖与轴套能稳固地连接,还可以消除端盖、平面轴承、基座、滚柱轴承和轴套之间的游隙,提高了本轴承组结构的稳定性。

A Bearing Group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fittings, in particular to a bearing group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preloading screw, a shaft sleeve rotated in the base, a roller bearing sleeved in the shaft sleeve, a plane bearing mounted on the base and an end cover rotated in the base. The end cover collides with the upper side of the plane bearing, and the roller bearing is located in the base, and the end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cover.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by a preload screw. The structure of the bearing group is compact, low cost and suitable for universal appli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plane bearing and roller bearing enables the utility model to withstand larger axial and radial loads. The end cap and sleeve are preloaded by preloading screw, so that the roller bearing is preloaded. The roller bearing can achieve good accuracy and rigidity, and not only makes the end cap and sleeve stable. Fixed connection can also eliminate the clearance between end cap, plane bearing, base, roller bearing and sleeve, and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bearing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组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配件
,尤其是指一种轴承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了提高产品加工生产的效率,机器换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其中,由于机械手的工作效率高,精度高,所以机械手广受厂家喜爱。现有的机械手的关节连接处普遍采用交叉滚子轴承,虽然交叉滚子轴承的结构简单,但是交叉滚子轴承的成本高,导致机械手的生产成本高,使得机械手不能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低,适合普及应用的轴承组结构,其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且通过预压螺丝对端盖和轴套进行预压,使得滚柱轴承受到预压,滚柱轴承可以达到很好的精度和刚性,不但使得端盖与轴套能稳固地连接,还可以消除端盖、平面轴承、基座、滚柱轴承和轴套之间的游隙,提高了本轴承组结构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组结构,其包括基座、预压螺丝、转动设置于基座内的轴套、套设于轴套的滚柱轴承、装设于基座的平面轴承及转动设置于基座的端盖,所述端盖抵触平面轴承的上侧面,所述滚柱轴承位于基座内,所述端盖与轴套经由预压螺丝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端盖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轴套的轴向设置有与螺丝孔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预压螺丝贯穿螺丝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结构还包括用于将轴套锁紧于端盖的第一抱轴半环,所述端盖设置有与第一抱轴半环配合的第二抱轴半环,所述轴套的一端位于第一抱轴半环与第二抱轴半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轴半环设置有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二抱轴半环设置有与第一锁紧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锁紧孔。进一步地,所述端盖靠近第二抱轴半环的一侧面设置有锁紧空间,所述第二抱轴半环位于锁紧空间内,所述第一抱轴半环容设于锁紧空间内,所述端盖设置有与锁紧空间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锁紧孔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外部的转轴锁紧于轴套的第三抱轴半环,所述轴套远离端盖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抱轴半环配合的第四抱轴半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抱轴半环设置有第三锁紧孔,所述第四抱轴半环设置有与第三锁紧孔对应设置的第四锁紧孔。进一步地,所述基座靠近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设平面轴承的环槽。进一步地,所述滚柱轴承为锥形滚柱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轴承组结构的结构紧凑,平面轴承和滚柱轴承的组合使得本技术不但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还大大降低了本技术的使用和制造的成本,通过预压螺丝对端盖和轴套进行预压,使得滚柱轴承受到预压,滚柱轴承可以达到很好的精度和刚性,且不但使得端盖与轴套能稳固地连接,还可以消除端盖、平面轴承、基座、滚柱轴承和轴套之间的游隙,提高了本轴承组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本轴承结构适合普及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环槽;2、预压螺丝;3、轴套;31、螺纹孔;32、第四抱轴半环;321、第四锁紧孔;4、滚柱轴承;5、平面轴承;6、端盖;61、螺丝孔;62、第二抱轴半环;621、第二锁紧孔;63、锁紧空间;64、通孔;7、第一抱轴半环;71、第一锁紧孔;8、第三抱轴半环;81、第三锁紧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组结构,其包括基座1、预压螺丝2、转动设置于基座1内的轴套3、套设于轴套3的滚柱轴承4、装设于基座1的平面轴承5及转动设置于基座1的顶部的端盖6,所述端盖6抵触平面轴承5的上侧面,所述滚柱轴承4位于基座1内并夹设于基座1与轴套3之间,所述端盖6与轴套3经由预压螺丝2连接,所述端盖6用于装设外部的转动臂。本轴承组结构的结构紧凑,平面轴承5和滚柱轴承4的组合使得本技术不但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还大大降低了本技术的使用和制造的成本,通过预压螺丝2对端盖6和轴套3进行预压,使得滚柱轴承4受到预压,滚柱轴承4可以达到很好的精度和刚性,且不但使得端盖6与轴套3能稳固地连接,还可以消除端盖6、平面轴承5、基座1、滚柱轴承4和轴套3之间的游隙,提高了本轴承组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本轴承结构适合普及应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螺丝孔61,所述轴套3的轴向设置有与螺丝孔61对应设置的螺纹孔31,所述预压螺丝2贯穿螺丝孔61并与螺纹孔31螺纹连接,通过预压螺丝2与轴套3的螺纹孔31螺纹连接,便于端盖6与轴套3进行拆装,提高了拆装的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组结构还包括用于将轴套3锁紧于端盖6的第一抱轴半环7,所述端盖6设置有与第一抱轴半环7配合的第二抱轴半环62,所述轴套3的一端位于第一抱轴半环7与第二抱轴半环62之间,所述第一抱轴半环7设置有第一锁紧孔71,所述第二抱轴半环62设置有与第一锁紧孔71对应设置的第二锁紧孔621,所述第一抱轴半环7与第二抱轴半环62经由第一螺钉连接;通过第一抱轴半环7与第二抱轴半环62配合,使得端盖6和第一抱轴半环7抱紧轴套3,消除端盖6与轴套3之间的游隙,提高了端盖6和轴套3的位置精度,保证了端盖6和轴套3工作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6靠近第二抱轴半环62的一侧面设置有锁紧空间63,所述第二抱轴半环62位于锁紧空间63内,所述第一抱轴半环7容设于锁紧空间63内,锁紧空间63使得端盖6与第一抱轴半环7的结构紧凑,便于第一抱轴半环7与第二抱轴半环62锁紧轴套3,且锁紧空间63的内壁对第一抱轴半环7和第二抱轴半环62起到保护的作用,具体地,所述端盖6呈圆柱状,所述端盖6设置有与锁紧空间63连通的通孔64,所述通孔64的孔向与端盖6的轴向垂直,所述通孔64与第一锁紧孔71对应设置;组装时,第一螺钉穿过通孔64并进入第一锁紧孔71和第二锁紧孔621内,使得第一抱轴半环7和第二抱轴半环62稳固地连接,进而使得端盖6和第一抱轴半环7牢固地抱紧轴套3。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组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外部的转轴锁紧于轴套3的第三抱轴半环8,所述轴套3远离端盖6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抱轴半环8配合的第四抱轴半环32,外部的转轴位于第三抱轴半环8与第四抱轴半环32之间,所述第三抱轴半环8设置有第三锁紧孔81,所述第四抱轴半环32设置有与第三锁紧孔81对应设置的第四锁紧孔321,所述第三抱轴半环8与第四抱轴半环32经由第二螺钉连接。通过第三抱轴半环8与第四抱轴半环32配合,使得轴套3和第三抱轴半环8抱紧外部的转轴,消除轴套3与外部的转轴之间的游隙,提高了轴套3和外部的转轴的位置精度,保证了轴套3和外部的转轴的稳定性;当然,外部的转轴可以为电机的输出轴。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靠近端盖6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设平面轴承5的环槽11,平面轴承5容置于环槽11内,使得平面轴承5与基座1的结构紧凑,环槽11的侧壁对平面轴承5起到定位和保护的作用,提高了平面轴承5工作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滚柱轴承4为锥形滚柱轴承,锥形滚柱轴承可以承受以径向为主的径、轴向联合载荷,可以延长滚柱轴承4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预压螺丝、转动设置于基座内的轴套、套设于轴套的滚柱轴承、装设于基座的平面轴承及转动设置于基座的端盖,所述端盖抵触平面轴承的上侧面,所述滚柱轴承位于基座内,所述端盖与轴套经由预压螺丝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预压螺丝、转动设置于基座内的轴套、套设于轴套的滚柱轴承、装设于基座的平面轴承及转动设置于基座的端盖,所述端盖抵触平面轴承的上侧面,所述滚柱轴承位于基座内,所述端盖与轴套经由预压螺丝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轴套的轴向设置有与螺丝孔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预压螺丝贯穿螺丝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结构还包括用于将轴套锁紧于端盖的第一抱轴半环,所述端盖设置有与第一抱轴半环配合的第二抱轴半环,所述轴套的一端位于第一抱轴半环与第二抱轴半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轴半环设置有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二抱轴半环设置有与第一锁紧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锁紧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启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