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的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框架结构。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17109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的框架结构,已知有在后侧框架上安装托架并在托架上连结后摆臂的摆动轴部的框架结构。在该框架结构中,存在托架的顶部从后底板的开口部向上方突出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存在托架的顶部配置在后地板的下方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9475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2293号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的框架结构中,托架的顶部从后底板的开口部离开。另外,专利文献2的框架结构中,托架的顶部从后地板离开。因此,难以通过托架来提高车辆的框架的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框架的刚性的车辆的框架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车辆的框架结构具备:车辆的框架;以及托架,其安装于所述框架来对车载部件进行支承,其中,在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车辆的框架;以及托架,其安装于所述框架来对车载部件进行支承,在所述托架和所述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从该一方朝向另一方鼓出而能够与所述另一方结合的结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3 JP 2016-1171091.一种车辆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车辆的框架;以及托架,其安装于所述框架来对车载部件进行支承,在所述托架和所述框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从该一方朝向另一方鼓出而能够与所述另一方结合的结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备形成有供所述车载部件插入的开口部的框架底部,所述托架具备:内腿部,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且具有与所述框架底部结合的内侧凸缘;以及外腿部,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车宽方向外侧,且具有与所述框架底部结合的外侧凸缘,在所述内腿部和所述外腿部中的至少一方固定有紧固连结构件,所述紧固连结构件固定于所述框架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备在所述框架底部的上方配置的顶部,所述顶部具有:内伸出部,其向所述框架底部侧伸出而与所述内腿部结合;以及外伸出部,其向所述框架底部侧伸出而与所述外腿部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前腿部,所述前腿部从所述顶部延伸到所述框架底部,且与所述框架底部中的所述开口部的车身前方的部位结合,所述顶部具有后伸出部,所述后伸出部从所述顶部的后端向所述框架底部侧伸出,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贤次,井筒昌规,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