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用燃气发生器端燃装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93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用燃气发生器端燃装药结构,解决了低温条件下燃气发生器壳体在初始燃烧阶段会大量吸热,造成燃气发生器初始阶段工作曲线波动问题。燃气发生器在低温点火点火具点火能量降低,要求推进剂装药要具备足够的初始燃面,同时低温条件下壳体在初始燃烧阶段会大量吸热,造成燃气发生器初始阶段工作曲线波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中心钻孔和外侧预留燃面深度调节,调整推进剂装药点火燃面及在初始燃烧阶段的燃面,满足燃气发生器低温条件下对工作压力曲线平稳的要求,该类燃气发生器可应用于用于导弹姿态控制的燃气舵机领域,实现低温条件下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用燃气发生器端燃装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燃气发生器端燃装药结构,属于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
技术介绍
燃气发生器在低温点火能量降低,要求推进剂装药要具备足够的初始燃面,同时低温条件下壳体在初始燃烧阶段会大量吸热,造成燃气发生器初始阶段工作曲线波动。两个方面对燃面的需求时间点不一样,初始燃面的增加有利于顺利实现推进剂药柱点火,点火后推进剂药柱生成的热量又会被低温壳体快速吸收,造成推力曲线波动甚至不满足技术指标。针对前述问题,受制于药柱尺寸约束,单纯的增加初始燃面无法克服初始阶段工作曲线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燃气发生器在低温点火能量降低,要求推进剂装药要具备足够的初始燃面,同时低温条件下壳体在初始燃烧阶段会大量吸热,造成燃气发生器初始阶段工作曲线波动。本专利技术技术采用的方案为:一种低温用固体燃气发生器端燃装药结构,包括推进剂药柱和包覆层,推进剂药柱端面直径D为定值33mm,包覆层厚度为3mm-5mm。药柱燃烧初始的一端不包覆,不包覆高度为L。药柱燃烧初始端面中心有孔,孔的中心与端面中心重合,孔直径为d,孔深度为h,其中(D-d)/4≥L。装药的燃面计算公式如下:Sb=π[D2/4+(dt×ht+Dt×Lt)](1)Dt=(D-2u×t)(2)dt=(d+2u×t)(3)Lt=(L-u×t)(4)u:推进剂燃速,(mm/s);t:燃烧时间,(s)。当t≤L/u时,Lt=(Lt-u×t),ht=h;当(D-d)/4u≥t≥L/u时,Lt=0,ht=h-L;当t≥(D-d)/4u时,中心孔接近消失,Sb=πD2/4。通过给定具体药型参数,得出装药的燃面变化曲线。本专利技术优点:通过本专利技术代替原有装药结构,通过在装药初始燃烧阶段合理增加燃面,减小了燃气发生器在低温工作压力波动,提高了燃气发生器的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前的原有装药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药结构与本专利技术实施前的原有装药结构燃面对比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药结构的燃气发生器低温工作压力曲线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前的原有装药结构的燃气发生器低温工作压力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推进剂药柱端面直径D为33mm,靠近端面处外侧不包覆高度为L为3mm。推进剂药柱端面孔直径d为5mm,孔的中心与端面中心重合,孔深度h为8mm。如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前的原有装药结构,推进剂药柱初始端面直径为33mm。本专利技术与原有装药结构燃面对比图见图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燃气发生器低温工作压力曲线如图4所示,采用原有装药结构的燃气发生器低温工作压力曲线如图5所示。通过低温工作曲线对比,说明采用本专利技术装药结构的燃气发生器低温初始工作压力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避免了燃气发生器低温初始工作时的压力波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用燃气发生器端燃装药结构,包括推进剂药柱和包覆层,其特征在于:药柱燃烧初始的一端不包覆,燃烧初始端面直径为D,不包覆高度为L;端面中心有孔,直径为d,深度为h,其中(D‑d)/4≥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用燃气发生器端燃装药结构,包括推进剂药柱和包覆层,其特征在于:药柱燃烧初始的一端不包覆,燃烧初始端面直径为D,不包覆高度为L;端面中心有孔,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慧明杨立波李宏岩王中朱佳佳袁志锋吴淑新古呈辉邢鹏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