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95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25
提供能够抑制气体的蔓延、能够抑制由沉积物的附着引起的颗粒的发生、能够防止形成的膜发生结晶缺陷的成膜装置。供给部(4)具备:第1隔壁(32);第2隔壁(401),以规定间隔设置于第1隔壁的下部;第3隔壁(402),以规定间隔设置于第2隔壁的下部;第1流路(431),设置在供第1气体导入的第1隔壁与第2隔壁之间;第2流路(432),设置在供第2气体导入的第2隔壁与第3隔壁之间;第1配管(411),从第2隔壁一直到第3隔壁的下方,与第1流路连通;第2配管(421),设置为包围第1配管,从第3隔壁一直到第3隔壁的下方,与第2流路连通;以及凸部,设置在第1配管的外周面(411c)或第2配管的内周面(421b),从第1配管的外周面以及第2配管的内周面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膜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从基板的上方供给Si原料气体、C原料气体而外延生长出SiC膜的成膜装置中,若在向反应室内导入前使Si原料气体与C原料气体混合,则会有如下问题:在导入部、壁面发生反应而附着沉积物,而成为颗粒源。因此,为了在反应室内混合,而提出了将Si原料气体、C原料气体分别从分离的多个配管向反应室供给的成膜装置。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658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的构造中从分离的配管供给的气体可能会再次蔓延到配管,而在配管的导入口附着沉积物。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们发现了,将原料气体的供给管设为由内侧导管和外侧导管构成的双层管构造,从内侧导管供给Si原料气体、C原料气体,并从内侧导管与外侧导管之间供给净化气体,由此能够抑制气体的蔓延。由于设置配管的气体供给部在SiC等的高温过程中也会变得高温,因此配管需要使用用SiC等进行了涂层的碳等的耐热性高的材料。但是,在采用这种双层管构造时,为了抑制由热膨胀导致的变形,必须设为具有某程度的游隙的分离的构造。因此,难以维持内侧导管与外侧导管的位置精度。并且,在由于位置偏离从而形成了内侧导管与外侧导管互相接近的部位时,可能从该部位未充分供给净化气体,而发生沉积物的附着。并且,各导管的沉积物作为颗粒而落到基板上,从而存在使膜质恶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气体的蔓延、能够抑制由沉积物的附着引起的颗粒的发生、能够防止形成的膜发生结晶缺陷的成膜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成膜装置,具备:反应室,在基板上进行反应;以及供给部,配置在反应室的上方,至少将第1气体以及第2气体供给到基板上,供给部具备:第1隔壁;第2隔壁,以规定间隔设置在第1隔壁的下部;第3隔壁,以规定间隔设置在第2隔壁的下部;第1流路,设置在被导入第1气体的第1隔壁与第2隔壁之间;第2流路,设置在被导入第2气体的第2隔壁与第3隔壁之间;第1配管,从第2隔壁一直到第3隔壁的下方,与第1流路连通;第2配管,设置为包围第1配管,从第3隔壁一直到第3隔壁的下方,与第2流路连通;以及凸部,设置在第1配管的外周面或第2配管的内周面,从第1配管的外周面以及第2配管的内周面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凸部设置于第1配管的外周面,并朝向第2配管的内周面突出。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凸部设置在比第1配管以及第2配管的下端靠上方。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凸部具有在第1配管的中心轴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凸部的下端具有锥形。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凸部的径向的尺寸为,在由热导致的第1配管以及第2配管的变形后,凸部与第2配管的内周面不接触的尺寸。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第1配管的下端位于与第2配管的下端相同的高度。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凸部在第1配管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等相位地设置有3个以上。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第1配管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内径渐增的锥形形状的下端部,第2配管具有直线形状。在上述的成膜装置中,可以是,第1配管以及第2配管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内径渐增的锥形形状的下端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气体的蔓延,能够抑制由沉积物的附着引起的颗粒的发生,能够防止形成的膜发生结晶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成膜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图2A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内侧导管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第1内侧导管的仰视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内侧导管的剖视图。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管构造的导管的剖视图。图5是第3实施方式的双层管构造的导管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成膜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定。(第1实施方式)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成膜装置1的概略剖视图。图1的成膜装置1能够用于在作为基板的一例的SiC基板2上进行作为成膜处理的一例的SiC膜的外延生长。如图1所示,成膜装置1具备作为成膜室的一例的腔室3及供给部4。另外,成膜装置1具备旋转部51及气体排出部6。腔室3通过SUS等的金属形成为中空。腔室3例如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在保持为常压或减压的腔室3内,对SiC基板2上进行外延生长。供给部4配置在腔室3的上部。供给部4从腔室3的外部向腔室3的内部导入原料气体,并将所导入的原料气体向位于供给部4的D11方向(以下,记为下方)的SiC基板2上供给。供给部4的具体的构成后述。旋转部51配置在供给部4的下部的反应室33内。旋转部51载置基座(susceptor)51a并旋转。在基座51a上载置SiC基板2。在旋转部51的内部配置加热机构52。旋转部51与向下方延伸的管状的支承轴51b连接,支承轴51b与未图示的旋转机构连结。通过旋转机构,经由旋转部51来旋转基座51a。加热机构52通过例如电阻加热加热器等构成。加热机构52与在支承轴51b的内部通过的未图示的布线连接。加热机构52通过从布线被馈电而经由基座51a将SiC基板2从其背面加热。旋转部51在通过加热机构52对载置于基座51a上的SiC基板2加热的同时旋转。被供给到被加热后的SiC基板2上的原料气体,在SiC基板2的表面或其附近进行热分解反应以及氢还原反应。由此,在SiC基板2上外延生长出SiC膜。另外,SiC基板2旋转,从而能够使SiC膜的生长速度在SiC基板2的面内均匀化。由此,能够提高SiC基板2的面内的SiC膜的膜厚的均匀性(以下,也称为面内均匀性)。气体排出部6被设置于比基座51a靠下方例如腔室3的侧壁31。气体排出部6将反应副生成物、通过SiC基板2后的未反应气体等排出。另外,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泵从气体排出部6进行真空吸引,能够适当调整腔室3内的气氛压力。(供给部4)接下来,对供给部4的具体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供给部4具有作为隔壁的一例的腔室3的上壁32以及第1~第4气体隔板401~404、作为第1配管的一例的第1、第2内侧导管411、412、作为第2配管的一例的第1、第2外侧导管421、422。为了能够耐受高温的反应过程,它们通过例如被进行了SiC涂层的碳来形成。(气体隔板401~404)第1~第4气体隔板401~404从腔室3的上壁32起向下方依次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并且,在第1~第4气体隔板401~404与腔室3的上壁32各自之间设置独立的气体的流路。具体而言,在作为第1隔壁的一例的腔室3的上壁32与作为第2隔壁的一例的第1气体隔板401之间,设置有作为第1流路的一例的第1导入通路431。第1导入通路431导入含有Si的Si类原料气体。在第1导入通路431的上游端的腔室3的侧壁31,设置有与第1导入通路431连通的第1导入口441。在第1导入口441,连接有未图示的Si类原料气体的气体源。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流量调整机构,调整从气体源对第1导入口441供给的Si类原料气体的流量。作为Si类原料气体,除了能够使用例如硅烷(SiH4)作为硅烷类气体以外,也能够使用SiH2Cl2、SiHCl3、SiCl4等的含氯的气体。另外,作为Si类原料气体,可以使用对硅烷添加了HCl的气体。另外,在第1气体隔板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膜装置,具备:反应室,在基板上进行反应;以及供给部,配置在上述反应室的上方,至少将第1气体以及第2气体供给到上述基板上,上述供给部具有:第1隔壁;第2隔壁,以规定间隔设置在上述第1隔壁的下部;第3隔壁,以规定间隔设置在上述第2隔壁的下部;第1流路,设置在供上述第1气体导入的上述第1隔壁与上述第2隔壁之间;第2流路,设置在供上述第2气体导入的上述第2隔壁与上述第3隔壁之间;第1配管,从上述第2隔壁一直到上述第3隔壁的下方,与上述第1流路连通;第2配管,设置为包围上述第1配管,从上述第3隔壁一直到上述第3隔壁的下方,与上述第2流路连通;以及凸部,设置在上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或上述第2配管的内周面,从上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配管的内周面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01 JP 2016-0392701.一种成膜装置,具备:反应室,在基板上进行反应;以及供给部,配置在上述反应室的上方,至少将第1气体以及第2气体供给到上述基板上,上述供给部具有:第1隔壁;第2隔壁,以规定间隔设置在上述第1隔壁的下部;第3隔壁,以规定间隔设置在上述第2隔壁的下部;第1流路,设置在供上述第1气体导入的上述第1隔壁与上述第2隔壁之间;第2流路,设置在供上述第2气体导入的上述第2隔壁与上述第3隔壁之间;第1配管,从上述第2隔壁一直到上述第3隔壁的下方,与上述第1流路连通;第2配管,设置为包围上述第1配管,从上述第3隔壁一直到上述第3隔壁的下方,与上述第2流路连通;以及凸部,设置在上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或上述第2配管的内周面,从上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配管的内周面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装置,其中,上述凸部设置在上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朝向上述第2配管的内周面突出。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邦彦池谷尚久深田启介伊藤雅彦镰田功穗土田秀一藤林裕明上东秀幸内藤正美原一都青木宏文小泽隆弘
申请(专利权)人:纽富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昭和电工株式会社一般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