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06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50
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源端子以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该电源端子包括:本体;从本体向上延伸的引脚部;形成在本体的一端并耦接到线圈的端部的耦接部;从本体向下突出的第一突起;以及从本体向下突出的第二突起,其中,第二突起布置成与本体向内或向外间隔开。因此,该电源端子在满足真实位置几何公差的同时,通过简化工艺可以提高生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
实施例涉及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通过与由包括多个磁体的转子和缠绕在定子上的线圈产生的电磁力的相互作用产生旋转动力。因此,电机可以包括可旋转地形成的轴、耦接到轴的转子、以及固定到壳体内部的定子。这里,定子沿转子的圆周安装有间隙。此外,形成旋转磁场的线圈缠绕在定子上。因此,线圈引起与转子的电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转子的旋转。因此,当转子旋转时,轴旋转。此外,电机中使用的定子可以包括定子芯、绝缘体和线圈。这里,定子芯可以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形主体,并且多个齿可以形成为从主体的外周面突出。此外,线圈可以缠绕在齿上。在这种情况下,绝缘体可以设置在齿和线圈之间。由于电机近来已小型化,因此定子芯需要小型化和轻量化,因此通过以预定厚度堆叠薄金属板形成定子芯的情况或通过组装T形分隔芯(各T形分隔芯具有一个齿)形成柱形定子芯的情况而不是使用由一个主体形成的常规定子芯的情况更为常见。此外,耦接到线圈的被设置成突出的端部的电源端子可以设置在定子上。此外,电源端子可以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引脚以电连接到电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源端子和引脚以分离的结构实现,所以电源端子和引脚可以单独制造,并通过熔合法彼此耦接。然而,由于在电源端子上必须形成钩形耦接部,并且必须使引脚与耦接部熔合以将引脚与电源端子耦接,因此其工艺是复杂的。此外,由于诸如引脚等的部件的数量增加,所以组装过程集中,因此成本增加。例如,由于包括将电源端子组装到定子、将引脚组装到电源端子然后按压引脚、熔融引脚和熔融导线的多个过程,工艺的数量增加,因此生产成本增加并且生产率降低。此外,由于电源端子和引脚是分离的结构,所以当电源端子和引脚耦接时很难满足所需的真实位置几何公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源端子以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利用该电源端子一体地形成引脚,从而满足了真实位置几何公差并通过简化工艺提高了生产率。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源端子以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当耦接到绝缘体时,该电源端子能够防止由于电机的旋转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且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希望由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上述未提及的其他问题。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端子,其包括:本体;引脚部,所述引脚部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上延伸;耦接部,所述耦接部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并耦接到线圈;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下突出;以及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下突出,其中,所述第二突起设置成与所述本体向内或向外间隔开。所述本体、所述引脚部、所述耦接部、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可以一体地形成。所述本体可以以弯曲的形状形成为具有预定的曲率半径(R3)。所述引脚部设置成与所述本体向外间隔开。所述第二突起可以相对于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引脚部的对面。所述引脚部可以包括:电源连接部,所述电源连接部设置成与所述本体间隔开;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电源连接部之间。所述电源连接部的端部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同时,所述耦接部的高度(h1)可以设置成大于所述本体相对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的高度(h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转子;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转子外部;轴,所述轴设置在所述转子内部;以及端子,所述端子设置在所述定子上,其中,所述端子包括:本体;引脚部,所述引脚部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上延伸;耦接部,所述耦接部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并耦接到线圈;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下突出;以及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下突出,其中,所述第二突起设置成与所述本体向内或向外间隔开。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可以耦接到在所述定子的绝缘体的上部形成的插入端口。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引脚部可以设置成与所述本体向外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突起可以相对于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引脚部的对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突起可以设置成与所述本体向内间隔开。所述定子可以包括:斜式定子芯,所述斜式定子芯具有柱形主体,并且包括沿着所述主体的周向形成的沿径向方向突出的多个齿;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定子芯中;以及线圈,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绝缘体上,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可以插入并耦接到在所述绝缘体中形成的所述插入端口。所述电机可以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定子外部的柱形壳体主体以及形成为从所述壳体主体的端部向外突出的凸缘,其中,所述引脚部可以穿过并耦接到在所述凸缘中形成的通孔。有益效果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源端子中,本体、引脚部、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可以一体地形成,以满足真实位置几何公差,并通过简化工艺提高生产率。此外,通过第一突起、第二突起以及形成为从电源端子的本体突出的引脚部,可以实现三维的三点支撑结构(three-dimensionalthreepointsupportstructure),以防止根据电机的旋转而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且确保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机的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定子和电源端子的耦接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定子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定子的定子芯的视图;图5是示出在插入式注射成型方法中制造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子的绝缘体的过程的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定子的绝缘体的外径与齿的外径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图;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注入树脂以形成定子的绝缘体的视图;图8是示出在形成根据实施例的定子的齿的上部中形成的间隙的视图;图9是示出在形成根据实施例的定子的齿的上部和侧面中形成的间隙的视图;图10至图12分别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源端子的透视图、平面图和侧视图;图13至图15分别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源端子的透视图、平面图和侧视图;图16至图18分别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电源端子的透视图、平面图和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本专利技术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并具有各种实施例,因此将在附图中举例说明并描述特定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特定实施例,并且包括落入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等同和替代。此外,应当理解,尽管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元件不受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用于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称为第一元件。术语“和/或”包括多个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全部的组合。当提到预定组件被“链接”、“耦接”或“连接”到其他组件时,组件可以直接链接或连接到其他组件,但是应当理解,附加组件可以“链接”、“耦接”或“连接”在它们之间。然而,当提到预定组件被“直接链接”、“直接耦接”或“直接连接”到其他组件时,应当理解,在上述组件之间不存在附加组件。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在一个预定组件被公开为形成在另一个组件“上”或“下”的情况下,术语“上”或“下”包括两个组件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以及至少一个其他组件形成为设置在两个组件之间的情况。此外,关于一个组件,术语“上”或“下”还可以包括相对于一个组件的术语“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限制本专利技术。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端子,包括:本体;引脚部,所述引脚部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上延伸;耦接部,所述耦接部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并耦接到线圈;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下突出;以及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下突出,其中,所述第二突起设置成与所述本体向内或向外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7 KR 10-2016-00515081.一种电源端子,包括:本体;引脚部,所述引脚部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上延伸;耦接部,所述耦接部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并耦接到线圈;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下突出;以及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配置成从所述本体向下突出,其中,所述第二突起设置成与所述本体向内或向外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所述本体、所述引脚部、所述耦接部、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一体地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所述本体以弯曲的形状形成为具有预定的曲率半径(R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所述引脚部设置成与所述本体向外间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突起相对于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引脚部的对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所述引脚部包括:电源连接部,所述电源连接部设置成与所述本体间隔开;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电源连接部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所述电源连接部的端部形成为圆柱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所述耦接部的高度(h1)设置成大于所述本体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训技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