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594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进气系统包括:充气管、转接头、节气门、进气歧管和中冷器;其中,所述充气管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通过所述转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固定在所述节气门上;所述中冷器固定在所述进气歧管内部。上述方案,通过使用塑料材质的零部件,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重量;紧凑的结构,使增压后的热空气直接经过中冷器冷却后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充气管上泄压阀座的设置,在压力超过设计值时,可以起到保护发动机的作用;卡扣式连接方式以及密封圈的使用,保证了系统连接紧固,安装方便且密封不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的效率已成为各汽车厂家较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大多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压缩空气,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与此同时,长时间的高温压缩气体的冲击,使得进气系统中各零部件连接处会出现松动或漏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及汽车,用以解决进气系统中各个零件间连接不紧固,容易漏气和发动机重量大以及气体压力超过设计值损坏发动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包括:充气管、转接头、节气门、进气歧管和中冷器;其中,所述充气管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通过所述转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固定在所述节气门上;所述中冷器固定在所述进气歧管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充气管和进气歧管的材质为塑料。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充气管及所述充气管与所述节气门之间均采用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通过卡扣连接的连接处有密封圈;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充气管通过卡扣连接的连接处有密封圈;所述充气管与所述节气门通过卡扣连接的连接处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的一端还连接有泄压阀座。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表面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上设置有减震垫。进一步地,所述中冷器还包括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进一步地,所述中冷器与所述进气歧管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上设置有前传感器安装孔,所述进气歧管上设置有后传感器安装孔,且所述后传感器安装孔位于所述进气歧管远离所述节气门的一侧。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案,通过使用塑料产品,降低了发动机的重量,同时该系统结构紧凑,可以将加压后的热空气直接经过中冷器冷却后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该系统设置有泄压阀座,通过设置合理的过压保护,当系统内的压力超过设计值时,泄压阀可以将多余的气体压力排出,可以保护发动机;该系统各个零件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方式,连接紧固可靠,且安装方便;该系统各个零件连接处油密封圈,保证系统密封不漏气。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俯视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仰视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左视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右视图;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前视图;图7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气管;2-转接头;3-节气门;4-进气歧管;5-中冷器;6-泄压阀座;7-后传感器安装孔;8-前传感器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进气系统各个零件间连接不紧固,容易漏气和发动机重量大以及压力超过设计值损坏发动机的问题,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及汽车。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包括:充气管1、转接头2、节气门3、进气歧管4和中冷器5;其中,所述充气管1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通过所述转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1固定在所述节气门3上;所述中冷器5固定在所述进气歧管4内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气管1、转接头2、卡扣、进气歧管4的材质均为注塑产品,相比于其他材质,有效地减轻了发动机的重量。需要说明的是,转接头2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转接头2与充气管1及充气管1与节气门3之间均采用卡扣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工具就能实现,安装拆卸方便,并且紧固可靠;同时在连接处均有密封圈,保证了系统密封不漏气。具体地,在充气管1一端还连接有泄压阀座6,可以安装一个电子泄压阀,用于调节进气压力,当系统内压力超过设计值时,泄压阀可以将多余的气体排出,防止了进气系统因压力过大而损坏;同时,在充气管1表面设置了支撑凸台,支撑凸台上有减震垫,可以降低高温压缩气体通过时的震动,进一步起到了保护进气系统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中,中冷器5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进气歧管4内,其中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需位于进气歧管4外部,以方便与整车冷却系统连接。在充气管1上设置有前传感器安装孔8,在进气歧管4上设置有后传感器安装孔7,且后传感器安装孔7位于进气歧管4远离节气门3的一侧;经涡轮增压器压缩后的空气温度超过160℃,在经充气管1进入进气歧管4的过程中,被进气歧管4内的中冷器5冷却后温度降至50℃以内;在前传感器安装孔8和后传感器安装孔7安装温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分别用来监测进入中冷器5前的空气温度和离开中冷器5后的空气温度,能起到监控流经中冷器5后空气的冷却效果,进而实时监测发动机的状态。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涡轮增压发送机的进气系统。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用塑料产品,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重量;本系统紧凑的结构,使涡轮增压器加压后的热空气直接经中冷器5冷却后就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泄压阀座6的设置,防止了因压力过大对发动机产生的损坏;各零件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扣连接,且连接处有密封圈,保证了连接紧固可靠并且密封不漏气。弥补了一些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先天不足,提高了整车的动力性能。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管、转接头、节气门、进气歧管和中冷器;其中,所述充气管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通过所述转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固定在所述节气门上;所述中冷器固定在所述进气歧管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管、转接头、节气门、进气歧管和中冷器;其中,所述充气管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通过所述转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固定在所述节气门上;所述中冷器固定在所述进气歧管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充气管和进气歧管的材质为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充气管及所述充气管与所述节气门之间均采用卡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通过卡扣连接的连接处有密封圈;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充气管通过卡扣连接的连接处有密封圈;所述充气管与所述节气门通过卡扣连接的连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海张文良杨玲张会中兰燕杰谭建松温雯杨帆孙平刘超帅张艳青贺燕铭宫雨王志东李斌黄文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