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其包括插管本体、两个球囊以及加强筋,插管本体的管壁具有通气通道,两个球囊间隔设置于插管本体,并与通气通道连通,加强筋嵌设在插管本体,并位于两个球囊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手术用插管通过双球囊固定插管本体在静脉血管内,在双球囊之间的插管本体嵌设加强筋,以增加在双球囊之间的插管本体的强度,让手术用插管容易插设在静脉血管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插管的
,尤其涉及一种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
技术介绍
目前进行心脏手术须建立体外循环,建立体外循环的方式是采用正中劈开胸骨,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此方式的手术创伤大,术中和术后失血量多,患者恢复慢。若使用微创伤插管手术建立体外循环,例如股动静脉插管、颈动静脉插管等,其特点是无需开胸,可直接经皮穿刺完成,此方式的手术创伤小,失血少,能在最快的时间建立体外循环。但目前的微创伤插管手术用的插管的表面较为光滑,可能发生管道崩脱的现象;或者插管与动静脉内壁的贴合度或管材强度不够,导致血液从插管与动静脉内壁的贴合面处流出,影响手术视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因插管表面较为光滑而发生管道崩脱的现象,或插管与动静脉内壁的贴合度或管材强度不够,导致血液流出而影响手术视野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其包括插管本体、两个球囊以及加强筋,该插管本体的管壁具有通气通道,两个该球囊间隔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并连通所述通气通道,所述加强筋嵌设在所述插管本体,并位于两个所述球囊之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双球囊固定插管本体在静脉血管内,在双球囊之间的插管本体嵌设加强筋,以增加在双球囊之间的插管本体的强度,让手术用插管容易插设在静脉血管内。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管本体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的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的剖面图。图7是图6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的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请参阅图1,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包括插管本体10、两个球囊11以及加强筋12。插管本体10的管壁具有通气通道101,两个球囊11间隔设置在插管本体10,并与通气通道101连通。加强筋12嵌设插管本体10,并位在两个球囊11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球囊11具有通气孔111,球囊11的通气孔111对应通气通道101的一端,使每一个球囊11与通气通道101连通。两个球囊11的两个通气孔111位在同一通气通道101上,也就是两个球囊11的两个通气孔111重叠对应,换句话说,两个球囊11的两个通气孔111之间未具有间隔角度。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还包括通气管13,通气管13设置在插管本体10,并连接通气通道101的另一端。上述球囊11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或硅胶。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插入静脉血管时,通气管13外露于体外,接着通过通气管13灌入气体至通气通道101,气体通过通气通道101进入两个球囊11。随着气体持续进入两个球囊11内,两个球囊11膨胀并充满空气。充气后的球囊11抵接于静脉血管的内壁,球囊11的表面与静脉血管的内壁紧密贴合。当两个球囊11均抵接于静脉血管的内壁时,位在两个球囊11之间的静脉血管形成空腔。膨胀后的球囊11的高度H大于其宽度W,球囊11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1(H/W>1),换句话说,膨胀后的球囊11的高度H至少为一倍的膨胀后的球囊11的宽度W,优选地,球囊11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2(H/W>2);进一步优选地,球囊11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介于2与3之间(2<H/W<3),所以膨胀后的球囊11的形状为及扁平盘状,以增加球囊11的表面与静脉血管的内壁的贴合强度,防止手术用插管1发生崩脱。本实施方式中,充气后的球囊11的侧面为圆弧面,以让球囊11的表面与静脉血管的内壁完全贴合,同时减少对静脉血管的内壁的伤害。然本实施方式的插管本体10具有多个引流孔102,多个引流孔102分别位在两个球囊11之外,当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进行静脉引流时,手术用插管1的插管本体10插入静脉血管,插管本体10的多个引流孔102位于体外,如此静脉血管的血液会从多个引流孔102流出,不会流入手术区域内,避免影响手术区域的视野,保持手术区域的视野清晰。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仅在两个球囊11之间的插管本体10设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加强在两个球囊11之间的插管本体10的强度,让在两个球囊11之间的插管本体10容易插入静脉血管中预定进行手术的位置内。加强筋12为弹簧结构,其可为等螺距等径弹簧结构、变螺距等径弹簧结构、等螺距变径弹簧结构或变螺距变径弹簧结构。弹簧结构的截面为圆形、方形、矩形、四边形、多边形或异形体,其材质可为金属或塑料。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2使用等螺距等径弹簧结构,其截面为圆形。请参阅图2及图3,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的剖面图及插管本体10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不同在于,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的插管本体10具有两个通气通道101,两个通气通道101之间具有间隔角度α。两个球囊11分别与对应的通气通道101连通,两个球囊11分别具有通气孔111,每一个球囊11的通气孔111与对应的通气通道101连通。因两个通气通道101之间具有间隔角度α,两个球囊11的两个通气孔111之间具有间隔角度α,两个通气孔111不重叠对应。手术用插管1的通气管13的数量也增加至两个通气管13,两个通气管13分别连通对应的通气通道101,以分别提供气体至对应通气通道101及球囊11,如此能分开控制充入两个球囊11的气体流量,也就是两个球囊11的膨胀程度能相同或不同,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静脉血管的内壁。请参阅图4,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不同在于,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插管1的加强筋12嵌设插管本体10,并分布在整个插管本体10上,如此增加插管本体10的强度,防止插管本体10的长度过长而塌陷,进而影响球囊11与静脉血管的管壁间的贴合强度,血液可能从球囊11与静脉血管间的贴合面泄漏。同时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2使用变螺距等径弹簧结构,对应多个引流孔102的设置位置的加强筋12的螺距与位于两个球囊11间的加强筋12的螺距不同,如此每一个引流孔102位于加强筋11的螺距内,以避开加强筋12而设置,避免加强筋12遮挡引流孔102而影响血液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本体、两个球囊以及加强筋,所述插管本体的管壁具有通气通道,两个所述球囊间隔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并连通所述通气通道,所述加强筋嵌设在所述插管本体,并位于两个所述球囊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本体、两个球囊以及加强筋,所述插管本体的管壁具有通气通道,两个所述球囊间隔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并连通所述通气通道,所述加强筋嵌设在所述插管本体,并位于两个所述球囊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气通道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球囊,两个所述通气通道之间具有间隔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本体具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通气通道,两个所述球囊分别覆盖在对应的所述通气孔,每一个所述球囊通过所述通气通道及所述通气孔通入气体而膨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材质是聚氯乙烯或硅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球囊的手术用插管,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磊,肖苍松,马奔,周峰超,刘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李双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