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第一型材和盖板,所述连接件包括正面投影形状为一字形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型材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内侧壁上各设有一个钩槽,所述盖板的截面形状为π字形,所述盖板的相互平行的两外侧面上各设有一个钩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盖板通过钩部扣合在钩槽中,并压紧所述连接件。连接件放置在第一型材的第一凹槽的底部后,通过与第一型材扣合连接的盖板压紧,使连接件与第一型材之间连接结构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型材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型材有镁合金和铝合金,型材因质量轻、防锈蚀能力强、批量加工便捷,在航空、航天、运输、化工、火箭等工业领域都有所应用,镁合金相比于铝合金具有更低的比重密度、更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现有的合金型材之间主要通过L形连接件或者π字形连接件进行连接,L形连接件或者π字形连接件与合金型材之间还通过螺钉或者铆钉连接,虽然安装方便快捷,但是相连接的合金型材之间的剪切力主要作用在螺钉或者铆钉上,结构连接稳固性较差,对位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稳固、定位精度高的型材连接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第一型材和盖板,所述连接件包括正面投影形状为一字形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型材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内侧壁上各设有一个钩槽,所述盖板的截面形状为π字形,所述盖板的相互平行的两外侧面上各设有一个钩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盖板通过钩部扣合在钩槽中,并压紧所述连接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型材与其他型材,连接件放置在第一型材的第一凹槽的底部,盖板通过钩部与第一型材的钩槽扣合连接,盖板下表面与连接件的上表面接触,通过盖板将连接件压紧在第一凹槽中,大大减少连接件相对于第一型材发生位移的可能,使连接件与第一型材之间连接结构稳固,抗震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型材的断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盖板的断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型材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二的第一型材与连接件、盖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连接件;2、第一型材;3、盖板;4、第二型材;5、铆钉;11、第一插接部;12、第二插接部;21、第一凹槽;22、钩槽;23、第二斜面;24、第二凹槽;25、第三斜面;31、钩部;32、第一斜面;41、矩形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连接件放置在型材的凹槽中后,用与型材扣合连接的盖板将连接件压紧在型材的凹槽中,大大减轻用于连接连接件和型材的螺钉或者铆钉所受的剪切力。请参照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1、第一型材2和盖板3,所述连接件1包括正面投影形状为一字形的第一插接部11,所述第一型材2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21的两内侧壁上各设有一个钩槽22,所述盖板3的截面形状为π字形,所述盖板3的相互平行的两外侧面上各设有一个钩部31,所述第一插接部11位于第一凹槽21的底部,所述盖板3通过钩部31扣合在钩槽22中,并压紧所述连接件1。优选地,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嵌合在第一型材2的第一凹槽21中,增强连接件1与第一型材2之间连接的准确性与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通过铆钉5与所述第一型材2铆接。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通过铆钉5与第一型材2铆接,安装快速便捷,连接件1通过盖板3压紧在第一型材2的第一凹槽21中,使铆钉5所受到的剪切力大大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型材2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凹槽21,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1中分别放置一个所述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铆钉5依次穿设一个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第一型材2、另一个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将连接件1与第一型材2铆接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型材2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凹槽21,两个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分别放置在第一型材2的两个第一凹槽21中,连接件1用于将第一型材2与其他型材进行连接,铆钉5同时穿设两个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和第一型材2,即同时实现第一型材2与两个连接件1的连接,安装快速便捷。进一步的,所述盖板3的钩部31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斜面32。由上述描述可知,盖板3的钩部31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斜面32,第一斜面32对盖板3放入第一型材2的第一凹槽21中起到导向作用,使盖板3安装快速准确便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21的两内侧壁的底部均设有向内收拢的第二斜面23,两个所述第二斜面23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形状适配。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型材2的第一凹槽21的底部设有向内收拢的第二斜面23,第二斜面23与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在宽度方向上的侧面配合,第二斜面23对第一插接部11放入第一凹槽21中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使第一型材2的第一凹槽21与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部11之间配合定位更加准确,增强第一型材2与连接件1之间连接的预紧力与结构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型材2在设有第一凹槽21的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凹槽24,所述第二凹槽24与该侧面相连,所述第二凹槽24的宽度与所述盖板3的宽度适配,所述盖板3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型材2的该侧面平齐。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凹槽24与π字形的盖板3的宽度适配,盖板3上的钩部31与第一凹槽21侧壁的钩槽22扣合后,盖板3顶部扣合在第二凹槽24中,使盖板3的外侧面与第一型材2的侧面平齐,盖板3起到压紧连接件1的作用,也使第一型材2的第一凹槽21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使盖板3在压紧连接件1的同时,使第一型材2具有光滑良好的外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型材2的钩槽22与第二凹槽24之间设有向外张开的第三斜面25。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型材2的第一凹槽21的侧壁上的钩槽22与第二凹槽24之间设有向外张开的第三斜面25,第三斜面25对第一插接部11、盖板3放入第一凹槽21中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一插接部11、盖板3可快速准确放入第一凹槽21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型材4,所述第二型材4上设有矩形空腔41,所述连接件1还包括正面投影形状为门字形的第二插接部12,所述第二插接部12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插接部12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1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12的俯视投影形状与所述矩形空腔41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二插接部12插接在所述第二型材4的矩形空腔41中。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件1通过第二插接部12与第二型材4插接连接,第二插接部12的宽度与第二型材4的矩形空腔41的截面宽度适配,第二插接部12的长度与矩形空腔41的截面长度适配,使连接件1与第二型材4之间连接结构准确稳固合理,限制了第二插接部12相对于矩形空腔41在水平面内移动和转动的自由度;门字形的第二插接部12具有结构强度刚度好、承载能力强的优点;第二插接部12与第一插接部11一体连接,便于连接件1成型加工。进一步的,铆钉5依次穿设第二型材4、连接件1的第二插接部12、第二型材4,将第二型材4与连接件1铆接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件1的第二插接部12与第二型材4插接连接后,再用铆钉5将第二型材4与连接件1铆接连接,铆钉5穿设连接件1的第二插接部12和第二型材4,连接件1的第二插接部12的形状与第二型材4的矩形空腔41的形状适配,大大减小铆钉5所受到的剪切力,安装快速便捷,结构合理稳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型材4与所述第一型材2的截面形状相同。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型材4与第一型材2的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第一型材和盖板,所述连接件包括正面投影形状为一字形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型材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内侧壁上各设有一个钩槽,所述盖板的截面形状为π字形,所述盖板的相互平行的两外侧面上各设有一个钩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盖板通过钩部扣合在钩槽中,并压紧所述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第一型材和盖板,所述连接件包括正面投影形状为一字形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型材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内侧壁上各设有一个钩槽,所述盖板的截面形状为π字形,所述盖板的相互平行的两外侧面上各设有一个钩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盖板通过钩部扣合在钩槽中,并压紧所述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插接部通过铆钉与所述第一型材铆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有两个,所述第一型材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中分别放置一个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插接部,铆钉依次穿设一个连接件的第一插接部、第一型材、另一个连接件的第一插接部,将连接件与第一型材铆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钩部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内侧壁的底部均设有向内收拢的第二斜面,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秉钧,吴垣玉,王铭君,兰玉华,官爱民,任建军,石志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坤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