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80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声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层、第一抹灰层、第一防水涂料层及第一面层。所述第一抹灰层铺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铺设在所述第一抹灰层的上方。所述第一面层铺设在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的上方。上述的隔声楼板,由于在钢筋混凝土层上铺设有第一抹灰层,第一抹灰层能保护钢筋混凝土层不受环境雨水侵蚀,增加墙面防潮、防风化及隔热的能力,提高墙身的耐久性能。第一防水涂料层铺设在第一抹灰层上与第一抹灰层相结合后,能够保证楼板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同时施工简便造价低廉。此外,第一面层对第一防水涂料层起到保护作用,能避免第一防水涂料层被损坏而影响隔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声楼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楼板,特别是涉及一种隔声楼板。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声环境和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分户楼板的计权隔声量和分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大于45dB”,以及“卧室、起居室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小于75dB”。一般而言,为了满足上述的隔声要求,传统的楼板结构中通常设计有隔声垫层。然而,隔声垫层的造价较高,不便于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隔声楼板,它满足隔声性能的同时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隔声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层;第一抹灰层,所述第一抹灰层铺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上方;第一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铺设在所述第一抹灰层的上方;及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铺设在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的上方。上述的隔声楼板,由于在钢筋混凝土层上铺设有第一抹灰层,第一抹灰层能保护钢筋混凝土层不受环境雨水侵蚀,增加墙面防潮、防风化及隔热的能力,提高墙身的耐久性能。第一防水涂料层铺设在第一抹灰层上与第一抹灰层相结合后,能够保证楼板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同时施工简便造价低廉。此外,第一面层对第一防水涂料层起到保护作用,能避免第一防水涂料层被损坏而影响隔声性能。进一步地,所述的隔声楼板还包括第二抹灰层,所述第二抹灰层铺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的隔声楼板还包括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铺设在所述第二抹灰层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二抹灰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涂料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抹灰层的厚度为15mm~25mm。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mm~12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抹灰层的厚度为40mm~6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1mm~2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层为木地板或瓷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隔声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隔声楼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钢筋混凝土层,20、第一抹灰层,30、第一防水涂料层,40、第一面层,50、第二抹灰层,60、第二面层,70、第二防水涂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隔声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层10、第一抹灰层20、第一防水涂料层30及第一面层40。所述第一抹灰层20铺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0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30铺设在所述第一抹灰层20的上方。所述第一面层40铺设在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30的上方。上述的隔声楼板,由于在钢筋混凝土层10上铺设有第一抹灰层20,第一抹灰层20能保护钢筋混凝土层10不受环境雨水侵蚀,增加墙面防潮、防风化及隔热的能力,提高墙身的耐久性能。第一防水涂料层30铺设在第一抹灰层20上与第一抹灰层20相结合后,能够保证楼板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同时施工简便造价低廉。此外,第一面层40对第一防水涂料层30起到保护作用,能避免第一防水涂料层30被损坏而影响隔声性能。进一步地,所述的隔声楼板还包括第二抹灰层50。所述第二抹灰层50铺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0的下方。如此,第二抹灰层50能保护钢筋混凝土层10不受环境雨水侵蚀,增加墙面防潮、防风化及隔热的能力,提高墙身的耐久性能。其中,第一抹灰层20与第二抹灰层50均为水泥和细砂水化硬化后的均匀混合结构。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的隔声楼板还包括第二面层60。所述第二面层60铺设在所述第二抹灰层50的下方。如此,第二面层60对第二抹灰层50起到保护作用,能避免第二抹灰层50被损坏。此外,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层60与所述第二抹灰层50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涂料层70。如此,第二防水涂料层70铺设在第二抹灰层50与第二面层60之间后,与第二抹灰层50相结合在一起,能够保证楼板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具体地,所述第二抹灰层50的厚度为15mm~25mm。具体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0的厚度为100mm~120mm。具体地,所述第一抹灰层20的厚度为40mm~60mm。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30的厚度为1mm~2mm。如此,便能实现楼板的隔声性能满足要求,无需增加第一防水涂料层30的厚度,造价较低。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30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层。此外,所述第二防水涂料层70也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层。如此,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层便于施工铺设到抹灰层上,且造价较低。具体地,所述第一面层40为木地板或瓷砖。此外,第二面层60也为木地板或瓷砖。对上述的隔声楼板进行隔声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表可知,上述的隔声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为63dB,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的撞击声压级小于75dB的要求。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声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层;第一抹灰层,所述第一抹灰层铺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上方;第一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铺设在所述第一抹灰层的上方;及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铺设在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层;第一抹灰层,所述第一抹灰层铺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上方;第一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铺设在所述第一抹灰层的上方;及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铺设在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楼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抹灰层,所述第二抹灰层铺设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声楼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铺设在所述第二抹灰层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声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二抹灰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涂料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恒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