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轴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30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动轴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中间支承,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连接,所述中间支承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处,所述中间支承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框、橡胶衬套和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处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空部分为真空结构。通过设置橡胶衬套降低了振动的传递,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为真空结构,大大降低了该传动轴结构的噪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传动轴结构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动轴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轴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货运等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为提高传动轴临界转速,改善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提高传动系的弯曲刚度,减小噪声,把传动轴总成进行分段,两传动轴之间通过万向节传动,当传动轴总成分段时,需加设中间支承。当传动轴进行分段设计后,能降低传动轴自身一定的噪声,但两传动轴之间的中间支承处会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噪声。申请号201510910381.1公开了一种带中间支承的车辆两段式传动轴总成,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硫化橡胶,衰减了传动轴的振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减振和降噪功能的传动轴结构。一种传动轴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中间支承,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连接,所述中间支承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处,所述中间支承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框、橡胶衬套和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处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空部分为真空结构。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传动轴结构,通过设置橡胶衬套降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连接处的振动,配合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真空结构,大大降低了该传动轴结构的噪声。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传动轴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包括轴体和减振层,所述轴体内部为真空结构,所述减振层设置于所述轴体外表面,使该传动轴结构安装于车身时能降低传递给车身的振动能量。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层为由橡胶、弹簧或弹片任意一种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内部均设有加强筋,能增加中空的传动轴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心,使所述加强筋能最大程度地增强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外框的内表面为均匀设置的凸面,降低了所述外框与所述橡胶衬套的接触面积,降低所述橡胶衬套传递的振动,并能形成一定的空腔,衰减噪声。进一步地,所述外框的凸面为弧形面,弧形面能最大程度低降低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外框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将所述中间支承固定安装于车身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安装孔内设有环形橡胶,所述环形橡胶能降低所述中间支承传递给车身的振动能量。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传动轴结构及汽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橡胶衬套降低了振动的传递,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为真空结构,大大降低了该传动轴结构的噪声;中间支承的外框采用弧形凸面,大大降低了与橡胶衬套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外框受到的振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中间支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一传动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传动轴,11-轴体,12-减振层,13-加强筋,2-第二传动轴,3-中间支承,31-外框,32-橡胶衬套,33-轴承,34-安装板,35-环形橡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传动轴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轴1、第二传动轴2和中间支承3。所述第一传动轴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配合连接,所述中间支承3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的连接处,所述中间支承3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框31、橡胶衬套32和轴承33,所述轴承33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的连接处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的中空部分为真空结构。通过设置橡胶衬套32降低第一传动轴1和第二传动轴2连接处的振动,配合第一传动轴1和第二传动轴2的真空结构,大大降低了该传动轴结构的噪声。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均包括轴体11和减振层12,所述轴体11内部为真空结构,所述减振层12设置于所述轴体11外表面,使该传动轴结构安装于车身时能降低传递给车身的振动能量。所述第二传动轴2与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传动轴1的上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层12为由橡胶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层12还可以为弹簧或弹片任意一种组成。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的内部均设有加强筋13,能增加中空的传动轴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13过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的轴心,使所述加强筋13能最大程度地增强所述第一传动轴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2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13也可以不经过第一传动轴1或第二传动轴2的轴心,同时也能设置为多个。所述外框31的内表面为均匀设置的凸面,降低了所述外框31与所述橡胶衬套32的接触面积,降低所述橡胶衬套32传递的振动,并能形成一定的空腔,衰减噪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31的凸面为弧形面,弧形面能最大程度低降低接触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框31的凸面也可以为相互间断的平面。所述外框31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板34,所述安装板34用于将所述中间支承3固定安装于车身上。所述安装板34的安装孔内设有环形橡胶35,所述环形橡胶35能降低所述中间支承3传递给车身的振动能量。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至少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传动轴结构,采用该传动轴结构的汽车能降低传动轴和中间支承对车身的振动,同时能降低噪声。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中间支承,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连接,所述中间支承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处,所述中间支承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框、橡胶衬套和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处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空部分为真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中间支承,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连接,所述中间支承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处,所述中间支承从外至内依次设有外框、橡胶衬套和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处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空部分为真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包括轴体和减振层,所述轴体内部为真空结构,所述减振层设置于所述轴体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层为由橡胶、弹簧或弹片任意一种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荣吴斌尹伟廖程亮吴训罗鑫王昌龙亮刘文杰何毅印遂涂迪张剑威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