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92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是设在一握把及其按钮所关连的一对内管、一对中管及一对外管的拉杆装置的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一组设于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及一设于握把按钮与第一闭锁装置间的挠性牵引钢索等,使行李箱伸缩拉杆的最大伸缩长度发挥至极致,俾便小行李箱具有足够的伸缩拉杆的长度的可能性及收缩时可以压缩至最短长度以及使握把与座体间无间隙的可能性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资付诸实施,实为行李箱拉杆锁控技术上的一项创新。(*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行李箱拉杆装置的改良,特别是关于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查一般行李箱的拉杆装置均使用闭锁单元控制拉杆的拉伸与收缩两种功能,使行李箱的拉杆可以拉伸至最高点,以供行李箱拖曳行走,而于不用时,尚可将拉杆缩至最短长度(一般均与行李箱高度相当)以便于收藏及在旅行中的交通工具的载运,故行李箱拉杆具备可伸缩的构造,已是当前市场的趋势,然而,行李箱拉杆的可伸缩构造的态样,可谓千变万化,其中,单一闭锁装置使用具有斜面的楔形块、弹簧元件、闭锁块(梢)、支撑构件、卡掣件及牵引件等不一而足,例如我国专利公告第317102号「行李箱拉柄控制装置」;公告第339587号「行李箱拉杆定位结构」;公告第337100号「旅行箱拉杆把手之结构改良(一)」;公告第246075号「皮箱推车手把结构(二)」等专利案所披露;此不仅结构复杂容易故障,且在按压按钮以垂直方向操作时牵引件、卡掣件及楔形块斜面间的相互作动的结果往往生成一斜面的水平分力以控制闭锁块(梢)及卡掣件的闭锁卡掣功能,于是在拉杆与把手按压操作下,总是需要预留些许间隙,无法令把手与座体间于拉杆在收缩状态时,紧密结合在一起,造成行李箱拉杆质量上的一项瑕疵。再者,就两段锁控的行李箱伸缩拉杆而言,其构造更形复杂,例如公告第317100号「行李箱伸缩拉杆定位结构的改良追加(一)」;公告第362404号「多节式旅行箱拉杆制动装置」;公告第368815号「多节式旅行箱拉杆制动装置(二)等专利案所揭露;此不仅装配费时,且利用斜面导槽操控闭锁块(梢)必然生成一斜面的水平分力,除造成如上所述的缺点外,又两段锁控装置的行李箱拉杆装置,由于多段纵向斜面导槽使然,使拉杆的可拉伸的长度与可收缩长度间的倍数比大幅下滑,致使拉杆可拉伸的有效长度受到限制,且其构造复杂,组装时的调整作业甚为费时,半成品的不良率亦高,以致制作成本居高不下,令业一筹莫展。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改善上述习用行李箱拉杆的构造上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以简化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的构造,拉杆的可拉伸长度与可收缩的长度比大幅提高,使拉杆可伸长的长度发挥至最大极限。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由于设计精良,闭锁装置与中管下端的连接体合而为一,使设在中管下方的第二闭锁装置全部零组件不超过三个组件,且与中管组装时,直接扣合即可牢牢地卡住,毋需任何固定元件,故本技术第二闭锁装置构造简单,组装容易快速,动作确实,实为一优异的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其第一闭锁装置的解锁梢设于第一闭锁壳体底部可以直接伸入第二闭锁装置的解锁孔而使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梢缩入而解锁,由于第一闭锁装置的解锁梢是直接插入第二闭锁装置的解锁孔内壁且两者以平面与平面相扣持,没有斜面的水平分力发生,故两闭锁装置紧密结合为一体,其间完全没有间隙,故拉杆把手收缩时,可以完全与座体的底面平接,使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的质量为之提升。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的目地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梢固在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设在该对内管外周可供内管在其内滑行的中管,该中管一侧面上设有扣孔;梢固在该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一设在该中管外周可供中管在其内滑行的外管,该外管的一侧面上设有扣孔;一设在握把按钮与第一闭锁装置间的挠性牵引钢索;藉此,在拉杆装置的握把按钮未被按住时,拉杆装置呈收缩状态,使内管藏于中管内,中管藏于外管内,且设于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块扣止于中管下扣孔上;且第一闭锁装置的底部压制于第二闭锁装置的上端,并令第一闭锁装置的解锁梢插入第二闭锁装置解锁孔内,令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梢缩入外管内,使拉杆装置呈收缩定位状态;当拉杆装置的握把按钮被按压后,拉杆欲行往上拉伸时,该第一闭锁装置被往上拉动,因而使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梢缩入中管的下扣孔内,使拉杆装置的握把可将内管往上拉出,而使第一闭锁装置的底部的解锁梢与第二闭锁装置的解锁孔分离,令第二闭锁装置随中管被内管拉升而往上拉升,直至第二闭锁梢往一方移动而扣入外管的上扣孔为止,因而使李箱拉杆装置的拉杆被拉至最高点而定位,以供行李箱拖着行走。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功效及特点将佐以如下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益加明了。图式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及第二闭锁装置的局部放大说明图;图3为图2中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块另一立体视图4为图2中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块另一立体视图;图5A及5B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及第二闭锁装置的两面剖面动作说明示意图(一),显示拉杆被拉至最高点;图6A及6B为本技术第 及第二闭锁装置的另一动作说明示意图(二),显示第二闭锁装置为第一闭锁装置所压控,而其拉杆正在进行往下收缩状态;图7A及7B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及第二闭锁装置的两面剖面动作说明示意图(一),显示拉杆收缩至最低点。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内管 12上固定孔 13下固定孔20第一闭锁装置 210 端部 214下端部21闭锁壳体 212导槽 211掏空部213梢孔217解锁梢 14梢22挠性牵引钢索 221下端扣持部 23弹簧24闭锁块 215内孔 240梢柱241裂槽开孔32突扣 40中管43、45扣孔 30第一内套筒47扣孔50第二闭锁装置 51闭锁壳体 511凹部52弹簧 513凸部 515解锁孔53闭锁块 60第二套筒 70外管62突扣 74下扣孔72扣孔请参阅图1,本技术所提供的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其拉杆装置是设在行李箱拉杆座体的下方并由设在座体上方的握把按钮操控拉杆装置的伸缩,该拉杆装置至少包括两组锁控装置、内管、中管、外管,并在中管及外管外壁上设置上、下扣孔,兹参阅图1及图2,将本技术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闭锁控装置20及50配合内、中、外管的构造详细说明如后。如图所示,本技术行李箱拉杆包括一固定在拉杆握把下端的一对内管10,该内管具有一下固定孔13及一可与握把相互连接固定之上固定孔12;一藉梢14梢固在内管10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20;一设在内管外周可供内管在其内滑行的中管40,该中管的一侧面上并设有上、下扣孔43、44及两扣孔42-42以及另两侧上的两扣孔45-45;一套设在中管40上端并以两突扣32-32分别扣止于中管40的两扣孔42-42的第一内套筒30;一以凸部513-513扣持在该中管40下端两扣孔45-45上的第二闭锁装置50;一设在中管外周可供中管在其内滑行的外管70,该外管70的一侧面上设有上扣孔73,并于上端两侧各设一扣孔72-72;一套设在外管70上端并以两突扣62-62分别扣止于外管70的两扣孔72-72的第二内套筒60;其中第一闭锁装置20,如图2及3所示,包括一第一闭锁壳体21,其上端部210具有一导槽212,并设有一梢孔213,可藉梢14梢固于内管10的下端的下固定孔13;该闭锁壳体21的下端部214内设有一内孔215(见图2);一设于第一闭锁壳体21下端部内孔215的弹簧23;一设于第一闭锁壳体21下端部内孔215的闭锁块24,该闭锁块24的一端为梢柱240,其一侧面设有开孔241与闭锁块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拉杆的闭锁装置,是设在具有握把及其按钮、内管、中管及外管的一拉杆装置上,其特征在于该闭锁装置包括:一设在内管下端的第一闭锁装置,该第一闭锁装置底部具有一解锁梢;一设在该中管下端的第二闭锁装置,该第二闭锁装置对应于该第一闭锁 装置的解锁梢的位置上具有一解锁孔及闭锁块;一设在握把按钮与第一闭锁装置之间的挠性牵引钢索装置;具有一使拉杆装置呈收缩定位状态中管的下扣孔及一外管的下扣孔;具有一使拉杆装置呈拉伸状态、并令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块扣入的中管的上扣孔及一 令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块扣入的外管的上扣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贤
申请(专利权)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