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199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若干个纵向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骨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横向骨架,所述横向骨架的左端与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背面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二固定块的正面铰接。该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通过气缸、第一转轴、固定杆、滑杆、滑套、第二转轴、第二轴承、缝翼、弧形杆和滑轨的共同作用,实现了操控人员专门对缝翼进行操控,从而能够及时打开缝翼,从而提高了缝翼的可操控性,提供了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
技术介绍
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机身上,其最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同时也可以在机翼内部置弹药仓和油箱,在飞行中可以收藏起落架,另外,在机翼上还安装有改善起飞和着陆性能的襟翼和用于飞机横向操纵的副翼,有的还在机翼前缘装有缝翼等增加升力的装置。前缘缝翼是安装在基本机翼前缘的一段或者几段狭长小翼,是靠增大翼型弯度和延缓气流分离来使升力增加的一种增升装置,但是现有的缝翼无法实现专门对其进行操控,容易发生缝翼打开不及时,导致飞机失速的情况,降低了缝翼的可操控性,从而降低了飞机的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解决了现有的缝翼无法实现专门对其进行操控,容易发生缝翼打开不及时,导致飞机失速的情况,降低了缝翼的可操控性,从而降低了飞机安全保障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若干个纵向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骨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横向骨架,所述横向骨架的左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若干个纵向骨架(3)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骨架(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横向骨架(2),所述横向骨架(2)的左端与固定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外表面与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块(5)的背面通过第一销轴(6)与第二固定块(7)的正面铰接,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左侧面与气缸(8)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8)的左端与第三固定块(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10)的左侧面与第一转动装置(11)的右侧面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若干个纵向骨架(3)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骨架(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横向骨架(2),所述横向骨架(2)的左端与固定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外表面与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固定块(5)的背面通过第一销轴(6)与第二固定块(7)的正面铰接,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左侧面与气缸(8)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8)的左端与第三固定块(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10)的左侧面与第一转动装置(1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飞机机翼上的缝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1)包括第一轴承(111),所述第一轴承(111)的右侧面与第三固定块(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111)的内表面套接有第一转轴(112),所述第一转轴(112)的两端分别与U型板(113)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113)的左侧面与固定杆(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1)左侧面与固定杆(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2)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14),所述滑动装置(14)底部的正面通过第二销轴(16)与第四固定块(15)的背面铰接,所述第四固定块(15)的下表面与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2)的顶端穿过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定璿陈伟忠
申请(专利权)人: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