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56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卧式污水处理罐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的支撑件,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内按污水流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装置、沉淀分离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回收池、消毒池及出水池,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支撑件与卧式污水处理罐底部的接触端为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支撑件的支撑固定作用,使得该卧式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在地上进行污水处理,方便对卧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方便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村镇各家各户的各类污水基本上不进行处理,随意倾倒、自然排放到河流、阴沟或农田中,村镇的各类污水中含有不少有害物质,特别是洗浴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元素,随意流放会污染土壤、水源和居住环境,还有村镇排放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氮、磷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污水处理设备重量大,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缺乏有效的支撑结构,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卧式污水处理罐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的支撑件,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内按污水流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装置、沉淀分离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回收池、消毒池及出水池,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底部的接触端为弧面。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槽体、以及按污水流向依次卡设于所述槽体内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进渣口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与第一格栅之间。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出水口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设置于所述沉淀分离池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均等间距设置有多条栅条,所述第一格栅的相邻两条栅条的间距为10-40mm,所述第二格栅的相邻两条栅条的间距为1.5-10mm。优选的,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以及与所述曝气管连通的多个曝气头,所述曝气管包括螺旋上升管和直降管,所述螺旋上升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降管和外界空气连通。优选的,所述曝气头包括曝气罩、曝气座及曝气管,所述曝气罩的端部固定于所述曝气座的顶部,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螺旋上升管或所述直降管连通,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曝气座连通,所述曝气罩均匀排布有多个曝气孔。优选的,所述缺氧池的底部设置有搅拌机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搅拌机的固定架。优选的,所述沉淀分离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回收池及消毒池均设置有人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卧式污水处理罐和多个用于支撑卧式污水处理罐的支撑件,结构简单,通过支撑件的支撑固定作用,使得该卧式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在地上进行污水处理,方便对卧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方便转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曝气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01、卧式污水处理罐;02、支撑件;03、过滤装置;031、槽体;032、第一格栅;033、第二格栅;04、沉淀分离池;05、厌氧池;06、缺氧池;07、好氧池;08、沉淀回收池;09、消毒池;10、出水池;11、进水管;12、出水管;13、排渣管;14、布水管;15、布水器;16、曝气装置;161、螺旋上升管;162、直降管;163、曝气头;1631、曝气罩;1632、曝气座;1633、曝气管;17、搅拌机;18、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卧式污水处理罐01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01的支撑件02,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01内按污水流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装置03、沉淀分离池04、厌氧池05、缺氧池06、好氧池07、沉淀回收池08、消毒池09及出水池10,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0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1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装置0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12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池1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支撑件02与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01底部的接触端为弧面。本技术的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卧式污水处理罐01和多个用于支撑卧式污水处理罐01的支撑件02,通过支撑件02的支撑固定作用,使得该卧式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在地上进行污水处理,结构简单,方便对卧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当污水处理完毕后,可快速转移至另一污水点进行污水处理,方便转移;多个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可设置于层状结构的建筑中,同时进行污水处理,净化污水,提高净化效率;多个支撑件02起到分散力的作用。外界的污水首先经由所述进水管11流入所述过滤装置03,进行过滤,实现污水中的大颗粒渣分离效果,减少后续的处理单元的工作负荷;然后流入沉淀分离池04,借助重力的作用,污水中的颗粒物沉降至沉淀分离池04的底部,处于沉淀分离池04上部的污水则流入厌氧池05,在厌氧池05的厌氧菌作用下发生反硝化反应,使部分硝酸根转化成氮气,同时降解部分有机物,然后污水流入缺氧池06,池中的反硝化细菌以污水中未分解的有机物为碳源,将污水中的硝酸根还原为氮气而释放;接下来污水流入好氧池07,水中的NH3-N进行硝化反应生成硝酸根,同时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供给吸磷微生物以能量,微生物从水中吸收磷,磷进入细胞组织,富集在微生物内,经沉淀回收池08沉淀分离后以富磷污泥的形式排出,而沉淀回收池08的上部污水则经过消毒池09消毒后流入出水池10,通过出水管12排出所述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达到污水处理净化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07的污水经由回流管回流至所述缺氧池06中,所述好氧池07的污水含有硝酸根,回流至所述缺氧池06可进行反硝化作用,使硝酸根转化成氮气,同时降解部分有机物,进一步达到污水处理净化效果。所述过滤装置03包括与所述进水管11连通的槽体031、以及按污水流向依次卡设于所述槽体031内的第一格栅032和第二格栅033。本技术中,所述槽体031的两侧壁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格栅032和第二格栅033的卡块,设置的所述第一格栅032和第二格栅033可拦截外界的污水绝大部分大颗粒物质,保证后续的污水处理单元正常运作,防止污水中的颗粒物堵塞管道或装置。所述槽体031的底部连通有排渣管13,所述排渣管13的进渣口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1与第一格栅032之间。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所述排渣管13,将所述第一格栅032和第二格栅033拦截的大颗粒物质排出所述槽体031,确保所述槽体031的水流通畅,所述排渣管13的进渣口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1与第一格栅032之间,可使所述第一格栅032与所述第二格栅033之间的拦截物返回所述第一格栅032并流入所述排渣管13,避免设置多余的排渣管13,节约资源。所述槽体031的一侧连通有布水管14,所述布水管14的出水口设置有布水器15,所述布水器15设置于所述沉淀分离池04的中部。本技术中,在所述沉淀分离池04的中部设置所述布水器15,使得布水管14流出的水均匀分散于所述沉淀分离池04,与现有的沉淀池相比,本技术所述沉淀分离池04更加稳定,更有助于减少水流的波动,提高沉降效率。所述第一格栅032和第二格栅033均等间距设置有多条栅条,所述第一格栅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污水处理罐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的支撑件,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内按污水流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装置、沉淀分离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回收池、消毒池及出水池,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底部的接触端为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污水处理罐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的支撑件,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内按污水流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装置、沉淀分离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回收池、消毒池及出水池,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卧式污水处理罐底部的接触端为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槽体、以及按污水流向依次卡设于所述槽体内的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进渣口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与第一格栅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出水口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设置于所述沉淀分离池的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上卧式污水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