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及车辆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13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及车辆车架,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包括1.5mm厚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2mm厚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0mm厚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和1.2mm厚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和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之间、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和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之间、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和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之间、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和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之间均为激光拼焊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激光拼焊技术,采用厚度降低的料厚拼焊成发动机舱纵梁总成,有效控制了发动机舱纵梁总成的重量,同时,有效的保证了发动机舱纵梁总成的碰撞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及车辆车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身
,特别是一种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及车辆车架。
技术介绍
正面碰撞是汽车碰撞事故中最多,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在正面碰撞中对保护驾驶室舱的人员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动机舱纵梁总成的前端(车头方向)连接前保险杠,发动机舱纵梁总成的后端(车尾方向)连接前围板和驾驶室舱。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除去前保险杠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以外,主要依赖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前段结构进行碰撞能量的合理吸收,而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后段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抵抗碰撞变形,从而保护驾驶室舱的人员的安全。现有技术的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其包括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前段01和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后段02,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前段01包括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011和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012,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011和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012两者焊接成第一封闭腔体;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后段02包括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021和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022,发动机舱纵后前本体021和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022两者第二封闭腔体。其中: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011和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舱纵梁总成,所述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包括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和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腔体;且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舱纵梁总成,所述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包括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和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腔体;且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之间、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之间、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之间、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和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之间均为激光拼焊固定连接;且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的材料厚度为1.5mm;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的材料厚度为1.2mm;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本体(3)的材料厚度为2.0mm;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后封板(4)的材料厚度为1.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的纵切面为U型;所述的发动机舱纵梁前本体(1)的中间向远离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的一侧凸起形成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纵梁前封板(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会杨越陆恒于忠娟张顺付逸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