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地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74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地台。该浮动地台由若干个浮动地台模块搭接形成,每一个浮动地台模块包括压型钢板、隔振器和隔音层,所述隔振器安装在所述压型钢板的凹槽内,所述隔音层填充在所述压型钢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形成的间隙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施工现场对人力的要求,减少铺装时间和施工工序,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地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地台。
技术介绍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常受到振动的困恼。而控制振动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振动源引起的振动传递到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对受到振动的设备、建筑等受体进行处理,减少振动对其影响。具体技术上,常常将振源或者受振动影响的受体下方设置隔振系统。其中隔振传递率TR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ζ为阻尼比;ω/ωn为振源与隔振系统的频率的比值。由此可见,频率比越大,隔振效果越好。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特别强调了减振和吸音技术的运用,而在对大型设备的减振中,浮动地台的减振效果最好,已成为现代化高级写字楼,酒店的首选减振措施。浮动地台用于设备层的设备振动及噪声阻隔、衰减,是在地面层与承重楼板之间配置弹性装置,弹性材料、弹簧等,即把地面层浮于楼板上时地面层与弹簧装置就构成了一个“弹簧-质量”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系统的质量以及隔振器的刚度,来实现系统的目标频率,进而隔除振动的影响。传统的浮动地台如图1所示,包括结构楼板1、隔振垫2、隔振垫支架3、钢板4和钢筋混凝土板5,传统的浮动地台占用空间较大,且需要将各个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定位以及铺装,现场施工复杂,材料组装工序较多,花费的时间较长,对人力要求较高、安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浮动地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地台,所述浮动地台由若干个浮动地台模块搭接形成,每一个所述浮动地台模块包括压型钢板、隔振器和隔音层,所述隔振器安装在所述压型钢板的凹槽内,所述隔音层填充在所述压型钢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器的正面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相接触,反面与所述隔音层的下表面相齐平。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器与所述压型钢板之间设置有胶黏层。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护膜层。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浮动地台模块搭接后通过射钉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相互搭接的浮动地台模块的尺寸相同或不同。进一步地,所述压型钢板上浇注有配重层。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传统浮动地台的U型钢与上部覆盖的模板(钢板或者模板)合并替换为压型钢板,减少了材料组装所需花费的时间。(2)隔振器放置在压型钢板的凹槽之间,在相同的频率控制目标下,浮动地台的高度可以更小,减少了浮动地台对于建筑空间的占用。(3)浮动地台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不同的模块尺寸,并组合形成需要的结合图形。(4)各个浮动地台模块现在工厂预先加工好,降低施工现场对于人力的要求,减少铺装时间,提高产品质量。(5)各个浮动地台模块之间采用搭接方式连接,进而相对于传统的浮动地台施工过程中繁琐的接缝处理,可以减少工序,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浮动地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浮动地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浮动地台在施工现场铺装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浮动地台模块相互搭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压型钢板的对角切割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方法图;图7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搭接后的浮动地台模块通过射钉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两块浮动地台模块沿横方向搭接后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四块浮动地台模块相互搭接后的俯视图;图11是不同规格尺寸的浮动地台模块相互搭接后的俯视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结构楼板,2-隔振垫,3-隔振垫支架,4-钢板,5-钢筋混凝土板,6-压型钢板,7-隔振器,8-隔音层,9-保护膜层,10-配重层,11-射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浮动地台,所述浮动地台由若干个浮动地台模块搭接形成,每一个所述浮动地台模块包括压型钢板、隔振器和隔音层,所述隔振器与所述压型钢板之间设置有胶黏层,所述隔振器通过所述胶黏层安装在所述压型钢板的凹槽内,所述隔音层填充在所述压型钢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形成的间隙内,所述隔音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护膜层,所述压型钢板上浇注有配重层。因隔振器有正、反方向,安装的时候使隔振器的正面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相接触,反面与所述隔音层的下表面相齐平。本实施例中的胶黏层包括但不限于胶水或双面胶,隔音层包括但不限于岩棉,配重层包括但不限于钢筋混凝土,隔震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聚氨酯或弹簧。本实施例中的浮动地台模块先在工厂预先加工好,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铺装,相邻的所述浮动地台模块相互搭接,搭接后通过射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的浮动地台模块可以在加工工厂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任意尺寸,比如设计为1mx1m,1mx2m等模块尺寸,在施工现场可以将任意尺寸的模块进行组合,形成需要的图形。本实施例中的浮动地台的制作安装方法如下:S1、将浮动地台模块的制作:隔振器安装在压型钢板的凹槽内,并在所述压型钢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填充隔音层,形成浮动地台模块,如图2所示。所述S1进一步包括:S101、根据控制频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隔振器参数以及合适的压型钢板尺寸,便于隔振器放置进压型钢板内。S102、因隔振器有正、反方向,在施工的时候对所述隔振器的正面做标记,并在所述压型钢板的凹槽的内表面标记用于安装所述隔振器的位置,将所述隔振器的正面通过胶黏层(比如胶水或双面胶等)固定在压型钢板凹槽的内表面相应的位置上。S103、在所述压型钢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填充所述隔音层,所述隔振器的反面与所述隔音层的下表面相齐平。S104、在所述隔音层的外表面上设置保护膜层,该保护膜层用于固定隔音层。S2、浮动地台模块的安装:先在施工现场铺设一块浮动地台模块,将另外一块浮动地台模块边缘搭接在已铺设好的浮动地台模块的边缘的上部,形成浮动地台整体,如图4所示。所述S2进一步包括:S201、将浮动地台模块运输到施工现场;S202、将浮动地台模块中的压型钢板的两个对角进行切割处理,如图5所示和图6所示;S203、在施工现场的地面上先铺设一块浮动地台模块,将另外一块浮动地台模块的边缘搭接在已铺设好的浮动地台模块的边缘上部,如图7所示,将相邻两块浮动地台模块相重叠的边缘用射钉固定,如图8所示,形成浮动地台整体,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搭接包括横方向搭接和竖方向搭接,所述横方向是指沿压型钢板6的长度方向的搭接,如图9所示,所述竖方向搭接是指沿压型钢板6的宽度方向的搭接。本实施例中将压型钢板的角部进行部分切割处理,便于多块板之间搭接后板面的平整,图10所示为四板搭接处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相互搭接的浮动地台模块的尺寸相同或不同。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地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地台由若干个浮动地台模块搭接形成,每一个所述浮动地台模块包括压型钢板(6)、隔振器(7)和隔音层(8),所述隔振器(7)安装在所述压型钢板(6)的凹槽内,所述隔音层(8)填充在所述压型钢板(6)与所述隔振器(7)之间形成的间隙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地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地台由若干个浮动地台模块搭接形成,每一个所述浮动地台模块包括压型钢板(6)、隔振器(7)和隔音层(8),所述隔振器(7)安装在所述压型钢板(6)的凹槽内,所述隔音层(8)填充在所述压型钢板(6)与所述隔振器(7)之间形成的间隙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地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7)的正面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相接触,反面与所述隔音层(8)的下表面相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地台,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文汉夏萌张小璇王玉婷张礼胡大柱李庆昱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