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交叉口抗车辙路面结构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路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交叉口抗车辙路面结构和方法。
技术介绍
车辙的形成主要是沥青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进一步压密、挤压使轮迹带下沉,两侧鼓起,形成波峰和波谷状。车辙主要分为三类,即:磨耗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和失稳型车辙,磨耗型车辙主要由轮胎磨耗路表而产生,不可避免;压密型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太大,碾压追密造成;失稳型车辙是由于高温条件下,剪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强度,导致沥青混合料侧向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而在道路交叉口处因标志标线的限制,车辆只能沿固定轮迹带通行,对道路结构层产生的荷载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其荷载负荷远超一般路段,致使交叉口处路面结构层首先产生疲劳,并且由于红绿灯的设置,该区域内进口道车道导向实线位置车辆频繁刹车、起步,对道路路面面层的水平推拉力使各结构层间极易出现滑动、推移,所以道路交叉口处比一般路面较早出现车辙。同时交叉口处面积较大,积水排出速度较慢,加上个别部位在施工时坡度控制不准,出现积水现象,雨水、地下水很容易通过路面结构层的裂隙进入路基内,路基受水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交叉口抗车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路面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粗型密级配细粒式改性沥青上面层、FTR上粘结层、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下面层、FTR下粘结层、高强钢筋混凝土刚性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底基层和排水垫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交叉口抗车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路面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粗型密级配细粒式改性沥青上面层、FTR上粘结层、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下面层、FTR下粘结层、高强钢筋混凝土刚性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底基层和排水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叉口抗车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钢筋混凝土刚性上基层包括厚度为250mm~300mm的混凝土基体和高强钢筋网片,两层所述高强钢筋网片平行且上下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体内,且所述高强钢筋网片距混凝土基体端面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交叉口抗车辙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钢筋网片由直径为6mm的纵向高强钢筋和横向高强钢筋组成,且所述高强钢筋网片的网孔大小为200mm×2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朝辉,夏清,谢晓亮,陈松坡,黄佳臣,宋晓远,薛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公路交通勘察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