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49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球囊组件;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径向内侧形成供导丝进入的导丝通道,所述中管的径向内侧形成球囊扩张通道,所述中管和所述外管的径向之间形成药物通道;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球囊本体,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二端部通过尖端封闭,所述内管伸入所述球囊本体并与所述尖端固定,所述中管连接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一端部,所述外管固定在所述球囊本体第一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球囊本体轴向平行的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注药管,每根注药管上沿一条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注药微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血管狭窄是心血管病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ES)介入治疗。DES是将药物与聚合物基质混合后涂覆于支架表面,形成一个局部药物缓慢释放系统。当支架植入血管后,药物会慢慢释放持续数周至数月时间,加上支架的支撑作用,可以有效治疗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是目前最为常用且最为有效的介入器械之一。然而DES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聚合物会产生局部慢性炎症反应;支架的存在需要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药物涂层分布不均匀;支架内血栓形成后,不宜再次植入支架等。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尤其是在寻求解决支架内再狭窄、下肢动脉疾病、血管分叉处及小血管的狭窄等问题时诞生了的一种新型产品,即药物球囊导管。药物球囊导管是一种改进的球囊血管再造术,该技术在球囊外表面附加药物,通过导管将球囊送到病变位置,并在球囊扩张的短暂时间内释放药物,起到扩张血管,治疗狭窄或闭塞的作用。即使病变血管发生再狭窄堵塞,也可通过药物球囊导管进行二次治疗。现在药物注入球囊导管普遍采用药物涂层,但是药物涂层容易被血液洗脱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其能够使药物对血栓贴壁释放,减少血液对药物的洗脱,使得药物的对血栓的治疗更加充分直接,防止血栓的再形成。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球囊组件;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径向内侧形成供导丝进入的导丝通道,所述中管的径向内侧形成球囊扩张通道,所述中管和所述外管的径向之间形成药物通道;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球囊本体,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二端部通过尖端封闭,所述内管伸入所述球囊本体并与所述尖端固定,所述中管连接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一端部,所述外管固定在所述球囊本体第一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球囊本体轴向平行的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注药管,每根注药管上沿一条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注药微孔。进一步的,所述注药管的数量为3至4根,每根注药管上注药微孔的数量为3-10个,所述注药微孔的孔径为0.02-0.1mm。进一步的,所述注药管粘结在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注药管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第二端部封闭。进一步的,所述注药管是通过对应的塑料连接管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所述球囊本体的径向外侧缠绕有将所有塑料连接管包覆在内的塑料薄膜层。进一步的,所述球囊本体的两端设有位于所述球囊本体内侧壁与所述内管外侧壁之间的显影环。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依次贯穿所述外管和所述中管,连通所述内管第一端部的快速转接口。进一步的,所述中管和所述外管的第一端部均连接Y型鲁尔三通。再进一步的,所述Y型鲁尔三通包括主管,以及与所述主管旁通的副管,所述主管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外管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主管的第一端部为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注药口,所述中管的第一端部伸入所述Y型鲁尔三通的主管并连通所述副管,所述副管远离所述主管的一端为连通所述球囊扩张通道的球囊扩张接口。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球囊组件;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径向内侧形成供导丝进入的导丝通道,所述中管的径向内侧形成球囊扩张通道,所述中管和所述外管的径向之间形成药物通道;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球囊本体,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二端部通过尖端封闭,所述内管伸入所述球囊本体并与所述尖端固定,所述中管连接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一端部,所述外管固定在所述球囊本体第一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球囊本体轴向平行的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注药管,每根注药管上沿一条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注药微孔。其技术效果是:球囊扩张将注药管嵌入进血栓内部,进行高压药物注射,使药物更好地进入血栓内部,让释放更加可靠,用药计量可控,药物对血栓贴壁释放,使得药物的作用距离更短,治疗更加充分直接,也不会因为血液的流动或冲刷而影响作用部位药物的浓度,防止血栓的再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的Ⅱ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能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球囊组件2和Y型鲁尔三通3。其中导管本体1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内管11的径向内侧形成供导丝进入的导丝通道,中管12的径向内侧形成球囊扩张通道,中管12和外管13的径向之间形成药物通道。Y型鲁尔三通3包括主管31,以及与主管31旁通的副管32。主管31的第二端部与外管13的第一端部连接,主管31的第一端部为注药口,使加药装置与所述药物通道连通。中管12的第一端部伸入Y型鲁尔三通3的主管31并连通副管32,副管32远离主管31的一端为球囊扩张接口。外管13的外侧壁上设有依次贯穿外管13和中管12,连通内管11第一端部的快速转接口14,快速转接口14供导丝进入内管11。内管11增强药物注入球囊导管的推送性能。球囊组件2包括球囊本体21,球囊本体21的第二端部通过尖端22封闭。内管11伸入球囊本体21,并通过尖端22固定。中管12连接球囊本体21的第一端部,使球囊本体21与所述球囊扩张通道连通。外管13固定在球囊本体21第一端部的外侧壁上。球囊本体21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与球囊本体21轴向平行的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注药管23。每根注药管23上沿一条直线等距排列的注药微孔231,药物通过注药微孔231进行释放。注药微孔231的数量为3~10个,注药微孔231的孔径为0.05~0.2mm。注药管23的数量为3至4根。本实施例中,注药管23是粘结在球囊本体21的外侧壁上的。注药管23与球囊本体21的外侧壁紧密贴合。注药管23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第二端部封闭。本实施例中,注药管23是通过对应的塑料连接管24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球囊本体21的径向外侧缠绕有将所有塑料连接管24包覆在内的塑料薄膜层25。这样可使药物注入球囊导管保持整体性,平滑的过渡利于血管中的顺利通过。球囊本体21的两端,设有位于球囊本体21内侧壁与内管11之间的显影环26,显影环26在X光影像下增强球囊可视性,并标记球囊本体21的作用长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在通过内管11伸入球囊本体21的导丝的作用下,进入人体的病变血管。然后,通过Y型鲁尔三通3的球囊扩张接口和所述球囊扩张通道,向\球囊本体21加压,使球囊本体21膨胀,使球囊本体21外侧壁上的注药管23紧贴病变血管的血栓,最后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Y型鲁尔三通3的注药口和所述药物通道,向注药管23内注入药物,由于球囊本体21张力的作用,注药管23与血栓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药物对血栓贴壁释放,使得药物的作用距离更短,从而更好地进入血栓内部,让释放更加可靠,用药计量可控,治疗更加充分直接,也不会因为血液的流动或冲刷而影响作用部位药物的浓度,防止血栓的再形成。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球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径向内侧形成供导丝进入的导丝通道,所述中管的径向内侧形成球囊扩张通道,所述中管和所述外管的径向之间形成药物通道;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球囊本体,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二端部通过尖端封闭,所述内管伸入所述球囊本体并与所述尖端固定,所述中管连接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一端部,所述外管固定在所述球囊本体第一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球囊本体轴向平行的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注药管,每根注药管上沿一条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注药微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球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径向内侧形成供导丝进入的导丝通道,所述中管的径向内侧形成球囊扩张通道,所述中管和所述外管的径向之间形成药物通道;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球囊本体,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二端部通过尖端封闭,所述内管伸入所述球囊本体并与所述尖端固定,所述中管连接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一端部,所述外管固定在所述球囊本体第一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球囊本体轴向平行的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的注药管,每根注药管上沿一条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注药微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管的数量为3至4根,每根注药管上注药微孔的数量为3-10个,所述注药微孔的孔径为0.02-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注入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管粘结在所述球囊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注药管的第一端部连通所述药物通道,第二端部封闭。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栋科李涛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