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系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606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6系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熔炼、除渣、精炼、细化、过滤、除气和铸造,其中精炼过程中所采用的精炼剂为CaCO3和SrCO3粉末按照质量份数比为1~19∶1的配比均匀混合后研磨成30~40μm粒径的粉末,细化过程中加入了Al‑Ti‑B丝细化剂进行在线细化,除气过程中采用石墨转子对铝液进行除气,熔融铝液的氢含量基本控制在0.2ml/100g Al以内,为6系铝合金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精炼剂,解决了现有的精炼剂适用在6系铝合金铸棒制备时存在精炼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6系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铸造
,涉及一种6系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铝及铝合金在熔炼铸造过程中,熔体内溶解的氢原子在铸造凝固时析出后容易形成气泡,导致铝及铝合金铸锭或铸件产生缺陷。同时在熔炼过程中熔体与空气反应形成氧化物,卷入熔体导致其纯净度降低,若在后序生产中未将其除去,则在铸锭或铸件中形成氧化物夹杂,影响制品性能。因此在铝及铝合金生产中必须通过精炼处理,降低氢含量和除去夹杂物。铝及铝合金在铸造凝固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加晶粒细化剂。则熔体中没有异质形核,那么在凝固过程中将导致晶粒粗大,影响铸锭或铸件性能。在铝合金铸造过程中,精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加入精炼剂除去铝液中的气体和非金属夹渣物,然而现有技术的精炼剂适用在6系铝合金上后,会使得铝合金铸棒的精炼效果不佳,熔融铝液中的氢含量较高,制备的铝合金铸棒会夹渣气泡,使得最终制备的铝合金铸棒力学性能和和成品率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精炼剂适用在6系铝合金铸棒制备时存在精炼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6系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6系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熔炼:按照铝合金铸棒原料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配备待铸造铝合金的各成分,将铝合金各成分均匀投料至熔炼炉中均匀混合后熔炼,控制熔炼温度为710~760℃;B、除渣:对步骤A的熔融铝液进行搅拌、扒渣,除去铝液中的大杂质,每隔10min搅拌一次,每次搅拌10min;C、精炼:将CaCO3和SrCO3粉末按照质量份数比为1~19∶1的配比均匀混合后研磨成30~40μm粒径的粉末做精炼剂,精炼剂的消耗量为10kg/t铝,将研磨后的精炼剂混合物投入步骤B除杂后的铝液中,除去铝液中的气体和硫、磷有害杂质;D、细化:将步骤B精炼后的铝液中添加Ti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系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熔炼:按照铝合金铸棒原料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配备待铸造铝合金的各成分,将铝合金各成分均匀投料至熔炼炉中均匀混合后熔炼,控制熔炼温度为710~760℃;B、除渣:对步骤A的熔融铝液进行搅拌、扒渣,除去铝液中的大杂质,每隔10min搅拌一次,每次搅拌10min;C、精炼:将CaCO3和SrCO3粉末按照质量份数比为1~19∶1的配比均匀混合后研磨成30~40μm粒径的粉末做精炼剂,精炼剂的消耗量为10kg/t铝,将研磨后的精炼剂混合物投入步骤B除杂后的铝液中,除去铝液中的气体和硫、磷有害杂质;D、细化:将步骤B精炼后的铝液中添加Ti含量5%、B含量1%的Al-Ti-B丝细化剂进行在线细化,细化剂添加量为0.2kg/t铝;F、过滤:将细化后的铝液通过过滤器过滤铝液中的杂质;G、除气:采用石墨转子对铝液进行除气,保护气体为高纯惰性气体,每个石墨转子的转速控制在300~450r/min,温度控制在710~735℃,熔融铝液的氢含量控制在0.2ml/100gAl以内;H、铸造:将除渣除气后的铝液转入熔铸静置炉中,对静置炉中的铝液采用半连续铸造法进行铸造,铸造温度为730~740℃,铸造速度为20~22mm/min,单支水流量300~310L/min,其中铝液铸造开始时先将少量铝液缓慢流进结晶器,当铝液升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刘琪汶李洪滨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