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13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设于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相邻的端部处的钢梁,钢梁位于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的底部,且钢梁上对应待形成的低区楼承板设有一横向托板;以及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浇筑成一体结构、并覆于钢梁上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部分位于钢梁之上,部分位于钢梁的侧部及横向托板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混凝土结构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一起浇筑连成一体,以覆盖钢梁的位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之间的部分,防止低区楼承板与钢梁之间的渗透缝裸露于外,从而实现防漏。

Connecting Structures of Supporting Plates of High-rise and Low-rise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high-area floor bearing plate and low-area floor bearing plate,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adjacent end of the high-area floor bearing plate and the low-area floor bearing plate to be formed, and the steel beam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high-area floor bearing plate to be formed, and the steel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verse bracket on the corresponding low-area floor bearing plate to be formed, as well as with the high-area building. The bearing slab and the lower floor bearing slab are poured into a concrete structure which is overlaid on the steel beam. The concrete structure is partly above the steel beam and partly above the lateral and transverse brackets of the steel beam. The utility model integrate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the high floor deck and the low floor deck to cover the part of the steel beam between the high floor deck and the low floor deck, so as to prevent the penetration joint between the low floor deck and the steel beam from being exposed, thereby realizing leakage pre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常常需要将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进行连接,形成降板结构。参阅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般将高区楼承板10a直接安装在钢梁20a的顶端,将低区楼承板30a安装在钢梁20a顶端之下外加的横向托板40a之上,低区楼承板30a的端部抵靠于钢梁20a的加劲板21a处,低区楼承板30a的顶面和钢梁20a的相交处、低区楼承板30a的端部和加劲板21a的相交处以及低区楼承板30a和横向托板40a的相交处形成渗透缝50a,由于钢梁20a上位于低区楼承板30a和高区楼承板10a之间的部分裸露在外面,无法对该渗透缝进行封闭保护,从而后续水流容易从该渗透缝流入到低区楼承板30a的底面,从而导致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结构容易漏水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相邻的端部处的钢梁,所述钢梁位于所述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的底部,且所述钢梁上对应待形成的低区楼承板设有一横向托板;以及与所述高区楼承板和所述低区楼承板浇筑成一体结构、并覆于所述钢梁上的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部分位于所述钢梁之上,部分位于所述钢梁的侧部及所述横向托板之上。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一起浇筑连成一体,以覆盖钢梁的位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之间的部分,将低区楼承板与钢梁接触端部进行封闭,防止低区楼承板与钢梁之间的渗透缝裸露于外,从而实现防漏,施工简便易行,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涂设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的防水保护层。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设有Z型绑扎钢筋,所述Z型绑扎钢筋与所述高区楼承板内的钢筋和所述低区楼承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区楼承板内的钢筋的端部伸入所述混凝土结构内并向下弯折;所述低区楼承板内的钢筋的端部伸入所述混凝土结构内并向上弯折。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梁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锚固钉,锚固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以加强所述钢梁和所述混凝土结构的固定连接。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托板上固定有第二锚固钉,锚固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以加强所述横向托板和所述混凝土结构的固定连接。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竖向固定于所述钢梁的多个加劲板。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翼缘板和连接于所述一对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加劲板竖向连接于所述钢梁的一对翼缘板之间、且垂直连接于所述腹板;所述横向托板横向固定于所述腹板、且抵靠于所述加劲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2,显示了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图2未画出)相邻的端部处的钢梁10,钢梁10位于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的底部,且钢梁10上对应待形成的低区楼承板设有一横向托板20;以及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浇筑成一体结构、并覆于钢梁10上的混凝土结构30,混凝土结构30部分位于钢梁10之上,部分位于钢梁10的侧部及横向托板20之上。本技术通过将混凝土结构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一起浇筑连成一体,以覆盖钢梁的位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之间的部分,将低区楼承板与钢梁接触端部进行封闭,防止低区楼承板与钢梁之间的渗透缝裸露于外,从而实现防漏,施工简便易行,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作为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还包括涂设于混凝土结构30的表面的防水保护层。在本实施例中,防水保护层既保证了防水的施工质量同时对钢梁10也进行了防火防腐保护,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提高了施工质量。作为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混凝土结构30内设有Z型绑扎钢筋31,Z型绑扎钢筋31与高区楼承板内的钢筋和低区楼承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加强混凝土结构30和高区楼承板、低区楼承板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增强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此外,高区楼承板内的钢筋的端部伸入混凝土结构30内并向下弯折;低区楼承板内的钢筋的端部伸入混凝土结构30内并向上弯折,从而能加强拉结钢筋的预埋连接的牢固性,增强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钢梁10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锚固钉40,锚固于混凝土结构30内以加强钢梁10和混凝土结构30的固定连接,从而能增强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横向托板20上固定有第二锚固钉50,锚固于混凝土结构30内以加强横向托板20和混凝土结构30的固定连接,从而能增强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竖向固定于钢梁10的多个加劲板60。钢梁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翼缘板11和连接于一对翼缘板11之间的腹板12。加劲板60竖向连接于钢梁10的一对翼缘板11之间、且垂直连接于腹板12;横向托板20横向固定于腹板12、且抵靠于加劲板60。其中,加劲板60为矩形板,加劲板60固定于钢梁10上起到增强钢梁10的支撑强度的作用,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横向托板20为矩形板,能够增强横向托板20和钢梁10之间的拉结固定强度。具体地,先将钢梁10设置好,并安装好加劲板60和横向托板20,接着进行钢筋的绑扎,以钢梁10为界,在高区楼承板20和低区楼承板30的下方形成两个房间。将Z型绑扎钢筋31与高区楼承板内的钢筋和低区楼承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接着立设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而形成混凝土结构30,将钢梁10上位于高区楼承板20和低区楼承板30之间的裸露的部分覆盖起来,从而封闭了低区楼承板30和钢梁10之间的连接处,能够防止雨水从该连接处渗漏到房间中,保证了良好的防水效果。本技术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将混凝土结构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一起浇筑连成一体,以覆盖钢梁的位于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之间的部分,将低区楼承板与钢梁接触端部进行封闭,防止低区楼承板与钢梁之间的渗透缝裸露于外,从而实现防漏,施工简便易行,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相邻的端部处的钢梁,所述钢梁位于所述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的底部,且所述钢梁上对应待形成的低区楼承板设有一横向托板;以及与所述高区楼承板和所述低区楼承板浇筑成一体结构、并覆于所述钢梁上的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部分位于所述钢梁之上,部分位于所述钢梁的侧部及所述横向托板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相邻的端部处的钢梁,所述钢梁位于所述待形成的高区楼承板的底部,且所述钢梁上对应待形成的低区楼承板设有一横向托板;以及与所述高区楼承板和所述低区楼承板浇筑成一体结构、并覆于所述钢梁上的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部分位于所述钢梁之上,部分位于所述钢梁的侧部及所述横向托板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设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的防水保护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设有Z型绑扎钢筋,所述Z型绑扎钢筋与所述高区楼承板内的钢筋和所述低区楼承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区楼承板和低区楼承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区楼承板内的钢筋的端部伸入所述混凝土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李兆祥朱永柏隋沿辉林迎栋王连福李松耕康睿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