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变形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502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变形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合成的2‑酮基葡萄糖酸还原酶基因和来源于Corynebaterium ATCC 31090的2,5‑二酮基葡萄糖酸还原酶基因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丙酮酸脱羧酶基因,以双质粒系统在宿主变形假单胞菌中成功表达,获得的基因工程菌株在摇瓶上发酵56h,L‑木糖的产量可达16.2g/L,转化率达到了20.3%,在3L和15L发酵罐上分别发酵48h和44h,L‑木糖的产量分别可达37.6g/L和45.8g/L,葡萄糖转化率分别为47.0%和57.3%。该方法原料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且操作简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变形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变形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

技术介绍
木糖是一种五碳糖,L-木糖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体内。木糖属于无热量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食用木糖能改善人体的微生物环境,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是糖尿病人理想的甜味剂。目前制备木糖均采用酸法提取,酸法生产木糖多采用硫酸进行水解,但酸法生产木糖有如下缺点:①生产过程中采用大量硫酸,硫酸使原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其它糖类物质水解,产生多种副产物,影响后提取工艺和产品质量。②酸法提取木糖由于生产过程中加入大量强酸强碱液体,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生产废液,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③由于酸水解的糖液杂质多,使得后处理效率低,化工程序多,对设备要求高,增加环保成本。目前,L-木糖的生产主要是由化学合成的方法,存在上述的不利因素。L-木糖也可由L-木酮糖转化生成,但是L-木酮糖属于稀有糖,价格较高,不宜作为生产L-木糖的原料。变形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假单胞菌中葡萄糖的代谢是通过ED途径(Entner-Doudoroffpathwa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是以变形假单胞菌为宿主,表达2‑酮基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2,5‑二酮基葡萄糖酸还原酶基因和丙酮酸脱羧酶基因的重组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是以变形假单胞菌为宿主,表达2-酮基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2,5-二酮基葡萄糖酸还原酶基因和丙酮酸脱羧酶基因的重组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菌,其特征在于,以双质粒表达系统表达2-酮基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2,5-二酮基葡萄糖酸还原酶基因和丙酮酸脱羧酶基因,所述双质粒表达系统包括pME6032质粒和pBBR1MCS-2质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pME6032质粒用于表达2-酮基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所述pBBR1MCS-2质粒用于表达2,5-二酮基葡萄糖酸还原酶基因和丙酮酸脱羧酶基因。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2-酮基葡萄糖酸脱氢酶2GADH由三个亚基组成,分别如序列SEQIDNO.1、SEQIDNO.2、SEQIDNO.3所示;所述2,5-二酮基葡萄糖酸还原酶基因2,5DKG来自CorynebateriumATCC31090;所述丙酮酸脱羧酶基因PDC来自Saccharomycescerevisiae。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假单胞菌宿主包括PseudomonasplecoglossicidaCGMCC7150、PseudomonasplecoglossicidaCGMCC1.16111、PseudomonasplecoglossicidaCGMCC1.12685、PseudomonasplecoglossicidaCGMCC1.761中任一种。6.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生产L-木糖的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凌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